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眉州属志》卷十一:士女志1 乡贤②‖三青台

 嘉绒遗民 2024-08-20 发布于四川

《眉州属志》卷十一

士女志

乡  贤(中)


段思恭,州人。乾德间,全师雄之党攻眉,思恭募先登者许以厚赏,贼遂败。思恭矫诏出上供钱帛给之,其后度支劾思恭。太祖嘉其果干,不罪,命知州事。

【注】

[一]果干:果断干练。

孙降衷,州人。少博学,慷慨有识量。孟蜀时,以事至洛阳,见太祖于潜邸,知其非常人,倾心事之。及太祖平蜀,召见,授眉州别驾,赐田遣归,降衷市书万卷而还。子曾,元祐间因日食求言抗疏,力诋朝政。

田  锡,州人。太平兴国进士,有《传》。

宋垂范,州人。景德间进士,知潭州,有惠政。后挂冠归,赵抃以诗赠之,云:“休官镇浮俗,眉寿冠同年。恬养八十岁,苦吟《三百篇》。”

孙  抃,州人。字梦得,有《传》。石待问,州人。少以诗赋名,累官至太常寺丞。时丁谓畏其直,钱易奇其文,杨亿、李谔服其议论。即此,可概其人。

石扬休,州人。举进士,有《传》。

陈希亮,青神人。天圣中,举进士。子慥,有隐名。曾孙与义,字去非。并见《传》。

苏  洵,号(原文作“字”)老泉,祜曾孙,有《传》。

苏  轼,字子瞻,洵长子。嘉祐进士,举制科,有《传》。

苏  辙,字子由,与兄轼同登进士,有《传》。

苏  过,字斜川,轼子。附见《本传》。

吕  陶,彭山人,举进士,有《传》。

杨  迹,青神人。少好学,有文名,尝谒黄庭坚论学术邪正,自是学有指归,学者宗之。

方子高,丹棱人。与同邑胡文贵、唐蒙震、杨柳枝、孙如壁、杨守让、宋沂皆以孝闻。宝元元年(1038),邑宰文噩建汇孝亭旌之,刻记于石,并作《六孝子赋》,风示来者。

刘  渤,州人。初任温江,修建学校。元符中,诏求直言,上书辨宣仁太后之诬及司马光之枉,乞用范纯仁、苏辙,斥退章惇、蔡卞、吕惠卿、蔡京,改提举河北路常平,寻坐元祐党籍。

任  孜,州人。以学问气节推重乡里,名与苏洵相上下。官至光禄寺丞,有能声。其弟伋亦知名,通判黄州,后知泸州,皆有伟绩。时称为大小任。

史  炤,州人。博古能文,苏氏兄弟以师事之。著《通鉴释文》三十卷。

史  经,州人。博学能文,其《思子台赋》,上援秦皇,下逮晋惠,反覆哀切,有补于世。举贤良不第。弟沆,举进士。子凝,官至著作郎。

杨  洵,丹棱人。元丰进士,知广都县,与家愿上书,语切直,入党籍禁锢。时邑有刘氏者,亦以上书第邪等附诸公后。

桂  堂,州人。熙宁中守威州,时霸康、保坝二州交恶,堂自携牛酒会二酋长,谕以祸福,乃降。

朱台符,州人。举进士,有《传》。

史克恭,丹棱人。其先籍太原,祖灏为临邛尉,属唐末丧乱,不复东徙,家于丹,遂为著姓。克恭登进士第,佐王师有功,命摄本邑。后死于国事,追封忠佑侯,庙祀之,旧所传翠碧轩是也。生子瑾,瑾生正辞,正辞生大同,大同生九龄,字南寿,唐庚为志其墓。南寿生二子:易简、行简。兄弟以气节文章为时所重。

家勤国,州人。与从兄安国、定国共从刘巨游,与苏轼兄弟为同门友。王安石久废春秋学,勤国愤之,著《春秋新义》。熙宁、元丰,诸人纷更,而元祐诸贤矫枉过正,勤国忧之,因筑室,作《室喻》,二苏读之敬叹。

杨孟容,州人。累官至淮安军。治平间,与濮议,不合。熙宁间,议新法,又不合。元祐中,乞致仕,哲宗书“清节”二字赐之。

巢  谷,州人,有《传》。

程之邵,州人。曾祖仁霸,即苏洵之妻父,有《传》。

任伯雨,字德翁,孜之子。登进士,有《传》。

王  宿,州人。与同郡李由颐、程之才、杨明、家愿、杨恂、杨千钧、贾敏中、史彭年、孙会、家度、史钦、家德基、家翰、刘刚、杨实、张儒、史励节、史移中、家宁、史书言、张繡、史勤、李故成、彪费易等二十五人,俱元符时上书,入党籍。

王  当,青神人。字子思,博览古今,所取惟王佐大略。中省元,举进士不第,退居田野。元祐中,苏轼以贤良方正荐,廷对慷慨,不避权贵。调龙游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赴。后京入相,遂不复仕。富于经学,尤邃《易》与《春秋》。著《春秋列国名臣传》五十卷。明升庵杨氏曰:“青神王当所论《春秋名臣传》,有史迁之风,今罕传于世。惜哉!”

【注】

[一]省(shěng)元:宋代礼部试进士第一名称“省元”。礼部属尚书省,故称。又称省魁。

[二]史迁:汉司马迁的别称。司马迁为太史令,掌修史,故称。

苏元老,轼从孙,附见辙《本传》。

石康伯,州人。字幼安,紫微舍人昌言之幼子也。举进士不第,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读书作诗以自娱,独好法书、名画、古器物。其家书画数百轴,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苏轼为作《记》:“身长七尺,髯而黑。客京师四十年,乡人有客而病者,辄舁置其家,亲饮食之,死则棺敛之,无难色。”子夷庚,为亳州职官,与富郑公俱得罪。

【注】

[一]《记》:指苏轼所撰《石氏画苑记》。

[二]舁(yú):抬,扛。

[三]富郑公:指富弼(1004-1083),字彦国,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英宗时,封郑国公。

家  愿,勤国之子,绍圣初举进士,有《传》。

任  谅,州人。幼孤,力学。举进士,累官龙图阁直学士。知京兆府,能前知郭药师必反。尝为《怀州新学碑》,徽宗见之,叹曰:“真文士也!”

任尽言,字元受。元符谏官伯雨之孙,绍兴从臣中先之子。著有诗文集,杨诚斋序之,谓其“孤峭而有风稜,雄健而有英骨,忠鲠而有义气”。集今罕传,尝于四六中见其《贺汤侍御启》,专言秦桧之恶。其略曰:“请言旷古之奸臣,无若亡秦之巨蠧。公攘名器,报微时箪食之恩;擅立刑诛,箝当代缙绅之口。制同列如挟兔,斥异议如放豚。厚鹰犬之养,而抟吠己憎;疏鹓鹭之行,而孤危主势。受其颐指,捷若影从。忠臣不用而用臣不忠,实事不闻而闻事不实。持富贵之垄断,岂止使子弟为卿?夺造化之炉锤,大不许人主除吏。忠义扼腕,知识寒心。上愧汉臣,初乏朱云之请剑;下惭唐室,未闻林甫之断棺。遂令存殁之间,备极哀荣之典。”凡千余言,可谓古之遗直,不愧其祖矣。

【注】

[一]杨诚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二]四六: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唐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

[三]请剑:指忠直敢谏,请诛奸佞。

[四]斵(zhuó)棺:亦作“斲棺”。劈开棺材。

王  箴,州人。苏轼妻兄。九岁通经,弱冠时,轼见其文,甚爱赏。箴与成都侯元叔每论古文,退即书数百言,如史论赞,元叔叹其有良史才。元祐间,屡征不仕。子光先,亦登进士第,以诗文名。

师维藩,州人。为全州文学,精于《春秋》。徽宗时,兴太学,国子司业高阅言建学之始,宜崇老成,以诱掖后进,乃以维藩荐诏,除国子学录。

文  初,彭山人。父永,客汴。初尚在襁褓,年二十至汴访父,逾年始得之。暨登第,封永为承事郎,安舆奉迎。时人称之。

唐  重,彭山人。大观中进士,有《传》。

王  赏,州人。举进士,累官礼部侍郎,兼直学士。忤秦桧意,出知利州。赏为文师苏轼,有《玉台集》。子称“学问该洽”。初除直秘阁,知龙州,有美政。后为吏部郎中,尝撰《东都事略》一百二十卷。

史守道,州人,字孟博。通《春秋》。登进士第,官迪功郎。致仕,归里。所著《博斋集》《春秋通会》等书,行于世。

杨  椿,州人。举省试第一,累任宪节,甚有风绩,后以不附秦桧被斥。绍兴末,始起兵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除参知政事。卒,谥文安。

【注】

[一]宪节:廉访使、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石正行,州人。淳熙中登进士。力学不倦,尤工于书,得黄庭坚笔法,自号笑斋。有文集曰《毫芒集》。

唐彦通,丹棱人。少孤,勤苦自奋,当嘉祐、治平间,有盛名,学者争宗师之。授经者累数百人,称为鲁国先生。应进士不第,龙图阁学士益昌陆诜荐之朝,不报。所著有《五经彻旨》、《春秋讲义》十二卷、《辨三传》七卷,大抵谓“《春秋》无褒,于传、注取二三策”而已。其学博而不杂,制行和而不流,轻财好施与。子三:瞻、庚、庾(原文无此字,据上下文增补)。《宋史》有《传》。庾,字端孺,少有文名。大观中,从兄庚游京师。及庚谪岭表,万里追随。庚诗云:“尚有苦吟三十载,与君同饱蜀山薇。”庚殁,庾序其文集行世。

唐  庚,字子西,丹棱人。举进士。因累坐贬惠州,会赦,复官承议郎。余载子《文若传》。

唐  瞻,字白虎,庚之兄,有《传》。

李  中,丹棱人。唐宗室曹王皋之后。皋子偲,为武卫大将军。遭武氏乱,弃职入蜀,伏丹棱民间。偲五世孙曰瑜,明皇幸蜀,上表得通属籍,拜长江令,卒,归葬于丹。瑜四世曰远,远二世日同,为始建令。同生全,别居华阳。在丹者十数传至中。以进士知仙井监,累迁朝奉大夫。卒,赠宣奉大夫。子二:长,焘;次,熹。熹官遂宁,治民宽厚,凡无名之赋,悉奏蠲免,不愧其父兄焉。

刘  汲,丹棱人,字直夫。绍圣四年(1097)进士,有《传》。

孙昭远,州人,元祐进士,有《传》。

杨  明,丹棱人。读书东郭龟山上,遂自号龟山。登崇宁进士,官朝请郎,知合州,以清节著。子炜通,敏能文,官至修职郎。

孙道夫,丹棱人,字太冲。贡辟雍,坐收苏氏文,除籍。后以张浚荐,召对,除左承奉郎。上谕宰相:“渡江以来,文气未有如道夫者。”除秘书正字,权礼部郎官。出知怀安军,移知蜀州。入对,除大常少卿,假礼部侍郎。为宰相沈该所忌,出知绵州,致仕。

程  掌,丹棱人,字叔运。绍兴三年(1133),廷试第一,历洋州观察推官。豪俊明辨,徒步策杖,谒真德秀于浦城,议论时事,皆中机宜。所著《云归鼓吹》《自由编》等书,行于世。

唐文若,字立夫。庚子,有《传》。

樊汉炳,丹棱人。绍兴进士,历官尚书,以才望显著,有《南宾志序》。

李  焘,字仁甫,中子。擢进士,有《传》。子七人:谦、垕、塈、塾、壁、埴、垈。谦,官奉议郎。垕,字仲勤,以荐诏,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官秘书省正字,寻迁著作郎兼国史实录编修。直言极谏,朝论伟之,知遂宁府,政主简静。塈,夔州路提点刑狱。垈,官承奉郎,主管尚书架阁文字。壁、埴,附焘《传》。

宇文价,州人。登进士第,官给事中,与李焘同朝。孝宗尝召对,谓“有古直臣风”。焘病,上遣价传旨问病增损。焘因叩时事,勉以忠荩。他日,上复谓价曰:“朕尝许焘大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七字,且用神宗赐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不谓其止此。”

程  堂,字公明,州人。举进士,为驾部郎中。画竹宗文与可,出湖州之门者,独公明入室。

史  通,丹棱人。少与兄恂以文学知名。历官石盘令,有古循吏风。著《易书乾坤别解》《诗书义》《论孟义》《子义》,又《世务机要》十卷,《刍荛策》十卷。

孙汝听,州人。绍兴进士,作《眉州志》,修《成都古今前后记》六十卷。

杜莘老,青神人。举进士,《传》见《艺文》。

曹执中,丹棱人,官朝散郎,知果州事。

家大酉,愿曾孙,举进士。初授昭化县主簿。吴曦叛蜀,大酉不受其招。淳祐中,侍讲经筵,累官工部侍郎。与宰相史嵩之论不合,罢去。大酉为人方直,虽遭遇数奇,所守不变。卒,谥文节。

刘  焞,州人。赞读恭王邸,权尚书礼部侍郎。光宗以太子尹临安,焞为判官兼少尹佐政。诸贵不便,出为湖北转运判官,知静江府,平李接之乱。

史次秦,州人。举进士,《传》见《艺文》。

宋德之,彭山人。字正仲,举进士,《传》见《艺文》。

彭叔融,丹棱人。字百川,著《太平治迹统类》七十三卷。陈振孙曰:“百川略用袁枢《通鉴本末》条例,为《前集》四十卷,中兴后事为《后集》三十三卷。魏了翁志其父墓。”后云:“彭君饬身嗜学,卒老韦布。百川之通赡,当有以卒其志者。”

【注】

[一]韦布:借指寒素之士。

[二]通赡:谓学识通达而丰富。

杨汝明,青神人。举进士,为成都府观察推官。时吴曦叛,汝明不受其招。曦平,宣谕使吴猎以闻,遂召汝明补官,累迁工部尚书。

杨大全,青神人,乾道中进士,有《传》。

杨泰之,青神人,字叔正,有《传》。

杨  栋,汝明从子。绍定二年(1229)进士第一,有《传》。

杨文仲,栋从子。幼孤,母胡氏守节自誓,教养诸子。文仲邃于《春秋》。淳祐间,入大学,两试皆第一。宝祐初,登进士。累官太常丞,兼崇政殿说书,每以积诚感动帝意。官至工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后知泉州,卒。有《见山文集》。

范子庚,丹棱人。官至朝散大夫,主利州路,提点刑狱事。

师祖庆,丹棱人。官至朝奉大夫,知崇庆府事。

张  伸,丹棱人。官崇政郎,知荣州事。

李  锡,焘之孙,官宣议郎。弟镗,官修职郎,通判彭州。

家坤翁,州人。景定三年(1262),知抚州,约己剔蠹,重纂《图经》,民称颂之。

家铉翁,州人。举进士,有《传》。

史用之,州人。出处未详。《崇德庙碑文》乃其所撰,立论纯正典则。又,长寿凤山之麓有石刻“读书”二大字,傍识云:“端平三年(1236),鹤山魏了翁赴召,过乐温,为史子用之作。”其贤可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