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词解释:六卿

 枯藤老树1 2024-08-16 发布于浙江

六卿”有两个含义。

一、古代职阶较高的官职。出自《尚书》之《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按大学者郑玄说法,六卿指六军将领。

二、春秋时期晋国、郑国等一些诸侯国军政一体的官僚体系,特指晋国六卿。

本文着重解释晋国六卿。

简单说,六卿即晋国的六位上卿,他们是晋国除国君外权力最大的六个男人。这六人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是真正了不起的人物。

那么为何是六卿而非五卿七卿?这个要从古代的军政体制说起。

中国一直以来讲究等级森严的礼法,体现在军事上,周礼规定:

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出自《周礼夏官》)

意思是:天子建六军,大国建三军,次国建二军,小国建一军。一军有士兵12500人,车500乘。军队将领都由卿担任。

可见自古以来,军队将领和朝中官僚是不分的,文武一体。

晋国毫无疑问是大国,所以有资格建立三军,即中军、上军、下军。每军都有一将一佐,相当于正职和副职。三军总计有六名将佐,分别为:

中军将一名,中军佐一名;

上军将一名,上军佐一名;

下军将一名,下军佐一名。

六位将佐都是朝廷中的卿,在军称将,在朝称卿,六卿就成了晋国军队和行政的最高长官,其中中军将(中军元帅)由执政的正卿担任。

但晋国不是从一开始就建立三军六卿的。我们知道,晋国曾经历过“曲沃代翼”过程,即曲沃的小宗打败了国都的大宗,使原晋国彻底灭亡,胜利后的曲沃武公经天子册封正式担任新晋国国君,史称晋武公。我们现在所说的晋国一般指新晋国。天子允许新晋国比照小国建立一军。

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经过不断侵略,国土面积大大增加,故在一军基础上增加一军,形成了二军规模。

晋文公上台后的第四年欲攻打曹卫二国,二军数量显然已不够,于是借阅兵之机再增设一军形成三军。三军首任将佐名单如下:

中军将郤縠(音西湖),中军佐郤溱(音西芹);
上军将狐毛,上军佐狐偃;
下军将栾枝,下军佐先轸。

郤縠等六人在军中为六将,在朝中为六卿,成为晋国军政最高长官。

自此,三军六卿成了晋国军政体系的标配,但中间也曾有过几次改易。

晋文公曾增设二军形成五军十卿,不久后恢复三军六卿。

晋景公为犒赏在鞍之战中浴血奋战并大获全胜的将士,竟将三军六卿扩大到六军十二卿,增加的三军为新中军、新上军和新下军,这样的规模已与天子无异。此做法和“八佾舞于庭”一样,是对礼法的严重挑战和僭越,而这还只不过是“礼崩乐坏”之冰山一角而已。

下宫之难后,裁撤为四军八卿。

晋悼公重新恢复三军六卿建制。

担任过三军六卿(或五军十卿、四军八卿、六军十二卿)的家族有:狐氏、郤氏、中行氏、范氏、知氏、先氏、栾氏、胥氏、赵氏、韩氏、魏氏等十余家,著名人物有先轸、赵盾、栾书、范匄、栾盈、韩厥、赵武、韩起、魏舒等。这些家族均为世袭,假如不发生特殊情况,从红一代红二代一直可延续到红千代红万代。可怕不?

不过,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少家族因叛国、内讧、疾病等各种原因逐步从晋国政坛退出,至晋平公时,晋国只剩下了范氏中行氏知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卿,六大家族。

政权更替时往往都伴随着刀光剑影腥风血雨,比如导致“赵氏孤儿”惨案的下宫之难,郤氏彻底退出政坛的三郤被杀事件,还有所谓栾盈之乱等。而原先声势显赫的家族或一夜间被杀光,或沦落为奴隶和贱民,境况一落千丈。

六卿中的中行氏和范氏不久后也因造反作乱被灭。这样,晋国的六卿就成了四卿,其中知氏为执政正卿。

知氏大权在握,日益骄横跋扈,不但藐视公室,还欺压同僚赵魏韩三家。赵魏韩不堪忍受,于公元前453年联手打败知氏,知氏被灭,退出历史舞台。

国政从此落到赵氏、魏氏、韩氏三卿手中。三卿在晋国政坛深耕已久,再加上被瓜分的知氏土地,赵国、魏国和韩国从此日益坐大。而大权旁落的晋国公室对各卿间的争权夺利早已无能为力,晋君成了摆设,“晋国”也只剩了一个空壳,与解体前的苏联高度相似。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被迫册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赵国、魏国和韩国从此成了名正言顺的诸侯国。

公元前376年,赵魏韩三家联手废掉晋国最后一任国君晋静公,将晋国残余土地瓜分一空,晋国灭亡,史称“三家分晋”。

这就是晋国六卿的演变过程,看着是否像一部史诗大片?





















虽然首届三军六卿中并无赵魏韩三家,但不得不说,正是六卿制葬送了晋国。

这是因为从晋献公开始的历任晋君为防争夺君位,都将公子们送往国外,严禁他们在国内担任官职,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当国君死后,继任国君往往要从国外“进口”,像晋成公、晋悼公等就是这么产生的。这样虽然避免了君位争夺,但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弊端:每届新任国君对国内情况都很不熟悉,只能听任一群老狐狸摆布。因为六卿都是世袭的,他们在朝野中根基极深,且掌握了几乎所有的国家资源,同时一些家族间还有连带关系,从而形成了一张无形的权力网。国君与六卿无亲无故,在朝中又没有靠得住的心腹,一个脑袋要对付这么多聪明绝顶的脑袋,没有一点手腕还真拿他们没办法。这方面,少年英才晋悼公确实是个狠人,将六卿治得服服帖帖,但晋平公之后的历任晋君就很难斗得过六卿,国君索性就躺平享乐,将国政完全交由他们打理了。一时享乐一时爽,结果却是公室日益堕落,六卿日益强大。

上一篇文章说过,鲁国的三桓因执政时间太长,致使政在家门,国君形同虚设,而晋平公之后的晋国与鲁国情况也差不了多少。

公元前539年,晋平公的老师叔向与前来送亲的晏婴聊天,叔向抱怨道:

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

晋国公室现在已到了末世,战马不再驾驶战车,公室的战车没有御者也没有车右,军队里没了军官。……

这也没人那也没人,那么他们都在干嘛呢?既然国君无能,躺平享乐,高官们又都在为自己谋私利,你让各基层官员怎么办?有样学样呗。放眼晋国,已经没人为国家的前途着想了,能润则润,不能润的躺平,静等大船倾覆。

当初晋文公重耳流亡时,赵衰魏犨二人始终跟随在他的身边,这二位就是赵国和魏国的始祖。彼时的晋文公哪会想到,若干年后,两位好友的后代会将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瓜分一空呢?

只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六卿制也好,八卿制也好,其实是无所谓好坏的(当然,某些邪恶的极权制度除外),好坏只在人心,当人心日益堕落时,再好的制度也改变不了世风日下的局面。春秋如此,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

以上就是关于晋国六卿的名词解释以及作者的几句随笔,欢迎各位在留言区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