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 与2018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血压领域的防治理念、现行政策与防治方法的进展。在篇幅上明显增大,框架拓宽,内容丰富,细节详尽,方式求全,接近“百科全书”。 高血压诊断界值不变; 新版《指南》推荐将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水平均可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依据。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 诊室血压测量不建议水银血压计! 针对血压测量方法,新版《指南》给出了新的推荐。 保留3级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新版《指南》维持 2018年版的血压分级标准,特别是保留了3级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 3级高血压(重度) 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 4个心血管危险分层 新版《指南》推荐,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糖尿病和CKD 等合并症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Ⅰ,C)。 基于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合并症进行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 推荐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 「 立即启动🆘」 ① 血压水平≥160/10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A)。 ② 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A)。 ③ 血压水平 130~139/85~89 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B)。 「 尽早启动🆘」 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低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C)。 无合并症者,推荐 基于既往研究证据,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目标需控制到140/90 mmHg以下。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心血管风险高危、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后和老年患者中,强化血压控制(目标收缩压<130 mmHg)对心血管预后更加有益。 ♡ 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可耐受的条件下,推荐诊室血压目标为<130/80 mmHg。 ♡ 无合并症的一般高血压患者,推荐降至<140/90 mmHg,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 老年高血压患者,65~79岁老年人推荐降压目标<140/9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150/9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
高血压患者可以 《指南》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Ⅰ,A)。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Ⅰ,C)。 高血压患者以治疗为目的的运动不仅仅是日常体力活动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积极的运动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冥想与呼吸训练以及柔韧性训练和拉伸训练都是《指南》推荐的运动干预方式。 重视高血压患者的睡眠治疗 新版《指南》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章节中新增了关于睡眠的相关建议,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碍(Ⅱa,C)。 健康睡眠包括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保持健康睡眠的具体建议包括: ① 建议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为7~9 h,确保睡眠质量,按时作息; ② 难治性高血压,夜间高血压和/或血压异常下降的患者,应筛查睡眠障碍; ③ 有睡眠障碍(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等)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考虑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 ④ 经常值夜班或需要轮班工作者应考虑使用ABPM进行诊断和后续评估; ⑤ 高血压患者不应在夜间使用利尿剂,以免夜尿过多而影响睡眠。 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谷雨康禾慢性病研究、中国医学论坛报公众号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