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豪赌2000万养成”的郑钦文, 和“让父母失望”的江旻憓:普通中产家庭, 可以复制这3点……

 谢治顺 2024-08-13 发布于湖北
图片

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原因,但唯有父母对孩子的“助推”,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小树妈妈;本文来源:公众号“小树妈妈” (ID:tree2050)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图片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图片

这几天,巴黎奥运会有两个女孩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一个是女子重剑冠军江旻憓,另一位是网球女单冠军郑钦文。

我连夜翻看了她们的个人专访,真是越看越喜欢这两个姑娘。

前者江旻憓在冠军加冕的背后,还有一连串名校抬头:斯坦福大学国际政治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博士。

图片

不光如此,她钢琴演奏级,芭蕾舞出色,跆拳道黑段,短跑优异,精修佛学,长期热衷于义工和慈善事业。

图片

有人说她是第二个谷爱凌,还是体坛小林志玲。

但我觉得她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就连美貌也成了最不值得一提的优点。

图片

后者郑钦文漂亮、健康、自律、她几乎从不吃零食,也不喝碳酸饮料。

为了控制体脂率,她每天都是鸡胸肉加西蓝花。

她家没有电视,客厅也没什么家具,这样方便她随时在家挥拍练习。

图片
图片

2023年,郑钦文以720万美元,排名《福布斯》体坛收入女运动员榜单第15名。

她能运动能赚钱,全身上下buff叠满,是妥妥的六边形战士!

这两个家庭都是比较殷实的中产:

江旻憓的母亲是TVB资深艺人导师,父亲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师,虽未被官方认证,但家境殷实是没得跑。

郑钦文的爸爸不仅是一名田径运动员,‌还从事外贸、‌建材和汽车配件的生意,‌收入颇多。

这样的家庭给孩子成长带来了很高的起点,但两个女孩子的优秀,也绝非“家里有矿就能成功”这么简单。

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的格局远见以及对教育的投入,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今天来跟姐妹们唠唠。

一、让父母失望了三次的江旻憓
和让父母“操碎了心”的郑钦文

2021年,江旻憓获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时说,“我从小志愿做个乖女儿,因为父母牺牲很多去成全我的梦想,但我仍令他们失望了三次。”

图片

妈妈希望她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但她却喜欢击剑;

父母希望她找份稳定的工作,但她选择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父母希望她受伤后退役,但她坚持参加东京奥运会。

从她描述中可以看出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是无比幸福的,就像江旻憓自己所说:

“我从未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我唱歌不行,不擅长计算,也不擅长高效学习。但我的父母依然爱我,他们只希望我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图片

江旻憓特别感谢父母,说“虽然他们不想我做运动员,但是一直都让我做运动员。”

她的父母诠释了那句话: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而郑钦文也是一路跌跌撞撞,曾遭遇过人生的低谷。

今年初在澳网首次闯入大满贯决赛、获得亚军后,她的状态一度低迷,法网止步第三轮,温网首轮爆冷出局。

回望来时的路,郑钦文说网球会让她流泪、困惑、自我怀疑,但不管处在什么样位置,她心中对网球的热爱都不会减少。

图片

家境殷实的他们,明明可以让孩子选择更舒适的生活,但因为女儿喜欢,父母就无条件支持她。

正是两个家庭这种足够宽松和包容的环境,让她们一直对自己的爱好保持自驱力。

父母的爱和包容,极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让她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无所畏惧。

二、升学路径是父母的精心规划

她们踏出的每一步又稳又准,背后自然离不开父母的精心规划。

把对女儿的教育之路,打造成了一部“学霸养成”的教科书。

1、全身心的托举,舍得投入资源和精力

任何事情如果只停留在天赋阶段,不足以让孩子获得非常高的成就。

她们的父母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肯全身心投入资源和精力,支撑女儿一步步成长。

图片

江旻憓所就读的两所贵族校和斯坦福大学,每年学费不菲,父母也是勒紧裤腰带,拼命托举。

而且父母虽然不希望女儿做职业运动员,但因为女儿对击剑情有独钟,还是很舍得砸资源的,甚至为她开了一家专业剑馆。

图片

每一次练习,都是爸爸亲自开车接送,他愿意抽出所有空余时间,全身心陪伴女儿成长。

郑钦文的父母也是对女儿的教育付出极大。

图片

古有孟母三迁,如今郑家为了给女儿更好的训练环境,不惜卖掉老家的房子,屡次搬家。

先是从十堰搬到武汉,后来又搬到北京,第三次搬到了欧洲。

图片

而爸爸为了给她找省队余丽桥做教练,到处找人说情。

后来爸爸又托人找到了帮李娜夺冠的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

为了给孩子找合适的网球教练,反反复复换了好几个,可谓费尽心思。

在女儿的教育上,两个家庭全身心付出,单是这份执着的付出,就是很多父母难以企及的。

其实,每一个脱颖而出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倾尽全力的托举。

一个好家庭的意义,也不在于多殷实、多富有,而是每一辈都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当父母把这种责任感传递给孩子,他自然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支持。

同时也肩负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成为努力拼搏的源源动力,一直保持高自驱力,享受不断尝试和挑战自我。

2、精心规划,不遗余力铺好后路

两个女孩的父母一直站在高视野上,给女儿铺路。

江旻憓的妈妈认为运动员并不是终身职业,为了让女儿退役后能有个安稳的工作,就早早把她送进了国际学校。两条腿走路,总会更稳妥一些。

而且父母很看重基础教育的培养,让她小学初中阶段只做好这一件事,就是把基础打牢。

江旻憓也很争气,凭借IB国际文凭41分的高分(满分45分),申请到了斯坦福大学。

图片

毕竟斯坦福有着全球最好的击剑队,在这里她可以和全球顶尖选手切磋,享受顶流的训练资源。

关键还能学术、体育两不误,为她将来“进入联合国工作”的目标打下基础。

而郑钦文的爸爸对女儿的培养步步规划,甚至在她刚出生的时候,就对她严格教育。

图片

在采访中他说,“我们不叫赢在起跑线上,我们在起跑线之前都已经在规划了。从她会爬开始,就让她爬也要比别的孩子爬得快。”

图片

后来女儿刚上手网球,爸爸就为她安排高配版的训练,甚至每周都会对她的进度专门开会,有针对性的做出体能训练方案。

这两个姑娘的成功绝非运气和偶然,而是从一开始她们的父母就规划好了,也一直在为孩子打下了明确的目标和框架。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育则是一个家庭能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

父母的眼界胆识,再加上精心布局,孩子绝不会是平庸之辈。

3、善于挖掘孩子的天赋,并把天赋变成特长

很多中产父母会在孩子身上投入大量的精力,江旻憓的父母也不例外。

为了帮女儿寻找天赋,父母给她安排不同兴趣班来尝试,比如芭蕾、滑冰、田径、古筝……

江妈妈觉得学芭蕾的女孩子气质优雅,所以女儿的第一个兴趣班就是芭蕾舞。

但尝试之后小旻憓一点也不喜欢,她动作不协调,跳起来硬邦邦的。

她喜欢对抗类的运动,喜欢打架,她当时鼓起勇气告诉父母不想练芭蕾了。

图片

郑钦文也是,尝试了羽毛球和乒乓球之后,最终选择了网球。

给孩子报过班的家长都知道,这种烧钱爱好的沉没成本有多大。

但他们还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了她们很多选项,也给了孩子试错的空间。

正是父母从小就让她们接触和学习很多东西,从而探索到自己的兴趣。有了足够多的选择,才能忠于所爱。

所以对孩子最好的培养,一定是顺势而为。

像心理学家贺岭峰说的,父母不可按自己的想法生生的去“塑造孩子”,而是要“点燃唤醒孩子”,帮他把优势给激发出来。

对于我们普通父母来说:要做的不是补短板,而是拉长板,让孩子在天赋基础上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

如果江旻憓的父母当年硬是坚持让她跳芭蕾,郑钦文的父母苦苦训练她乒乓球,我们就少了2位奥运冠军,多了不快乐的孩子。

图片

所以,还是要找到孩子正在的兴趣和天赋,而不是找自己感兴趣的,或自以为孩子擅长的。

要多给孩子自我挖掘爱好的机会,父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观察孩子,将他的性格与兴趣点相结合,顺势去培养。

三、

厉害的孩子背后,必有一对厉害的父母。

是父母展现的大格局、世界观,让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和成功的先决条件。

无论是知识的教授,还是为人处世的哲学,都是对孩子一生的馈赠。

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原因,但唯有父母对孩子的“助推”,是必不可少的。图片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