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看着绽放枝头的缤纷桃花,我突然想去桃花源走走。 中国有好些个叫桃花源的景区,我是重庆人,当然不可能舍近求远。酉阳景点颇多,直奔主题显得太浪费,沿途风光因而不能放过,下火车后我们直杀红色景点赵世炎故居。赵世炎故居位于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古镇,其建筑为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房屋32间。院门东向,正屋南北向,周围的房屋小巧雅致。过厅东一间,是赵世炎的卧室。旧居大门上方,有邓小平现场手书"赵世炎同志故居"字迹,院内有赵世炎同志塑像。院内的两个小天井,一前一后。正门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鹤壁画,光彩夺目,恰与中堂所悬"琴鹤世家"鎏金匾相互辉映。




 到桃花源景区时间已经是下午,感觉游览时间不充分,于是就在景区外找了个酒店住下。第二天我和同事起得很早,我以为我们四第一个排队买票的游客,殊不知已经有一伙人在在买票了。询问得知,她们是武隆来的游客,桃花源之后要去龚滩古镇。桃花源入口是一个天然的大洞,一进入洞口,我感觉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再往里走,这个感觉就更明显了。眼睛所到之处,芳草鲜美,桃花缤纷、蝶飞鸟鸣、小桥流水,这不正是陶渊明的田园风光吗?然而,有人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湖南常德。对于这个 说法,重庆人肯定不服。初始,我也以为酉阳桃花源就是正宗的桃花源,但经过查证,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桃花源记》开篇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武陵人”,即晋时武陵郡的人。据《晋书·地理志》,今常德及酉阳,晋时均属武陵郡地域,两地的渔人均可称“武陵人”。然,《桃花源记》后文写道:“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一句是辨析谁是正宗桃花源的重要依据。昔时,酉阳与常德虽同属武陵,但却存在着与武陵郡治所的距离差的问题。晋时武陵郡的治所在临沅县,这个临沅县沿革下来即后来的武陵县也就是今天的常德市西部,距离今常德桃花源只有65华里,而距离今酉阳桃花源则有七百多华里——若按水路计算则远不止此。就此,不符合“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之说。据此,桃花源不可能在酉阳。




 《桃花源记》写道:“初极狭,才通人”酉阳桃花源虽是天然洞口,但洞口有30米高,20米宽。偌大一个开放性的敞亮的洞口,能够做到与世隔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吗?虽然常德桃花源的洞口是后来造的,那是因为后来修建所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常德桃花源有始建于晋,大兴于唐,鼎盛于宋的桃源观,宋时更名为桃川宫,系中国古代四大道教胜地之一,因其规模宏大,又有“华夏第二宫”之称。还有始建于唐初的靖节祠,祠内立有陶渊明石像,明末清初,以奉祀王维、孟浩然、李白、刘禹锡、韩愈、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诸先贤而更名为集贤祠,祠堂正面壁上嵌有清咸丰年间石刻《桃花源记》等,这些历史遗迹无一不证明常德桃花源才是陶潜笔下的的桃花源。虽然酉阳桃花源不是正宗的桃花源,但别有洞天也很值得一看,洞内的自然景观——原始风光、自然生态、农耕文化等也足以让你感受到与世无争的大自然之美。 洞外的景观有太古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酉州古城是仿古建筑,我不感兴趣,走马观花走了一圈就完事,然后和武隆那一帮人一起乘车去龚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