碘伏、碘酒、酒精和双氧水都是常见的消毒和消毒剂,常用于皮肤消毒、伤口处理等。这些消毒剂在不同场合和目的下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效果。下面将对碘伏、碘酒、酒精和双氧水等消毒刘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1. 碘伏:碘伏——消毒界的“国民艺人”,流量与实力兼具,温和无刺激,居家旅行必备消毒神器。 碘伏是一种含有碘的药物,主要成分是碘酒和食盐。又称为聚维酮碘,属于中效消毒剂,碘伏通常为深棕色液体,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皮肤霉菌感染等。它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可以有效消灭皮肤表面的细菌,预防感染。 其杀菌效果虽不如碘酒,但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杀菌。碘伏的消毒效果相对于双氧水和酒精来讲杀菌效果相对较好维持时间要长,而且碘伏的使用范围较广;与酒精相比,碘伏引起的刺激性疼痛较轻微,易于被患者接受,而且用途广泛、效果确切,基本上替代了酒精等皮肤、黏膜消毒剂。此外,低浓度碘伏是淡棕色溶液,不容易污染衣物。 用法:碘伏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都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当肌肤上有伤口时,可以使用碘伏直接涂在伤口。可以直接对伤口部位消毒,能够抑制细菌感染,能够将局部厌氧菌杀死,可避免伤口部位出现感染的情况,并且还能够加速伤口愈合。 缺点:碘伏使用时要注意,对碘过敏者以及甲亢病人应慎用碘伏。 2. 碘酒:碘酒——消毒界的“超强星二代”,集碘的超强消毒能力和酒精的刺激性于一身。 碘酒又称为碘酊,通常指由2%~7%的碘单质与碘化钾(或碘化钠)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构成的消毒液,属于中效消毒剂,碘酒具有强大的杀灭病原体的作用,杀菌穿透力强,可用来治疗多种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还可以杀灭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对伤口消毒有一定效果。具有消毒杀菌或者是预防感染的作用,可以杀死病原体,也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导致伤口疼痛。 医生为在抹完碘酒后再用75%的酒精擦一擦主要是进行脱碘,以免碘酒灼伤皮肤。应用碘酒几个注意事项:①不能大面积使用,防止大量碘吸收而出现碘中毒;②不宜使用浓度过高的碘酒,容易引起灼伤及皮炎;③碘酒不能用于皮肤已破损处及眼、口腔等黏膜部位的消毒。 用法:尽量不要直接用在伤口,使用后记得用酒精脱碘。主要用于手术前、注射前皮肤消毒、清洗伤口、划伤后的消毒,碘酒对于破损皮肤刺激性较大,不宜直接用于破损伤口和黏膜的消毒,不能直接涂抹在开放性的伤口上,因为会烧伤组织并延迟伤口的愈合。 缺点:具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碘浓度较高,使用后必须使用75%酒精再进行脱碘,否则可能会烧伤皮肤;而且不能用于破损皮肤和黏膜的消毒,新生儿和碘过敏者慎用。 3. 酒精:酒精为最常用的皮肤消毒杀菌剂,主要成分是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具有无腐蚀性、使用简单、不留痕迹、不褪色等优点。酒精的绝技就是能使细菌细胞的蛋白质脱水变性凝固,让细菌失去活性,无法作恶,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酒精在植物和动物组织中有良好的渗透力,可以快速杀灭微生物。可用于表面皮肤的消杀,但是易挥发,从而影响杀菌效果,需在密封性能良好的瓶中密封保存。 用法:酒精的用途很广泛,75%的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医疗器械消毒、清洗擦拭物体或工具表面、碘酒的脱碘等。用于伤口周围皮肤消毒,不要直接用在伤口!比较浅显的伤口或缝线的外面可以用酒精消毒。较深的伤口或黏膜部位的伤口则不适合用酒精消毒,因为酒精的刺激性较大,容易引起疼痛,尤其不适用于忍耐力差的儿童及幼儿。值得注意的是,注射胰岛素前如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待酒精挥发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引起疼痛),不可用含碘的消毒液,否则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缺点:酒精挥发性强,说散就散,毫不留恋!还容易无差别攻击,也会让健康细胞蛋白凝固,从而影响伤口愈合。但是,酒精无法杀灭芽孢。最关键的是,用起来有些刺疼。 对了!二锅头不能替代酒精消毒! 酒精浓度在20%~70%之间,消毒杀菌效果随浓度增高而增高。75%以上的酒精因使细菌表层蛋白质凝固影响进一步透入,杀菌效果减弱,所以不作为杀菌消毒使用。常用的消毒酒精是75%乙醇,以达到最大消毒效果,二锅头等白酒浓度不稳定,而且可能混有其他杂质,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推荐消毒使用。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酒精不能大面积喷洒,尤其是大夏天,真有可能让人原地爆炸。 4. 双氧水:双氧水,或称过氧化氢水,医用浓度为≤3 %,是一种氧化性质的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氧和水,具有广谱、高效、无毒等优点,但稳定性差,杀菌力不强,还有一定腐蚀性,主要用于已受感染的伤口。双氧水可以消除皮肤表面的微生物,以及刺激伤口愈合。它可用于皮肤消毒、口腔治疗、漱口等,也可用于清洗物体表面以去除污渍。但是长期使用过量的双氧水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 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主要用于创面冲洗或中耳炎消毒。双氧水“冒泡”的特点,医学上称之为“初生态氧”,是杀灭细菌的“生力军”。涂抹在局部所产生的气泡可以使伤口的血凝块、脓液以及黏附的坏死组织松动并易于剥离,适用于已感染的伤口。伤口用双氧水冲洗后,建议用生理盐水再冲洗一下。 双氧水最大优势在于对厌氧菌(比如大家熟悉的破伤风杆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双氧水主要和伤口内的腐烂组织以及不干净的东西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无氧环境受到破坏,对厌氧菌的消毒效果比较理想; 用法:双氧水的作用和碘伏相差不大,但是双氧水会对伤口造成一定的刺激,使用时会有一定的疼痛感。双氧水通常是一种外用药物,可以用于伤口消毒或者是环境消毒,可以直接用双氧水对伤口进行冲洗,一般不具有刺激性。 缺点:液体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腐蚀性,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有灼伤危险,若不慎接触,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5、“全能艺人”——红霉素软膏 红霉素软膏因为用途太广泛,也有“万能灵药”之称,但其实被夸大了。 它的用途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皮肤感染。 比如身上长了脓包、化脓了;轻微划伤,清洗消毒后;做饭的时候小面积的烧伤、烫伤,先用冷水冲洗一下,都可以涂点红霉素。 缺点:经常使用红霉素软膏,极有可能导致细菌对红霉素耐药。用多了就没效了,还影响其他药膏的使用效果,红霉素软膏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周。 6.苯扎溴铵溶液:又称为新洁尔灭,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属于低效消毒剂,具有低毒、低刺激性、气味小等优点,但即效性、长效性、安全性均较差,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不得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合用。 7.生理氯化钠溶液:可以起到抑菌消炎的作用,一般可以用于伤口消毒,直接对伤口进行冲洗,能够修复皮肤,清洁伤口,需要遵医嘱用药。 ![]()
综上所述,碘伏、碘酒、酒精和双氧水都是常见的消毒剂,用于不同场合和目的。碘伏和碘酒可用于皮肤消毒和伤口处理;酒精主要用于消毒手部皮肤;双氧水可以消除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可用于皮肤消毒和清洗。在使用这些消毒剂时应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过敏反应和伤害皮肤组织。 一般情况下,在消毒时需要看一下伤口的损伤程度,如果伤口损伤比较轻,可以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如果伤口损伤较为严重,建议使用双氧水对伤口进行消毒,再用碘伏来消毒,此时效果更为理想。 注意事项: 1、碘类消毒剂不要混搭红药水!红药水的主要成分是汞溴红,碘酒、碘伏的主要成分是碘,碘和汞溴红混合在一起会析出碘化高汞。 碘化汞会侵入到人体,导致伤口不愈合、溃烂等,如果大量使用碘化汞,身体吸收多的话还可能会引起汞中毒。 2、不要反复使用消毒药水 碘伏、酒精、双氧水等消毒药水,可能会破坏新生组织,减低细胞活性从而影响伤口愈合,所以不要频繁使用。 3.消毒水可以放耳朵里面吗? 耳朵里面一般是指耳道里面,消毒水通常情况下可以放耳道里面。 常见的消毒水有医用双氧水、医用酒精、碘伏、硼酸水等,双氧水也就是过氧化氢,医用的双氧水可以杀灭化脓性球菌以及肠道致病菌,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可用于物体及皮肤的表面消毒,而且对于黏膜部位出现的伤口也可以使用。医用酒精的主要作用就是杀菌消毒,而且还能够起到清理污垢的作用,可用于清理体表创面的伤口,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碘伏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可用于皮肤表面的感染以及消毒,因为碘伏较为温和,所以可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消毒。硼酸水能够起到消炎、抗菌以及清洁创面的作用,如果出现了继发感染的潮红、肿胀、糜烂,都可以使用硼酸水进行改善。 如果患者的耳道里面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可以将消毒水涂抹在耳道里边,能够起到缓解的作用,所以消毒水通常情况下可以放耳朵里面。 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选用消毒剂,注意这4点: 1.直接涂伤口可以用碘伏; 2.伤口周围可选酒精、碘酒; 3.伤口最好别用红/紫药水; 4.伤口较大或较深时,及时上医院。 建议家庭常备0.5%~1%碘伏,消毒作用好,温和不刺激,老人孩子都能用。 主要参考: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0106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