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说故事2024-07-21 07:33浙江 声明: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依据权威资料,再加上个人看法写出来的,文章结尾已经标明了文献来源以及相关截图,大家了解一下哈。 1975 年 4 月初,开国元勋、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董必武与世长辞。毛主席和董必武既是一同战斗了数十年的战友,又是仅有的两位参加过开国大典的中共“一大”代表,毛主席心里特别难过。董老早年为追求真理不屈不挠,之后还从事过秘密战线工作,在建国前后曾担任过代总理,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尽心尽力,真是一代了不起的传奇人物。 送战友走 ![]() 坏消息传来的时候,主席先是一惊,接着就长时间不说话了。 蓝桂英回想道,那种特别大还持续很久的悲伤,以前很少碰到过。整整一天,主席啥东西都没吃,工作人员到饭点小声提醒,却被他拒绝了,大家能感觉到他根本不想说话,也就不敢再多去打扰他了。 他不吭声、也不吃饭,就一直反复地听录音机里放的诗词唱片,听的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张元干的词作演唱。过了几天,毛主席心里特别沉痛,难以释怀,就写了张元干的名作《贺新郎》。张元干是南宋的爱国词人,他的作品里满是怀才不遇的悲愤和苦闷。 这首词最后一句本来是“举大白,听金缕”,可主席这次写的时候,把最后一句变成了“君且去,休回顾”。很明显,他是拿古人的话,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写这首既豪迈又悲愤的宋词,给共同经历了好几十年风雨的老战友送行。 ![]() 他这么悲伤,一是因为他和董老交情好,一起经历过好多危险困难,二是董老为共和国的发展耗尽心力,让他很感慨。 亲身经历过“一大”的革命前辈 在老一辈革命者里边,董老那可是元老级的人物。他起初是晚清的秀才,参加过辛亥革命,还进了同盟会,为找救国的法子去日本求学,在那儿碰见了孙中山。为了能干点实事,把袁世凯给推翻,他回国后忙着筹划军事行动,就因为这个,还坐过两次牢。 就在这两次进大狱之后,有人给他介绍了李汉俊,他从李汉俊那儿了解到不少马列主义的理论,李汉俊还把自己那本日本版的《资本论入门》拿给董必武看。 ![]() 这事儿成了他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节点。 后来,董必武在武汉认识了陈潭秋,他俩信仰一致、想法合拍,一起创建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这就让董必武能代表湖北,去嘉兴南湖参加中共一大。 在南湖游船上举行的那次重要会议中,湖北的代表是董必武,湖南的代表是那时还很年轻的毛主席。 ![]() 很明显,董老打年轻起就不停地找寻让国家富裕强大的道理,还为此做了好多实际的事儿。为显示自己的志向,他这辈子改过好几次名。他本来的名字“贤琮”很有文化气息,字“用威”,号“璧伍”,都是从中国古代典籍里来的。可自打参加辛亥革命以后,他就把名字改成了和原来读音差不多的“必武”,意思是得靠武装斗争,投身革命大潮,这样才能改变那时中国又穷又弱的局面。 要是从资历方面讲,这两人肯定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共“一大”的众多代表里,也就毛泽东和董必武最后登上了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 ![]() 两人之间的战友情那是相当牢固和真挚,可不是光靠时间长就行的。从1921年建党起,到1975年,这期间不管是长征、遵义会议,还是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时候,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啥都得从头搞起的阶段,董老始终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身旁,他俩相互支持,一块儿前行,是亲密无间的战友。 这历经半个世纪,闯过无数风雨的患难情谊,那可是人生里很难碰到、极为珍贵的财富啊。 红安县,那可是“将军县”呐 董老对整个中国革命的贡献,可不单单是和毛主席的那份战友情。在湖北的大别山脚下,曾经有个小县叫黄安,不过从1952年起,这儿就正式改叫红安了。 这儿是董老的老家,这地方改名的原因跟董老的贡献紧密相连。1921 年党开了“一大”后,董老把马列主义的革命火苗带到了家乡,在这儿动员群众,进行建党工作。 ![]() 那时候,黄安就是个处在山区的小农业县,好多穷人都被地主和土豪劣绅欺负压榨,虽然心里有想改变的劲儿,可就是不知道该往哪儿使劲儿。董老呢,理论知识丰富,自己还亲身参加过革命,能很有说服力地把理论和实际整到一块儿,让家乡的人明白了该咋努力、咋斗争。 因为他的宣传带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革命人士,光是能查到姓名、登记在案的烈士就超过了两万人,这里还是全国都知道的“将军县”呢。 有名的开国将军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人都是这个县的,詹才芳将军曾经给董老当过警卫员呢。于是后来就有了这样一种讲法,把董老称作“湖北革命老祖宗”,觉得跟着他参加革命的人都能算是他的“徒子徒孙”。 这话讲得情真意切,也能看出董老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出任代总理 就因为董老一直对革命忠心耿耿,资历深,还很有威望,在新中国快成立的时候,中央政府的前身,也就是华北人民政府要组建了,那董老当主席就是毫无疑问的了。 1949 年底,眼瞅着斯大林 70 大寿快到了,毛主席、周总理先后领着团队去苏联访问。这趟出访对新中国的发展建设特别重要——得跟斯大林交流一下对世界局势的想法,还得把新的两国友好同盟条约给定下来,另外像贷款、做买卖、通航这些事儿,也得在这次访问里都给解决喽。 那时新中国正亟待发展,这次出访意义重大,所以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先后去了苏联。不过呢,这时候国内也得有能把控局面的人,来处理繁杂的各种事务。 当时国内有哪些工作急着需要人去主持呢? ![]() 首先,农业生产那可是永远得放头一位的事儿。那会儿中国还是个农业国,人又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生产得先把大伙的口粮给满足了。其次呢,各地水旱灾害时不时就来,得赶紧把灾民安置好,让生产恢复起来。与此同时,被敌机炸坏的上海工厂得重新建起来,舟山、海南那些地方的敌军还老是捣乱…… 1950年初,毛主席提议,周总理在会上通报,定了让董必武代理政务院总理。 那段时间,代总理的责任重,活儿多得很。后来在给侄子的家信里,董老讲过:每天早上七点多起来,夜里两点多才能睡,这不是偶尔特殊加班,而是一周七天不停歇,压根就没休息日。不光他这样,身边的秘书和警卫也跟着一块儿连轴转,都想着把工作干好。 过了三个月,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出访苏联完事儿回国了,董老这才把挑了好几个月的担子给放下了。可这职务一结束,他啥也没说自己有多累多有压力,就按老规矩把这段时间工作的情况写成书面报告交上去了。 ![]() 在隐蔽战线上的“中共谍王” 好多见过董老的人都讲,他待人那叫一个如沐春风,特别真诚,有长者的风范。不了解那段过往的人,压根儿想不到他还有个不被人晓得的战场,就是隐蔽战线。就因为这个,董老被称作“中共谍王”。 从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时候起,董老作为中共代表团以及长江局、南方局的领导,把统一战线和隐蔽战线的工作都管了起来。他领导安排的不少人潜伏到国民党各个部门高层的身旁,拿到并传出了好多核心机密,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大功。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这些在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常常善于战斗却没啥大名声,得等到好些年以后,他们的名字和传奇故事才会慢慢被人晓得。 熊向晖是董老依着“闲棋冷子”的策略安排的一个秘密棋子,他给胡宗南当机要秘书,胡宗南很信任他。就因为他不停地把胡宗南的行动情报传出来,胡宗南好几次攻打延安都没成功。 ![]()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把自己在隐蔽战线上的十二年经历写成了书,这时候很多极其惊险的细节才被人们了解。在中共情报界,他被算作“后三杰”之一,“前三杰”是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 人称“郭小鬼”的郭汝瑰,当年是求见董必武后才重新回到党组织的。从那以后,他凭借自己作为蒋军“智囊”的这一有利条件,在三年里和中共接头超过一百次,传递出许多国民党军的军事情报,可国军内部一点儿都没发现。 唯一对他起疑的是杜聿明,就因为觉得郭家沙发有补丁,太“清廉”了,怀疑他是共产党。可这理由蒋介石根本不信,杜聿明也没辙,指挥作战时对郭汝瑰送来的计划暗暗打折扣。哪怕到快死的时候,杜聿明还惦记着,非要问明白郭当年是不是给共产党干活。 结束语 1972年,在毛主席的提议下,董老当上了国家代主席。他到了九十岁高龄时,还在坚持搞国务活动呢。就在他去世的前十来天,他接见了马来西亚的首任大使,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回接收外国使节呈交的国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