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亭与红二十八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你听说过一位在国军层层围剿下,率领不足千人的部队,在大别山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将领吗?他,就是被誉为“红军战术家”、“大别山游击战的开拓者”——高敬亭。 1934年,红二十五军主力战略转移后,高敬亭率领不足千人的红二十八军,犹如大别山中的点点星火,顽强地与敌人周旋。面对兵力、装备都占据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高敬亭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深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围剿”红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不仅调集了大量军队,还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十户连坐法”,企图切断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高敬亭和红二十八军战士们没有屈服,他们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将自己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高敬亭深知,人民群众是革命战争胜利的基石。他要求部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战士们帮助老百姓挑水、砍柴、做农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当地百姓都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来帮助我们打土豪、分田地的!” 在高敬亭的领导下,红二十八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还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 高敬亭的军事才能和革命精神,在红二十八军的战斗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善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 1937年1月,高敬亭率部在两路口与敌198团遭遇,他指挥部队英勇作战,仅用五个小时就击溃了敌军六个连,取得了进入黄麻老区以来的首胜。同年3月,红二十八军在王通村再次与敌193团遭遇,高敬亭抓住战机,果断出击,仅用四个小时就全歼了敌军两个营,击毙敌团长秦丹云以下240人,俘虏550余人。 红二十八军在麻城境内的四次战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充分展现了高敬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正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高敬亭和红二十八军就像是大别山中的星星之火,最终汇聚成熊熊烈焰,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令人惋惜的是,这位优秀的红军将领却在1939年被错杀,年仅32岁。高敬亭的牺牲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党历史上的一大冤案。 历史不能忘记,英雄更不能被遗忘。今天,我们重温高敬亭和红二十八军的战斗故事,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心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高敬亭和红二十八军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战斗?是什么信念让他们在面对强敌时毫不畏惧?是什么精神让他们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