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治高血压的珍贵方子,出自名家之手,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今日,我愿将一帖经过实践验证、源自名医之手的经典方剂分享于众,专用于治疗高血压,尤其是针对肝肾不足、阴虚阳亢之症,旨在上下同治,调和阴阳。 门诊实例分享: 刘某,年届五旬有六,高血压病史悠久,初期因症状轻微未予重视,未行系统治疗。近期病情加剧,眩晕频发,下肢无力伴麻木,血压高达180/110mmHg,令人担忧。患者不欲立即依赖西药,遂求助于中医汤剂调理,经人引荐至我处就诊。 经细致诊察,患者脉象弦细,舌质红嫩且苔少,伴有耳鸣、健忘、心悸失眠等典型肝肾阴虚表现。尤以近期下肢疲软、行走不稳、头部眩晕加剧为苦。 据此,我为其量身定制了以下方剂:杜仲、桑寄生、女贞子、白芍、钩藤、牛膝、石决明、熟枣仁、丹参、橘红、龟板,水煎服,初拟四剂。 服后复诊,患者血压有所下降,高压降至168mmHg,低压100mmHg,然眩晕与下肢乏力症状尚存。故在原方基础上增入生牡蛎,继续服用一月有余。 疗效显著,患者眩晕、腿软等症几乎全消,血压稳定于高压150mmHg,低压90mmHg,患者对此结果极为满意。 方剂解析: 此患者之疾,根源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舌红少苔、脉弦细乃阴虚之象;肝肾不足,则下肢失养,腰膝酸软;肾阴亏虚,耳窍失濡,故耳鸣;阴不制阳,肝阳上扰,致眩晕、心悸、失眠。治宜上下兼顾,补下清上。 方中杜仲、桑寄生、女贞子、龟板滋补肝肾,以固本培元;白芍、钩藤、牛膝、石决明则平肝潜阳、息风止眩,以治标祛邪;熟枣仁安神助眠,丹参活血化瘀,橘红理气健脾,共辅诸药;后加生牡蛎,以增强平肝潜阳、重镇安神之效。 此类高血压患者,在初、中期阶段,多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临床颇为常见。中医治疗此病,需耐心持久,以调和体内阴阳气血为要,非一日之功。 我是广东省名中医叶穗林,在此,我再次呼吁,中医之精华应广为传播,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份古老而深邃的智慧。好方不应埋没,而应广泛传播,中医方能发扬光大! #高血压##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叶穗林##健康##中医治疗高血压##分享中医心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