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乌子(汉)|《青乌先生葬经》(中国堪舆学圣经)

 易玄91wavgkr75 2024-08-18 发布于河南

编者按

青乌子是古代堪舆学是一种术数,起源于古人对于居处环境的勘察和选择。青乌子之所以成为堪舆术的别名,是因为青乌子与相地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另外,青乌子据史书记载确有其人。据敦煌卷子(P·3655)载有《青乌子脉诀》一文,对于此文的作者,查考古医籍、目录书及史书艺文志等,均未见“青乌子脉诀”之载目。据《敦煌古医籍考释》考证,《唐书·艺文志》五行类中有“《青乌子》三卷、《葬经》八卷、又十卷、又二卷,肖吉撰。”《宋史·艺文志》医书类载有“《青乌子论》一卷”、“青乌子风经一卷”,五行类有“《青乌子歌诀》二卷”。这可能是“青乌子”及其书目的较早记载。《青乌子脉诀》及唐书、宋史所载青乌子或系同一人之别号,按唐书所载,青乌子可能是肖吉的别号,而肖吉或许就是《青乌子脉诀》的撰写者。再看肖吉其人,约生活于六世纪末前后,为南北朝时人,《北史》卷八十九、《隋书》卷七十八均有传载。他是梁武帝兄长沙王萧姚之孙,通阴阳算术,入隋后考定古今阴阳书,撰有《金海》三十卷、《宅经》八卷、《乐谱》二十卷、《帝王养生方》二卷及其他著作。根据这些史载事实,肖吉的博学多才和著述丰富已不言自明。同时,据《帝王养生方》载目,他可能亦懂医学。

青乌子,又名青衣乌公,传说是黄帝时期的人物。《轩辕本经》称:“黄帝始划野分州,有青乌子善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晋葛洪《抱朴子·极言篇》说:“又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

葛洪把青乌子说成是古代寿星彭祖的弟子,在眉山市彭山县四川省的彭祖山彭祖祠内,还供奉着他的塑像。

关于青乌子

关于青乌子其人,多数学者认为他是汉代人物。《风俗通》称:“汉有青乌子善葬术。”《旧唐书·经籍志》记载青乌子是汉代相地家,著有《青乌子》三卷流行于世。此书常被后人引用。如南北朝学者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曾引用《青乌子相冢书》一句话:“葬龙之角暴富贵,后当灭门”;唐李善等注《文选》引《青乌子相冢书》说:“天子葬高山,诸侯葬连冈”;唐欧阳询在《艺文类聚》卷7引《青乌子相冢书》云:“青乌子称山望之如却月形,或如覆舟,葬之出富贵,山望之如鸡栖,葬之灭门。山有重叠,望之如鼓吹楼,葬之连州二千石。”说明《青乌子相冢书》在汉以后流传甚广。

图片

遗史记载

流传至今的《青乌先生葬经》显然不是汉代的《青乌子相冢书》,证据有二,一是刘孝标、李善等学者引用《青乌子相冢书》的文字并没有在《青乌先生葬经》中出现;二是《青乌先生葬经》中有“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一说,而“风水”一词在汉代还没有出现。证明此书和许多堪舆学著作一样,是托名之作。

《青乌先生葬经》前有署名为金丞相兀钦仄的序文,序文称:“(青乌)先生汉时人,精地理阴阳之术,而史失其名。晋郭氏《葬书》引经曰为证者,即此是也。”这本书分为序和经两部分,无篇无卷,四字一句,只有寥寥数百字,但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对山水形势、阴阳定向、建都立县等均有论述。

《庄子》云:列子御风而行。《老子》云:上善若水。唐朝王灌《轩辕本纪》云:有青乌子善相地理。

风水术又称为堪舆学、相地术、地理、相宅术、青乌、青囊术、形法等。是中国古代方术重要的组成部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其中青乌得名于汉代相地家青乌子,又称为青乌先生。 

◆ ◆ ◆ ◆

《青乌先生葬经》

金丞相兀钦仄注

◆ ◆ ◆ ◆

先生汉时人,精地理阴阳之术,而史失其名。晋郭氏葬书引经曰:为证者,即此是也。先生之言简而严,约而当诚,后世阴阳之祖书也。郭氏引经不全,在此书其文字面不全,岂经年代久远,脱落遗佚,与亦未可得而知也。

盘古浑沦,气萌大朴,分阴分阳、为清为浊,生老病死、谁实主之。

气结昆仑,形像质朴,既分南北,则南龙阳而清,北龙阴而浊,有始必有终,有行必有止,始而复终,止而又行,实昆仑主之也。

无其始也,无其议焉。不能无也,吉凶形焉,曷如其无,何恶于有,藏于杳冥,实关休咎,以言谕之,似若非是,其于末也,若无外此,其若可忽,何假于予,辞之痝矣,理无越斯。

·青乌先生葬经 ·

若言气不于所主之山而来,则此穴或成、或否,亦不可得而议也。气必有所来,而不能无此穴,吉凶之所形,亦彼之贯也。方言其有曷,如入穴之止,求其有中之无也。有无藏在杳冥,微茫不可见,实关得穴与不得穴之休咎,若可以明言谕人,则又恐泄前定之机,而似若非是,于其终也。考验愚俗不可与言,一无外此,若可以言忽其世人,则天之以此知惠我者,必将以觉后人,既不觉,后人何假于予哉。欲再言其所以重言,此术之不可轻泄也。

山川融结,峙流不绝,双眸若无,为乌乎其别。

山峙有天心,至于山川,流自交合,至于水口,皆融成穴。双眸附近之眉毛、眼睫,为上面之印证,所以别其真穴也。

福厚之地,雍容不迫,四合周顾,辨其主客。

明堂宽大,气势不局促,四山皆合如宾,主揖逊尊卑定序也。

山欲其凝,水欲其澄,山来水回,逼贵丰财,山止水流,虏王囚侯。

旧注山本乎静,欲其动,水本乎动,欲其静,逼贵者;贵来速也,丰财者;财积之厚也。此山来、水回之效也,势位之隆,无如王者而为之所虏,爵位之高,无如公侯,而为之所因,此山止、水流之应也。

山顿水曲,子孙千亿,山走水直,从人寄食,水过东西,财宝无穷,三横四直,官职弥崇,九曲委蛇,准拟沙堤,重重交锁,极品官资。

旧注:从人寄食,言为人之佣奴也,沙堤者;言宰相出,必筑沙为堤,冀无崎岖,以碍车轮也。后人因之以沙堤为宰相故事耳。

气乘风散,脉遇水止,藏隐蜿蜒,富贵之地。

知其所散,故官不出,就其所止,裁穴有定,回山藏隐如蜿蜒,然乃富贵之地,璞引经云:界水则止其一也。

不畜之穴,是谓腐骨,不及之穴,主人绝灭。腾漏之穴,翻棺败椁,背囚之穴,寒泉滴沥,其为可畏,可不慎乎。

旧注:不畜者;言山之无包藏也,不及者;言山之无朝对也,腾漏者;言其空缺。背囚;言其幽阴,此等之穴,俱不可葬也。

百年幻化,离形归真,精神入门,骨骸反根,吉气感应,鬼神及人。

人死形脱离而化为土,真气归本,精神聚于坟墓中,受生气荫枯骨则吉,人祥之气,与穴气相感应、积祯祥,以及子孙也。郭氏引经曰:鬼神及人,宗其类耳。

东山起焰,西山起云,穴吉而温,富贵绵延,其或反是,子孙孤贫。

阴阳配合,水火交搆,二气郁蒸而成穴,故吉而温,子孙富贵长久也,不能如是,不可谓穴。

童断与石,过独逼侧,能生新凶,能消已福。

旧注:不生草木曰:童,崩陷坑堑曰:断,童山无衣,断山无气,石则土不滋,过则势不住,独山则无雌雄,逼山则无明堂,侧山则斜欹而不正,犯此七者,能生新凶,能消已受之福。郭氏引经证而特言五者,亦是节文之义也。逼侧在五不葬之中。

贵气相资,本源不脱,前后区卫,有主有客。

旧注:本源不脱者,以气相连、相接也。有主、有客,以区穴之前后,有卫护也。

水流不行,外狭内阔,大地平洋,杳茫莫测,沼沚池湖,真龙憩息,情当内求,慎勿外觅,形势弯趋,生享用福。

旧注:凡平洋大地,无左右龙虎者,但遇池湖便可迁穴,情当内求者,以池湖为明堂,则水行不流,而生享福也。

势止形昂,前涧后冈,位至侯王,形止势缩,前桉回曲,金谷碧玉。

势止形昂,是龙来结穴,三五融结,将来所以为大也。前涧、后冈则止也,又曰:形昂、言气之盛也。形止势缩,是龙不来正结,特因形止,而就便包裹结倒,所以为次焉。又曰:言气象之局促也,前桉回曲,宾主浅深,不过金谷之富而已。

山随水着,迢迢来路,挹而注之,穴须回顾。

山因水激而成穴,是来路之长,回头顾朝水,而作穴也。

天光下临,百川同归,真龙所泊,孰辨玄微。

天心平正,真龙真穴,万水同归,一源交合,此其所以有玄微。

虾蟆老蚌,市井人烟,隐隐隆隆,孰探其源。

堆堆块块,如虾蟆、老蚌,而市井平原之气脉,似有而无,显而隐、隐而显,此其为本原也。

若乃断而复续,去而复留,奇形异相,千金难求,折藕贯丝,真机莫落,临穴坦然,形难扪度,障空补缺,天造地设,留与至人,前贤难说。

旧注:谓富地利害轻重,人得而识之。贵地所系大造化,不令人识,唯众人所不喜,则为大贵之地。使人俱识之,则家家稷契,人人夔皋,无是理也。奇形异状,所以千金难求,留与至人先贤,所难说也。断续去留,折藕贯丝,是探本源,奇形异相,真机难摸,且看玄微,要囗障空补缺,是真穴到处,或有空缺。又外生一峰,以障蔽之,乃天地安排,至人先贤,所以难说也。

草木郁茂,吉气相随,内外表里,或然或为。

生气充备,亦一验也,或本来空缺通风,今有草木郁茂,遮其不足,不觉空缺,故生气自然,草木充塞,又自人为。

三冈全气,八方会势,前遮后拥,诸祥毕至。

旧注:气全则龙势不脱,势会则山水有情,前遮则有客情,后拥则有主情,所以诸福毕至也。

地贵平夷,土贵有支,穴取安止,水取迢递。

旧注:安止则穴无险巇,迢递则水有源流。

向定阴阳,切莫乖戾,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旧注:阴阳多以左右取穴,左则为阳穴,右则为阴穴。

择术之善,建都立县,一或非宜,立主贫贱。

旧注:葬得其地利、则吉,失其地利,则贫贱随之。

公侯之地,龙马腾起,面对玉圭,小而首锐,更过本方,不学而至。

本方、或正面、或左右而匀停,或本皆有用之方,又曰:如马山要在南方。

宰相之地,绣敦伊迩,大水洋朝,无极之贵。空阔平夷,生气秀丽。

绣敦言;前山员峰端正,又有大江洋朝,则贵无极也。

外台之地,捍门高峙,屯军排迎,周回数里,笔大横椽,足判生死。

旧注:捍门旗山,取其耸拔,屯军踏节,排衙迎送,贵其周遮,右畔有横山,列在低处,则为判生死。笔须是穴正昂然独尊,不然则为暗刀山也。故曰:难拟。

官贵之地,文章插耳,鱼袋双连,庚金之位,南火东木,北水鄙技。

两员峰相连,一大一小谓之鱼袋,庚金取其员活出贵也。若尖尾象火,主医巫。长瘦象木,轻薄象水,出淫荡、杂技也。

地有佳气,随土所生,山有吉气,因方而止。

气之聚者,以土沃而佳,山之美者,以气止而吉,自王公而官贵,虽以前山取象,必有气之佳吉,如此方可指山而言也。

文士之地,笔尖而细,诸水不随,虚驰名誉。

此笔不及外台,判生死之笔也,侍卫不随人,爵位之卑也。故气之佳吉不如前,虚驰名誉而已。

大富之地,圆峰金柜,贝宝沓来,如川之至,小秀清贵,圆重富厚。

旧注:如川之至,言庆之速也。

贫贱之地,乱如散钱,达人大观,如示诸指。

脉理散乱,无的定之穴,注云:山沙散乱,朝对不明,幽阴之宫,神灵所主。

旧注:吉地有神主之,不轻与人。

葬不斩草,名曰盗葬。

斩草开地之日,以酒奠地神,然后以草斩三断,不然则为盗葬矣。

葬及祖坟,殃及子孙。

言不可于祖坟畔侵葬,福未及、祸先至矣。

一坟荣盛,十坟孤贫。

旧注:点穴如灼艾焉,一穴既真,诸穴虚闲。

穴吉葬凶,与弃尸同,阴阳合符,天地交通。

郭氏葬经引此,以证甚明。

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察以眼界,会以情性,若能悟此,天下横行。

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形像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察以眼界,形之于外,今皆可见之。至于会以情性,非上智不能言也。眼界之所聚,情性之所止,势所大小,无穴不然,苟能通之,蛮貊之邦行矣。

(完)

注明:原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四川正源传统文化交流中心”公众平台立场,本公众平台仅作文化交流展示。

图片

来源 | 古籍整理

责编 | 李 梅  校对 | 唐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