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然发现皮肤变厚、变硬,需要警惕这个免疫系统疾病!

 板桥胡同37号 2024-08-17 发布于天津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类以皮肤增厚变硬为突出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皮肤受累外,也可影响内脏(肺、心血管、肾脏、消化道等)。SSc的发病高峰在45~65岁之间,女性好发,男女比例约1∶4~1∶6,而男性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更容易表现出弥漫性皮肤病变、指端溃疡和肺动脉高压,预后相对较差。

根据皮肤累及范围及临床特征可将SSc分为四型,局限皮肤型SSc,弥漫皮肤型SSc,重叠综合征,无皮肤硬化型SSc。CREST综合征为局限皮肤型SSc的亚型之一,表现为钙质沉着、雷诺现象、食道运动功能障碍、指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

图片

SSc是以皮肤变性增厚和硬化,最终萎缩为特征,并可引多系统损害的结缔组织病。因患者血清中出现多种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故属自身免疫病。

硬皮病大致分为:局部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

图片

系统性硬化症有哪些表现?


雷诺现象是SSc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很多患者是以雷诺现象为首发。雷诺现象典型的表现是可恢复的皮肤颜色变化:白-紫-红三色变化,主要与微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有关。白色提示缺血,紫色提示缺氧,红色是再灌注。

指端坏疽发病率为40%。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被有关:在具有危险易感因素的患者中,局灶性缺血和创伤可促进组织完整性的丧失从而引发溃疡。随着溃疡的发展,组织缺血的中心增大,在非溃疡性皮肤上常被炎症或红斑包围。

这其中炎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它可能是机体为促进溃疡愈合新血管生成导致血流增加相关,但过多的血液流动也很容易导致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此外,溃疡周围炎症还可能与感染有关。溃疡愈合后,该组织要么恢复,要么指端缺血持续存在。另外也可以无溃疡发生仅表现为指端点状疤痕。

图片

皮肤紧硬是本病的标记性症状。共分为三期,水肿期:早期改变,手指肿胀呈腊肠样,皮纹消失;硬化期:皮肤变硬、变紧、表面有蜡样光泽,皮褶消失,不能用手指捏起,可伴色素沉着;萎缩期: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萎缩、硬化 、指端及关节处易发生顽固性溃疡、少汗、毛发脱落、毛细血管扩张。

图片

内脏损害—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活动耐量降低,劳力性呼吸困难。

心脏—心肌纤维化、心肌炎,心肌缺血、循环障碍、心律失常、心包积液以及瓣膜异常,表现为气短、胸闷、心悸或水肿等。

肾脏硬皮病肾危象发生率10%,是SSc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急骤进展的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急性 左心衰,舒张压升高为主),急骤进展的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发病原因与肾小动脉狭窄,肾血流减少,肾素释放,激活RAAS系统,加重血管收缩导致肾缺血坏死。

胃肠道— SSc约有90%的患者有胃肠道受累,男性多于女性。受累范围广泛,从口腔延伸到肛门,以食道和肛门直肠最常受累。胃肠道受累是即心脏-肾脏之后第三位引发SSc患者死亡的原因。胃肠道受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贫血和吸收不良。

神经系统—早期即可出现正中神经受压、腕管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少见,但也可出现孤立或多发单神经炎(包括颅神经),可出现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与合并血管炎、胃肠道病变导致的营养不良等有关。

心理影响


包括抑郁,因长期疼痛、容貌改变、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受限等所致的焦虑。

SSc诊断2013年ACR/EULAR SSc分类标准,≥9分的患者为明确的SSc)

图片

SSc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环境的刺激,保持营养均衡,进食易消化食物,病情稳定期适量运动等,同时需对疾病的认识,早期识别有无靶器官损害,及时干预。药物治疗包括多个方面,根据累及的器官损害程度选用不同药物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等,以及针对靶器官损害进行对症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图片

参考资料:青海风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