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以伤害别人为乐?——识别施虐型人格障碍

 板桥胡同37号 2024-08-14 发布于天津

图片

施虐型人格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特别的残忍,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并且以伤害他人为乐。周围的人越痛苦,他就越开心。这种类型的人可能是施虐型人格障碍。施虐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施虐型人格围绕的主题是“控制”,主要在边缘和精神病水平。施虐者心如死灰,无论是在幻想还在现实中,施加痛苦和羞辱都会让让内心获得极大的宽慰。
施虐型人格往往具有一些特征,比如缺乏同情心、自私自利、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等。他们往往会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无视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只追求自己的快乐和满足。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内疚感,甚至会觉得自己做的是正当的,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自以为是”。
施虐型人格往往是一些曾经经历过不良成长环境的人,比如受到家庭暴力、性虐待、身体虐待等。这些经历会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模式,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和敌意。这种心理模式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甚至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工作不顺、家庭不和等。

施虐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以伤害别人为乐,看到别人越痛苦,他们就越开心。有时虽然没有明显表现出开心,但内心很有快感。

但是,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施虐倾向,只是个人程度不同,会实际付诸行动(行动化)的方式及可能性也有所区别。

日常生活中,施虐倾向的表现可能包括:网络暴力、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与孩子,婚姻伴侣之间的(语言、肢体)暴力等攻击性的行为。

图片

关于“施虐倾向”内在动机的研究


一些观点认为,伤害别人为乐,是为了满足自我权力欲望,显示和证明自己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有强大力量和影响力的方式;

也有人指出,施虐倾向作为一种伴随症状,常出现在反社会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并且会同时表现出沙文主义、愤怒、敌意、缺乏自控力、攻击性强的性格特征。

他们的快乐来源于虐待和伤害别人,有时还会套上一层正义的外衣,显得很有迷惑性。

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进行惩罚,惩罚的目的,表面上,他们会说是为孩子好,是为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事实上,惩罚本身才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比如有的孩子偷了东西,家长可能会问:「你偷的东西放哪了?」或者「你偷的钱怎么花掉的?」孩子不肯说,他们就会对孩子进行严刑拷打——绳子、皮带,动真格的严刑拷打,同时摆出一副正义凛然的姿态,觉得小孩做了错事就应该惩罚,而且我必须要知道偷的东西去了哪儿,才能挽回损失。

但事实上,他们在这种拷打和虐待孩子的过程中非常有快感。平时如果看到抗日剧里严刑拷打和虐待的镜头,他们也会非常喜欢,非常有代入感。

有时他们会一边看一边骂,意识层面一副正气凛然,觉得这些反派真是坏透了,情感层面,又会悄悄站到反派一边,享受这种观看虐待的过程。

关键特征

关键特征内容
先天气质和成熟过程不清楚
核心冲突被羞辱 VS 施加痛苦
核心情感冰冷的仇恨,轻蔑,快乐(虐待狂的快乐)
对自己的病态的信念我有资格伤害和羞耻其他人
对他人的病态信念其他人的只是我控制的物体
核心防御解离、全能控制、反转、付诸行动

图片

施虐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1、为了感觉自己的力量感和优越感而采用暴力对待他人

他可能会为了找到自己在关系中的优越感,而使用暴力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

比如,对伴侣进行拳打脚踢,让伴侣顺从自己。

2、频繁的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

习惯性用贬低、指责等攻击性的语言对待他人,让他人感到被羞辱。

3、想尽办法玩弄他人

他会想尽各种办法玩弄其他人,把其他人当成自己情绪宣泄的对象。并且,他毫无怜悯和内疚之心,在伤害他人的过程中,他会有一种畅快满足的感觉。

4、对待他人非常的严厉

对于在他掌控之下的人,如他的孩子,他的学生,他的下属,他的病人等,他会用一种近乎严苛的态度对待。

5、对他人施加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

他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

6、他会威胁他人

为了让对方屈服于自己,他可能会找到不利于对方的证据,以此威胁对方,让对方帮自己做事情。同时,他可能会给对方设置一些阻碍,让对方无法顺利的完成。

7、限制伴侣的人身自由

他可能会限制伴侣的出行自由,要求伴侣断绝和他人的联系,必须待在家里陪自己,不能参加团体性的活动。

8、对于暴力相关的事非常感兴趣

他对于拷问其他人的工具,或者伤害他人的武器有非常浓烈的兴趣。

9、擅长对他人说谎

为了伤害其他人,给周围的人带来痛苦,他可能会对他人说谎,让其他人落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之中。

图片

为什么说施虐型人格对家人的杀伤力最大的呢?


想象一下,即便你的家人是反社会型人格,ta真的冲动之下把你给杀了,那你至少也能死得痛快。但如果你的家人是施虐型人格,他永远不会置你于死地,因为还要留着你继续施虐继续取乐,这样你就会生活在一种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感觉中。

刚才讲的是身体层面的施虐,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另一种更隐蔽的形式,是情感层面的施虐。

比如有的大人,看到孩子喜欢什么,会故意不给他,借口都是冠冕堂皇的,什么你还小、对你不好之类,但事实上,是喜欢看别人特别想要什么东西,却怎么都得不到的痛苦的样子。又比如,小孩特别害怕什么,有的大人就会以锻炼他的胆量为借口,把小孩频繁暴露在那种可怕的东西面前,让他遭受大量的惊吓。听到他尖叫、恳求、哭泣,甚至情绪崩溃,自己会很有快感。

情感施虐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

身体施虐很残忍,但毕竟是可见的,冤有头债有主,孩子长大后回忆起来,也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这种「知道」,更有利于他从创伤中恢复出来。

而情感施虐留下的伤害,更难表达清楚,周围人也不会觉得是多大的问题——连自己受了什么伤害都无法确认,治愈的道路就更艰难了。

图片

施虐者是如何形成的呢?

无痛苦的体验:

小时候和伙伴做过很多残忍的事情,抓知了用火烤,逮住甲虫,玩腻了就用脚踩的稀巴烂,甚至参与用汽油烧活老鼠等等!杀死这些把女生吓得哇哇叫的动物昆虫,在周遭的小女生看来,自我感觉是件勇敢的事情。

因为完全不知生死痛苦,感同身受这种东西!人虐待动物,是因为不能理解及感同身受!为了很单纯的目的,好玩或者是炫耀……

制欲望:

从心理学上说,喜欢操控一切的,当遇到反抗或者不理解的时候,就会采取暴力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志!当对方痛苦的时候,得到心理满足!这实际是一种安全感缺失,而需要表达存在的一种方式!

博眼球欲望:

三岁后小孩子的哭闹,不是因为饥渴,而是希望引起重视!因为他现在还没有其他能力引起家长的注意,而成人,没钱没权又没有其他的才艺,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他人尊重和关注……如果通过暴力制造一些事端呢?

当然,时下消息传播达到了空前,一些想当网红的人似乎要疯掉了一般,通过这样的渠道来达到自己获得关注率的目的,不得不说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俨然是表演了人生的小丑!

图片

庭原因:

成人的很多能力和人格,很多能力和人格形成在幼儿时期,是心理学上不争的事实。如童年家庭关爱缺失,有可能就失去了这种能力。可能无法给予其他人和物的关爱,人生消极,不自爱和热爱生活,对待一切都冷酷冷漠,嫉妒心强,易怒易与人起争执,心理扭曲及狭隘、无安全感等等。

对于施虐,如果在后来的成长环境中,没有好的人际交往,失去了调整的机会,可能形成人格的偏离,越走越远!

事例:数名男女浙江景区虐猫:用美工刀活剥猫皮浙江温州江心屿景区内,四五名男女将一只猫咪悬吊树上,竞以活剥猫皮为乐,可怜的猫咪发出阵阵撕心裂肺的凄厉叫声,那名少年却露出“灿烂”的笑容,不得不令人胆战心惊。一参与活剥猫皮的男子说:“是我们捕获的野猫,肉好吃的很”。知情人透露,这位露出笑容的少年,是离异家庭,很小辍学到温州务工,性格内向……

乏社会性行为:

人要是没有经过教育,就不会有礼义廉耻的观念,虐待动物就是社会性教育不够的表现,施暴,虐待,完全是文明社会所不允许的行为,而他们并不知道,甚至并不在意!

恨转嫁: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他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重新激发他的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对侵犯者还击时,往往会找一个替罪羊发泄一番。这就如我的领导被大领导骂了,出了办公室就开始骂我一样……因此,这是一种报复心理,当自己年少,或者当下作为弱者,有过被虐待经历的人,倾向于把仇恨发泄到更弱小的物种身上。就是所谓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屋及乌:

生活不如意的人各有原因,之前说过,心胸狭隘缺少关爱的人,对你的嫉妒心特别强,你的宠物过得比我还要好吗?这在他认为是没有天理的事情!你们对狗那么好,对我却不屑一顾,那么我只能恨了,恨的牙痒痒,抑或偷了你的狗来虐,抑或随便找条无主的狗来虐!

事件:狗保姆原是虐狗狂 趁主人不在用皮带抽粪抹狗脸,英国《每日邮报》8月20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8岁青年杰西·拉蒙,日前在里奇克雷斯特市,被人拍摄到用极度残暴手段虐待宠物狗而遭到警方逮捕。上传视频的玛丽莎·冈萨雷斯说,她的朋友伊森·格林因为要外出家里宠物狗没人照看,于是就找到在看护狗狗方面有专长的狗保姆杰西·拉蒙,请他照看几天。而虐狗的原因很简单,自己生活不如意……

无聊状态:

2020年,发表于美国心理学期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施虐倾向”或许还与“无聊”(boredom)这一状态有关。

有些人可能会倾向于认为,无聊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无聊,好像就意味着没有什么事情要做,这不是挺轻松的一件好事吗?

从心理学上来说,“无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现状感到不满的状态

没有必须要做的事,可是同时,也没有想要做的事、没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中,心理学家们发现:

无聊的状态,会增强我们内心的“施虐倾向”--出现更多的“虐待幻想”,并且更有可能将施虐想法付诸实践--

① 处于无聊状态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做出在网上谩骂他人的行为;

② 在军队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士兵处于无聊状态中时,更可能对同伴做出虐待行为;

某国海外驻军基地的霸凌、性侵案件高发,虐囚事件盛行

③ 针对父母的追踪调查显示当父母没有感到无聊的时候,对孩子的态度会比较温和,而当父母感觉到无聊的时候,会比较明显地显示出施虐的倾向:语言或肢体暴力的行为。

图片

施虐者状态


是虐者是软弱的,欺负弱小的无反抗力的动物,对他来讲没有危险也不会失败,骨子里是懦弱无能的,如果让其虐老虎狮子试试,他决是不敢的!

而一个三观正的人,一般会参与社会,体育、文化竞赛等便,收起攻击性,因为直接的攻击,既会让人产生罪恶感与内疚感,同时也是危险的。经常肆无忌惮施虐者,久而久之易形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越演越烈!

虐者的心态:

生活中施暴的丈夫、虐待儿童的父母、俨然是惯犯,因为也不需要付出过多的代价,是让施虐者轻易拿起屠刀的根本原因。因为夫妻之间矛盾大多不会选择报警,道个歉就算完事,该过日子就过日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无意识的PUA——施虐型人格


无意识PUA”人群——“施虐型人格患者”。无意识PUA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施虐型人格精神障碍”会给我们答案。PUA最根本的特点是——控制别人,让对方心甘情愿为自己付出所有,TA们往往不会感激付出者,反之会有这样的台词:

“你的付出是应该的,而且还不够,因为你很差,我本来有更好的选择,但我降低了自己的标准选择了你,你难道不应该更努力地改变自己并对我付出更多来维持这份感情吗?”

施虐型人格患者与伴侣的互动在九成以上与PUA对伴侣的所作所为吻合。在此特别说明,由于目前大众对心理问题的理解还停留在“神经病问题”上,觉得靠医生的诊断才能判定是否有“神经病”。所以这里想跟大家说的是,关于“精神”和“神经”的问题是两种问题,我们这里说的的“施虐型人格障碍”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精神障碍一般不是大脑的“神经病变”所导致,神经病变导致的是“神经疾病/障碍”(比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症),所以精神疾病的界定单凭借对身体的检查是没有用的。因此,如果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没有去过医院精神内科检查,那么即使TA是患有精神疾病的,TA也不知道,也无人可以给TA诊断。因此,很多施虐型人格患者其实都隐藏在我们的社会中,有的轻微,有的严重,但只要TA们不去做专业的鉴定,他们就是“正常人”,这也是心理学的难处,很多人不自知,也不去治疗,只觉得这是性格的问题而已。

心理学中,隐形虐待又被称为「心理虐待」,是一种施虐方使用长期精神暴力、言语暴力、情绪暴力,通过羞辱、无视、孤立、冷战、贬低、咒说、威胁、污蔑、中伤等方式,对受虐一方的精神与心灵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

心理虐待可以存在于情侣、亲人、朋友、同事、上下级等各种人际关系中,

既可以是情侣、家人间的相互找茬、冷战,也可以是朋友间的贬低、羞辱,或是职场中的孤立、中伤。

要注意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属于隐性虐待者,隐性虐待它虽不会像拳打脚踢那样,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伤疤,但是,其威力却丝毫不亚于肢体上的冲突。

一方面,是因为隐性虐待的施虐方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明显的施暴,而是披着「我是为你好」的外衣,等受害者对其产生好感后,再逐步「驯化」受害者。

因而,绝大多数受害者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受到了「精神操纵」,只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最终才导致了施暴者的「变化」。

于是,

在长期的折磨之下,受害者往往会出现情绪障碍与性格方面的负面改变,表现出严重抑郁、焦虑、挫败、低自尊、自我贬低、习得性无助等状态,甚至厌世、轻生。

图片

心理特质:

1. 施虐型人格的人有奴役他人的心理需求,其奴役对象多为其伴侣。在日常生活中,此人格的人为了融入社会,一般不会在朋友之间表现出自己想奴役他人的需求,反而因为了解自己,会刻意表现出相反的特质,并让人觉得自己是个易相处的人。但由于内心有需求,最能释放自己真实情感状态的对象便是伴侣。

2. 施虐者会以自己的意愿或需要来培养或塑造受虐者。在此人格的生活中,TA们往往会有一个“指标”,此指标涵盖了对伴侣的各种要求,在找到合适的对象后,TA就会开始对其进行每一项的“驯化”。

3. 培养和塑造的目的是实施肆虐。在“驯化”伴侣的过程当中,施虐者往往都意识不到自己其实很享受这种过程。

4. 施虐者为了让关系继续下去,会让伴侣明白TA的好,因此会满足伴侣某些需求,但TA只会满足对方最低标准的精神需求。TA会对伴侣说,除了TA以外,别人不可能带给伴侣这么大的快乐和满足,也不会有像TA这么理解和包容伴侣。不断暗示并催眠受虐者,使其降低自己的价值感,感到自卑,并认为施虐者对自己已经十分的包容了。

5. 为了蛊惑受虐者保持关系,施虐者会勾勒出一个美好的未来,比如明示或暗示会与伴侣结婚、生小孩,以后会有更好的物质条件等。

6. 施虐者通过占有和贬低自己的伴侣,将其孤立起来,并能更有效实施自己的控制策略。TA们一般在确定关系后,表现出自己的不合群,并暗示或明示受虐者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别人交往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并随时都应该把TA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去与朋友交往。

7. 当伴侣对施虐者的依赖足够高后,施虐者还可能以离开对方作为威胁手段。TA会找各种理由,并围绕着受虐者不够好以及受虐者不够爱TA的主题,威胁要离开对方,目的不是真的离开,而是很享受那种对方“跪舔”自己,求自己的感觉,这时候就有了“我是主人,你一个奴隶,想要跟着我,就得求我”的优越感。

8. 此人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私,伴侣只是自己利用的对象。TA不会真正爱对方,而是把对方当作一个工具,要知道,真正的爱不是伤害对方,也没有任何一种爱是通过伤害对方来实现的。

9. 施虐者会有无穷无尽的理由让自己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继而理直气壮提出更多要求。在TA的心里,可能真的感觉自己很委屈,并没有得到应得的东西,这就是无意识,受虐者也因此真的感觉到了内疚与不安,想通过达到施虐者提出的要求以慰藉TA“受伤的心灵”。

10. 施虐者还有一种想要挫败他人的倾向。挫败他人是一种无意识的冲动,TA不愿看到受虐者有任何的满足,并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来挫败或毁灭受虐者的快乐。时不时给点甜头,一旦上钩又开始刻意地冷淡,让对方觉得无比挫败,刚刚还开心,紧接着就又产生失落感,反反复复,也想不出到底问题出在哪,受虐者内心无比煎熬。

11. 施虐人格者往往有一种忧郁的气质。“高冷”是一惯的作风,让人感觉神秘而又有高价值感,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高冷都能赋予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感

12. 发现他人缺点简直就是施虐型人格者的一大天赋。TA敏锐地找出别人的缺点,先进行攻击,之后又表现出自己对伴侣的接纳,与尝试接受其缺点。这种行为被施虐者合理化为“坦诚相待、乐于助人”。受虐者对自己的评价会越来越低,最后感觉自己“毫无价值”,除了施虐者,没有人能容忍自己的各种缺点。

图片

“成人的虐待表现有孩子的残忍所没有的特点:孩子表现出的残忍似乎只是对压迫或者羞辱的简单反应,他通过报复比自己弱小的人来肯定自己。”

“施虐狂并不想毁灭自己所依附的那个人,只是因为他无法活出自己的人生,因此必须利用受虐者来完成一种共性的生存。”

“每一个有着显著施虐倾向的人都深深地觉得他自己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他开始憎恨生活中所有积极的东西,而这种憎恨又带有一种所求不得的强烈嫉妒。。他无法原谅他们的幸福,他必须践踏他们的欢乐。。在施虐狂身上,挫败和击垮他人兴致的倾向一般是极其无意识的,但目的是将痛苦强加到他人身上,如果他人像他一样失败和堕落,他自己的痛苦就会得到缓解,因为他不再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受苦了。。。另一种用来缓解他那让自己深感痛苦的嫉妒方式是“酸葡萄”策略。他会将这种倾向归因于自己对不完美的极度敏感,但实际上,他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上面,而对其他方面视而不见。虽然他成功地缓解了自己的嫉妒并释放了愤怒,但是,他这种处处贬低他人的态度反过来又产生了一种持续不停的失望和不满意的情绪。”

“虽然违背了人类美德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他心中依然有一个理想化意象,这个意象有着高尚和严格的道德标准。他们因为永远无法达到这些标准而感到绝望,于是就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决定自暴自弃,并且带着一种绝望的快感沉溺其中。而这样做只会使理想化意象与实际自我之间的裂痕无法弥合。他觉得自己无可救药,也无法得到原谅。他的绝望变得更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了,并且变得不顾一切。”

“他的自我厌恶使他无法正视自己。为了不让自己被这种自我厌恶伤害,他必须比现在更加自以为是。别人对他的一点儿批评、忽视,或者没有让他受到特别的重视,都会引起他的自卑,所以他必须将这些视为不公平而拒绝接受。攻击他人已变成了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有施虐倾向的人必须贬损他人,也能看到这种逻辑的强迫性及其疯狂地想要改变他人的欲望,至少是改变他的同伴。因为他无法达到他理想意象的要求,所以他的同伴必须达到;当同伴也无法达到时,他会将对自己的无情愤怒发泄在同伴身上。”

“报复性就像毒药一样渗进施虐者的每一个细胞。他必须报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强烈的自卑赶出内心世界。因为他自以为是,所以无法看到所有问题都和他自身有关,于是他便认为他是受虐和受害的一方;因为他无法看到他所有的绝望都源于自己的内心,所以他认为责任都在他人,是他们毁了他的生活,因此他们必须弥补他,必须接受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

“通过贬低他人,他不仅缓和了令自己无法忍受的自卑,而且同时给了自己一种优越感;当他影响他人生活的时候,他不仅获得了令自己兴奋的操纵感,而且找到了生活的替代意义;当他在情感上利用他人的时候,他为自己提供了一种代偿性的情感生活,从而缓解了自己的无聊感;当他打败他人的时候,他获得了一种胜利的喜悦,从而掩盖了自己无可救药的失败。”

“在一个表面上看似非人性的行为背后,有一个正在承受痛苦的人。我们发现他是一个在绝望中挣扎的人,生活打败了他,所以他想求得补偿。”


图片

图片

非常可怕的一种扭曲性心理:

施虐癖

图片

施虐癖指看到他人遭受鞭打、捆绑、羞辱或对别人进行虐待可以得到性兴奋或乐趣的人。英文中的施虐癖「<noinclude>」一字是来自一位以描述这类行为的小说见称的法国作家萨德侯爵(<noinclude>)。施虐癖是一种扭曲的心理现象。医学界认为施虐淫癖是指通过在他人(多为异性对象)身上造成痛苦和屈辱而产生性兴奋和性快感的一种性心理异常。施虐癖和受虐癖为一对相关的性偏离症,因许多患者兼有这两种倾向,故而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性虐狂表示一对相互联系的症状。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对橄榄球、拳击、摔跤等激烈比赛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也正是因为以较合理的方式使内心的这种情绪得以宣泄。可见施虐是有一定的自然心理基础的。施虐癖的行为特别是残暴行为实际上已扭曲了异性之间性行为的意义。尽管对施虐者来说,对性对象的施虐能获得某种满足,但其中十分严重者已构成犯罪。所以,社会是不可能视而不见或与一般家庭纠纷相提并论的。


图片

如何应对施虐者他们呢?

图片

图片

这是心理学家艾米利亚·戈登给出的一系列建议

虐待你的人,不可能因为你变得温柔起来。不要对这样的人心存任何幻想,以为自己多付出一点,以为自己的爱可以拯救对方,最终能带你们走出困境。其实他不爱你,你就是付出再多都没用,只会使自己更受伤。应该做的,就是尽快离开这种关系,别再执迷不悟了。

感觉自己受到虐待,不要容忍下去。你越是逆来顺受,对方就越是变本加厉。你忍受的时间越长,就会习惯了别人的虐待,深陷其中却不自知。这样你就越是难以摆脱虐待。应该做的就是立马拒绝!

要拥有健康的自尊。一个拥有健康自尊的人,绝不会接受别人的虐待。施虐者总是千方百计打击你,取笑你的缺陷,嘲笑你犯的错误。不要忽视这些。别人的这些言行,会潜在地影响到你,慢慢地消耗你的自尊。

有的人喜欢控制别人,这是他们的深层需要。他们需要这样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力量。他们经常失控般地倾泻自己的情绪,痛快地释放自己,却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如果你允许对方将暴怒施加到自己的头上,却不给予任何的惩罚和拒绝,他还会对此上瘾一般,不断对你变本加厉重复施虐的言行。一定要消除这些情况,无论如何,要学会保护自己。

对方指责你,这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虐待方式。不要相信,只要你改变自己,就会让一切回归正轨,就会改变他。其实一切并非你的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好男人不会动手动脚打女人的,或是通过情绪去虐待女人。只要这个男人有虐待的言行出现,哪怕只有一次,也应该尽快离开他。

在虐待关系中,对方潜在的态度就是:我比你强,比你有钱,比你好看,比你的权势大,比你优秀得多……你就得唯命是从。他总是指出种种的差异,让你觉得他真的比你优秀。他总是以导师的口吻来教导你,来评判你的一切,来纠正你种种的错误。似乎只有听他的话,你才能获得幸福。其实这样的人活得最不开心了,却总是对别人指手画脚,大呼小叫的。知道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就该毫不犹豫地甩掉吧!没什么值得留恋的。

(1)识别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步你首先要分清楚对你进行心理虐待的人和你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

A.长期的关系:如果施虐者和你具有非常亲密的关系,短期内离开他们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比如你需要依靠对方生存),那么你要准备持久对抗的准备。

B. 短期关系:如果施虐者在你的社交圈内,或者你能做到远离他们。那么它只是一个短期的关系,你可以选择另外的应对模式。

(2)在长期关系中的应对方法

长期关系中最难受的一点就是你无法逃避这段关系,所以你只能使用保护自己的方法

a.别抱期望

记住,你无法改变一个施虐者。你需要停止对他们的期望。不要期望他们或试图强迫改变他们的行为,因为这不可能成功。

b.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

这个难度有点高,你需要准确的分析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比如缺乏安全感,童年遭受过心理虐待留下的阴影等等。如果能了解他们行为的原因,会帮助你更好地交流。

c.记住你的价值

在长期心理虐待的过程中,最危险的就是价值观被扭曲,很多受虐者甚至到后来完全丢失了自我,再也离不开施虐者了。

所以,永远要铭记你的价值,千万不要在潜移默化中迷失了自己。

d.说话时要小心:

对方既然能对你进行心理虐待,说明你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不能离开,那你说话时还是小心一点吧,千万别暴露了你的秘密和漏洞,也不要主动挑起争端。否则你会受伤的

(3)短期关系的应对方法

a.避免任何形式的操纵:

不要让心理虐待改变你的想法和心智,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被偷偷的操控了。避免由短期发展成长期关系。

b.微笑离开

经常与施虐者处的最好方式就是微笑,只是点头,不管他们说。

c.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千万别和对方争论,施虐者最擅长的就是在争论中慢慢控制你,别说话,对面将毫无办法。

(4)干预法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心理施虐者是你爱的人,或你想帮助的人,这本身非常危险。但如果你一意孤行,那你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与专业人士交谈,对所发生的一切保持开放态度。心理咨询师会指导你该怎么做。千万别一个人去对付他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