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师父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死了,世界就消失了! 其实我们的生活,人生,事业,都是以自己为生命种子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与人合作,选择与被选择。 稍不注意,就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圈子的漩涡,不能保证前面的方向。 这个时候就应该停下来总结一下。 佛家讲:无我。什么意思呢? 就是跳出自我的视角,以第三个维度客观的看待事物,得到一个客观的事实。 虽然这个事实也不一定正确。但是不会因为自身角度受利益的牵绊考虑问题自动局限性。 当下是很少有真知的。 因为每个朝代都在做思想认知管理。 因为认知就是距离真相的距离;所以就需要文字狱,焚书,禁书,埋藏掉一部分认知。 如果我们从小接触的是杀人的技巧,那么长大了一定就是一个杀手。 所以认知与学习及其的重要。 随着我们年龄的成长,看待事物会越来越不同,看人也是。看多了,发现就那样吧。 读书读多了,发现很多书也没有什么看头。你这样想,李子清都可以写本书,就证明这件事的门槛太低了! 书籍不仅仅是打开人思想的源泉,更是封闭的思想的武器以及塑造人的工具。 比如有人问《道德经》帛书版好还是那个谁谁翻译的版本好。 我是这样说的,经,是浓缩人思想智慧的符号。一个字就是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读道德经的时候,需要融汇贯通成自己理解的意思,融汇到工作事业,人生中,符合规律。 但是不能将其视为唯一经典,真理! 因为真理是多面的,需要慢慢感受理解。 才能让自己不会一叶障目。 有个小朋友说我总是喜欢给事情定结论。 其实是融入结构。 就是认知是有结构的,然后才能关联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最终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进行使用。 为啥很多人学习到不少信息,但是无法运用? 是因为内在没有结构。只有一个个知识点,没有链接起来。(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