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1739~1805),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其“以篆写隶、以隶写篆”的理念更是独步书坛。篆刻上,巍然崛起,高举“印从书出”大旗,开创“皖派”,与浙派鼎足。在清代书法篆刻史上影响深远,下开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人之风气。 ![]() 向右滑动查看全文 识文:龙虎之山,灵气之通,紫芝瑶竹,纷然而罗生。闻有古神人者,月明之夜,每骖鸾鹤而下。 款识:嘉庆甲子九秋,彭城寓中,邓石如。 钤印:邓石如(白) 顽伯(白) 完白山人(白) 说明:此作书于嘉庆甲子(1804年),邓石如去世前一年。且用皮纸写就,横幅大字较为少见。 ![]()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仙气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灵气缭绕的仙境之中。龙虎之山,作为这幅画的背景,不仅气势磅礴,更因其蕴含的深厚灵气而显得非同凡响。山上紫芝瑶竹遍布,这些珍贵的植物竞相生长,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手笔,在山间织就了一幅绚丽的锦绣。 “闻有古神人者,月明之夜,每骖鸾鹤而下。”这一句更是将画面推向了高潮。传说中的古神人,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乘着鸾鹤这样的仙禽异兽缓缓降临。这一幕不仅充满了神话色彩,也寄托了人们对超凡脱俗、高洁不群境界的向往。 邓石如在此时期的篆书作品中,大胆地以隶作篆,打破了传统篆书粗细均匀、千篇一律的特点。他运用长锋羊毫笔,使线条圆润流转,淳练而不臃肿,粗细变化自然,赋予了篆书新的生命力。篆书结构紧实坚韧,字体内外疏密变化极为丰富多样,计白以当黑,字取纵势,间隔均匀,正中寓斜,左右高低层差错落,笔画穿插避让,上下大小开张,疏朗豪迈。章法上运用了隶书的章法布局,左右行距大于上下字距,因字布势,疏密交错,虚实相生,黑与白交相辉映、错落有致,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 舟青云分享篆书,关注我们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