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聿明能从辽沈战场中逃出,为什么逃不出淮海战场?

 凤凰山居士 2024-08-14 发布于江西


在国军高级将领中,杜聿明是唯一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人。

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包括郑洞国、范汉杰、廖耀湘、郑洞国、周福成、卢浚泉在内的东北“剿总”副司令官、兵团司令都成了东北野战军的俘虏。

国军高级将领中能够逃出辽沈战场的人寥寥可数。在军级以上高级将领中,除了东北“剿总”司令官卫立煌、副司令官杜聿明外,只有新编第1军军长潘裕昆、新编第3军军长龙天武、新编第8军军长沈向奎、第52军军长刘玉章侥幸逃出去了。

杜聿明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

在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伤亡13.6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55.5万人。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

国军高级将领中能逃出淮海战场的人较多。在军级以上高级将领中,除了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外,徐州“剿总”副司令官刘汝明、冯治安、李延年,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第5军军长熊笑三、第39军军长王伯勋、第54军军长阙汉骞、第25军军长陈士章、第100军军长周志道等人都从淮海战场逃了出来。

可逃出了辽沈战场的杜聿明,却在淮海战场当了俘虏。

一、杜聿明为什么能够逃出辽沈战场呢?

在辽沈战役爆发之前,杜聿明已经在东北地区主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两年。由于东北野战军连续发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以及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等战略反攻,扭转了此前被动挨打的局势,让杜聿明连吃败仗。杜聿明被调离东北战场,赴任徐州“剿总”副司令官兼第2兵团司令官,改由卫立煌担任东北“剿总”司令官。

辽沈战役爆发后,东北野战军长途奔袭锦州,打算关闭关内外的唯一通道。在这紧急关头,杜聿明又被调到辽沈战场,担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官。可是,杜聿明回天乏术,就在他抵达沈阳的第二天,锦州被东北野战军攻破。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有着丰富的指挥作战经验,是国军中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之一。他被调到辽沈战场“救火”,可以看出南京方面对他的信任。然而,杜聿明就算有三头六臂的神通,也挽救不了辽沈战场上国军失败的命运。很快,辽沈战场上最精锐的廖耀湘第9兵团被消灭于黑山、大虎山一带。

那时候,杜聿明已经预感国军在辽沈战役的全面失败不可避免,提前离开沈阳来到锦西(今葫芦岛市)。锦西处辽宁省西部沿海,既有港口又有机场,而且牢牢掌握在国军手里,是一条非常方便的退路。

1948年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攻克沈阳,结束了辽沈战役。11月8日,杜聿明乘坐飞机离开了锦西。

二、杜聿明为什么逃不出淮海战场?

1948年11月6日,当华东野战军打响淮海战役时,杜聿明还在锦西焦头烂额地指挥部队撤退。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虽然号称国军“五虎上将”之一,却并不擅长军事指挥,被下属们嘲笑为“猪将军”。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将所有的精锐部队收缩到徐州,保卫他的安全。

很快,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将黄百韬第7兵团围困在碾庄。11月10日,杜聿明奉命飞抵徐州,再次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然而,上一次杜聿明没能在辽沈战场力挽狂澜,这次在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的联手进攻之下,就能大显神通吗?不存在的。

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第7兵团在碾庄全军覆没。11月25日,前来救援黄百韬的黄维第12兵团在双堆集被中原野战军围困(不久全军覆没)。噩耗一个个传来,让杜聿明心惊胆战。11月30日,杜聿明被迫放弃徐州,率领30万人向西南方向撤退,却被华东野战军围困在陈官庄。

陈官庄今天是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一个乡镇。当年杜聿明大军入驻陈官庄后,曾经修建过一座临时机场,能够降落小型飞机。12月19日,舒适存、董明德等国军将领就乘坐一架小型飞机降落在机场,带来了南京方面的亲笔信。当杜聿明走投无路时,的确可以乘坐飞机离开淮海战场。

可是,杜聿明拒绝了逃跑的建议,回复南京方面说:“生虽有疾在身,行动维艰,但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而只身撤走。请钧座决定上策,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

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杜聿明见到国军兵败如山倒,已经没有任何逃生的念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