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手的武器一两件就好,管用的人物三五个已经算很多。 文章也是如此。 在泛读之外,值得反复揣摩,能作为范文指导一生的经典,也未必要多,据我的经验,八篇足矣。 这八篇是:别赋,滕王阁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梓人传,待漏院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前赤壁赋。 这八篇并非是唯一的经典,但是就范文而言,是最管用的八篇。 写好文章,首先要熏陶气质,陶冶性情,培养文气,而这八篇在这方面均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别赋,以一个别字,撬动上下千年,展现无数气象,可为胸怀添苍凉雄浑之气。 滕王阁序,从一座楼发端,文采飞扬,天马行空,不可抑制,可为笔端生才子之气。 送李愿归盘谷序,以一人口吻,说出三个社会维度,三个人生真相,可育深沉理智之气。 梓人传,从一个建筑包工头,说到最高层管理,娓娓道来,又格局宏大,可培睿智之气。 待漏院记,不过一间办公室,不过片刻假睡,居然上天入地,写尽千古以来宰相心态,管理死局,俨然一篇袖珍版“万历十五年”,政治版庄子。借此篇可得联翩想象之气。 岳阳楼记,宰相版旅游推文,气象浩浩汤汤,情怀忧国忧民,章法井然。两种情绪,犹如一文一武两排大臣。最后升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有王者之像。凭此篇可带来法度之气。 醉翁亭记,犹如醉拳,看似散漫纵横,实则步步严谨,一个“也”字,恰似军中令旗,能让行伍整齐,同时又有飘逸之风。能得俊逸之气。 前赤壁赋,由江色而闻箫,而三国,而宇宙,而人生,而哲理,全篇好似写赤壁江景,其实在写宇宙人生,尤其是永恒与短暂的辩证关系,于斯说尽。于此文可悟思辨之气。 这八篇的写作技巧有章可循,文章布局也很鲜明,对于普通人而言,可学习,可模仿。虽是天才文章,凡人也可学一二。 其体裁也是夹叙夹议,画面中有议论,故事中有情怀,也很合适当今的作文文体。优美的画面可避免议论的枯燥,动人的描述可加深哲思的体会,睿智的所思可增加文章的深度,这正是当今文章所需要的。 例如《岳阳楼记》,看上去是写景的,第一个画面阴风怒号,虎啸猿啼,第二个画面长烟一空,渔歌互答,看似记叙,却又忽然提升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议论文。景与思想相互交融,章法一阴一晴,脉络有景有议,移至普通人作文,也是可行的。 《梓人传》看似写社会小人物,却自然而然过渡至治国平天下,嘴里说的是包工头管理经验,传达的却是垂拱治天下的管理理念,人物低至泥土,思想上至云端,这种以小搏大的作文格局,如果借来用,大可增色增分。例如从一个快递小哥写到经济大势。 《待漏院记》更是平凡中启动不凡。本来是奉命为宰相休息室写篇记。这么几十个平方的房间,既不是名胜古迹,也不是金銮宝殿,能有啥写的?然而作者天才般地跳开具体的建筑物,变成孙悟空钻入到宰相的肚子里,又能如盗梦空间深入到宰相的梦境里,写出两种宰相心态,道出宰相职责之重。无事不可写,无人不可记,而且能写出深意和新意。 且这八篇篇幅适中,平均长度四百余字,于阅读,于模仿,都很适宜。 那么,怎么从这八篇经典中学到写作技巧呢。 第一,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书读百遍,写作技巧也就体现出来了。 第二步,最重要的是模仿,模仿的步骤如下: 先局部,再整体。 以《醉翁亭记》为例。此文包括标点符号在内,总计478字。 从写作角度出发,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模仿: 第一部分:从“环滁皆山也”至“太守自谓也。”先品读五次以上,然后模仿,具体任务是如何写方位,而且是简练而优美地写方位。例如住宅周边,学校周边,活动范围等等。 第二部分: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至于“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品读五遍之后,写不同时空的景色,以及景色变换之间的连接关系。每一个时空只出现一个有代表性的景色。先只是简单地交代景色,然后为景物着色,使之变得优美。体会捕捉要点,由繁变简,由淡变浓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至于负者歌于途”至“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品读五遍之后,模仿其通过井然有序的句子,把各阶层不同身份人物的活动很简练都是很生动地表现出来。模仿这种句式来表现复杂的场面,复杂的活动,能将一个人物众多、活动繁杂的场面,以欧阳修的句式寥寥几笔表现出来。 第四部分:从“已而夕阳在山”至“庐陵欧阳修也。”品读五遍之后,进行模仿,模仿欧阳修如何写转折句式,或者如何写句子的过渡,从夕阳到到宾客,到禽鸟,最后到太守,看似散乱无章的几组活动,通过“知”和“不知”串联起来,学写这种句式,把一系列的活动凝练地组织起来。 反复熟读这四部分,多次模仿之后,然后回归整体,以这样的句式,这样的结构,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或游记,或活动,或故事。 对于八篇古文的模仿,主要在于句式、结构,也就是语言。只有具体到语言句式,才能将学习经典落到实处。 我一直想开一个班,以这八篇古文为范文,扎扎实实地读,虔诚地模仿,就好像念经一样,将文坛圣贤做人为文的境界化为自己的境界和技巧,读圣贤文,写圣贤文,做圣贤人,让中国文章的道统不至于丢失,欢迎来报名,试听二维码和报名二维码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