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这位杰出的中书令,曾被观军容使鱼朝恩邀请一同游览章敬寺,他欣然接受了。然而,宰相担忧郭子仪与鱼朝恩之间的不和,便派人劝他不要去。郭子仪的部下也纷纷前来,告诉他鱼朝恩可能对他不怀好意,甚至将此消息告知了其他将领。不久,鱼朝恩派人来请,郭子仪正准备出发,却发现有三百名部下已在衣下穿戴盔甲,请求随行。郭子仪怒斥道:“我乃国之重臣,若无天子密诏,他岂敢害我?若真有天子之命,你们又岂能胡作非为?”于是,他只带了十几名仆人前往赴约。鱼朝恩见他只带了这么少的人,颇为惊讶,郭子仪便将所闻告知,还补充说:“想这么多,我都嫌累。”鱼朝恩听后,感动得泪流满面,表示若非郭子仪年长,他定会怀疑他的意图。 郭子仪时常忧心忡忡,因为他的功绩太过显赫,连皇帝都难以再加封赏。宦官中的权贵也因嫉妒他的功绩,暗中派人破坏他的祖坟。郭子仪的部将李怀光等人愤怒地想要追查真凶,郭子仪却上朝向皇帝哭诉,自称有罪,并解释说,他在外征战多年,难免伤害了许多人的家庭,因此有人想要报复他。但他对国家的忠诚,即使死也无怨无悔。这番话让朝中上下都猜不透郭子仪。 郭子仪的儿子郭弘广在长安建造了豪华的府邸,无论是小贩还是贵族,进出都不受盘问。有时,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在梳妆时,会有将领前来辞行,或者有属员来汇报工作,郭子仪便让她们帮忙打水或递毛巾,视她们如同仆人。孩子们对此提出异议,郭子仪总是不以为意。他们哭着说,即使是伊尹、霍光这样的伟人,也不会如此不自尊。郭子仪笑着解释说,他们家有五百匹马吃官粮,一千人吃官饭,如果封闭门户,一旦有人诬告他谋反,他们全家都会遭殃。但现在他们家门户大开,即使有人诽谤,也难以给他定罪。孩子们听后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去世后,各蕃联合进犯京畿,郭子仪率兵抵抗。在泾阳,外族军队已经集结,郭子仪只带了两千甲士。外族头领问这是谁,得知是郭子仪后,回纥头领表示惊讶,因为仆固怀恩曾告诉他郭子仪已死。郭子仪派人告诉他皇帝仍然健在。回纥人意识到被欺骗了。郭子仪想要亲自出面,将领们担心他的安全,劝他不要去。但郭子仪认为,以诚相待可以感动人心,便只带了几十个骑兵前去。外族头领起初怀疑,但郭子仪摘下头盔,亲切地打招呼,回纥兵都下马致敬,称他为父辈。 郭子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曾被唐肃宗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加平章政事,封汾阳王,又任中书令。他的画像被挂在凌烟阁上,德宗时又被尊为尚父。他去世后,被供奉在代宗庙庭。他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担任高官。他的儿子郭暖娶了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郭子仪对皇帝忠心耿耿,对部下宽厚,每次出征都必定获胜。尽管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等人多次诋毁他,但他手握重兵,或在战斗中,皇帝召见他时,他从不担心自己的安危。田承嗣虽然跋扈,但对郭子仪却十分尊敬。郭子仪的老将如李怀光等人都被封为王侯,他指挥他们如同指挥仆人。他与李光弼齐名,虽然威武不如李光弼,但在宽厚待人方面却更胜一筹。他的家产丰厚,每年俸银就有二十四万两,家中仆人三千。他的宅子占据了亲仁里的四分之一,亲仁里四通八达,人们甚至分不清哪一家是郭子仪的府邸。唐代宗直接称他为大臣。郭子仪支撑国家安危二十年,担任中书令二十四年,权倾天下而朝廷不疑,功高盖主而皇帝不忌,过着奢侈生活,却无人责怪。他一生富贵长寿,子孙安康,享受天伦之乐,无憾而终,享年八十五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