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二十五军战史连载(4)大别山上红旗飘

 金色年华554 2024-01-03 发布于江西

上一章:

山歌越唱越开怀呀,

东山唱到西山来。

大别山里闹革命哟,

工农大众都起来。

打倒豪绅和地主,

工农政权建起来。

英雄好汉当红军呀,

红旗滚滚过山来。

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几经曲折和失败,又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就像歌里唱得那样越闹越红火。

卫立煌急于找到红二十五军主力,好痛痛快快干一场。但20多天的时间里总是跟在红二十五军的屁股后面跑,冷不丁还会遇到伏击。最后竟然把组建后不久的红二十八军作为主力恋恋不舍地追来追去。

红二十五军乘此机会,在光山南部的南向店地区进行休整。春天的脚步已经走来,光山上的草木经过了严冬的考验开始吐绿。战士们深深地享受着这春的信息,准备迎接新的反"清剿"斗争。

1933年4月初,休整后的红二十五军以新的姿态由南向店转回麻城北部的大畈地区。红二十八军也由皖西北到达该地。两军会合后,领导、战士们像失散了多年的老朋友那样,问长问短,问寒问暖。偶尔有谁说起开心事,引来一阵阵笑声;当听到自己的战友牺牲的消息又会引出大家的痛心和悲伤……

郭家河战役的凯旋使大家尝到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甜头。为了更有效地对付敌人,4月8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将红二十八军编为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戴季英(兼第七十四师政治委员),副军长由廖荣坤担任,同时兼第七十三师师长。全军共1.2万余人。

会合后的红二十五军战士精神抖擞,斗志高昂。按照部署,部队迅速向郭家河进发,准备歼灭罗山卡房之敌,恢复黄安以北地区。

卫立煌终于探明了红二十五军的位置,立即决定由"进剿"改为"追剿"。又将两个月来疲于奔命、一无所获的第八十九师的"进剿"任务解除,改由第十三师专任全区的"追剿队"。经营不景气的老板总希望换一个字号以去掉过去的晦气。

敌第十三师师长万耀煌曾为"匪军蜂起"而头痛过,卫立煌选中了担任"追剿"任务或许真会出现什么"辉煌"。

卫立煌、万耀煌,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双簧"戏。"双簧"戏的魅力往往要取决于扮演者那副滑稽的面孔和动作。

"进剿"与"追剿"到底有多大区别,恐怕卫立煌也难说得清。"不都是跟在红军后面跑吗?"万耀煌扪心自问,越琢磨越糊涂。

时不我待。卫立煌于4月10日命令万耀煌率部由华家河、七里坪北上,并由第五十八师由黄陂店、禹王城向东策应,第三十、第三十五师由中途店、泼皮河向西策应,全力"清剿"光山以南区。

卫立煌的作战意图就是东西两路包围、夹击、全力消灭红军,摧毁光山县南区根据地。

4月13日,敌第十三师师长万耀煌披挂上阵,亲率第三十八旅和第三十七旅七十八团为右纵队,向马鸿逵栽过的地方—郭家河进犯,报前此惨败的一箭之仇;敌第三十旅(欠七十八团)为左纵队,向根据地老君山一带进犯。

"敌第五十八师及第十三师左纵队在天台山以西,敌第三十、第三十五师尚未行动,只有万耀煌的右纵队前来抢头功,这一次的孤军深入,又赐给我们一次良机!"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人根据敌人的动向,当即决定放弃进攻卡房计划,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力量攻击突出之敌。

敌第十三师从七里坪出发,沿倒水河西岸向北行进。14日下午,部队行进到上潘家及以北地区便早早地扎下营寨。河西、河东各有两处制高点,这就是海拔1000多米的鸡公寨和海拔近900米的黄石岩。为防万一,敌第七十五团和第七十八团三营分别占据了这两处高地。第七十八团一、二营在河西岸低洼平坦的白果树店露营。万耀煌的师部及第七十六团则选择了上潘家河宿营。这里离红军根据地较远,在前锋线上又有重兵把持住了制高点,万耀煌放心地美美沉睡过去。

入夜,万籁俱静。

猫头鹰却睁大了眼睛。

根据敌人配置和地形条件,红二十五军迅速作出了部署:命令罗山独立第六师在鸡公寨一带牵制与迷惑敌人,并保障右翼红军的安全;第七十三师从正面向黄石岩敌人进攻,歼灭该敌后,以一部控制黄石岩,其余配合军主力歼灭敌后续部队;第七十五师迂回到黄石岩敌人的右侧,切断其退路,然后集中力量歼灭敌后续部队;第七十四师为预备队。

行动部署就绪之后,军部向各师下达了政治动员令,要求务必利用夜间秘密行动,于拂晓前到达指定位置,做好战斗准备。

指战员听说要狠狠打击敌人的主力第十三师,无不欢欣鼓舞,内部先"战"了起来—"挑战"和"应战",决心多捉俘虏、多缴枪。

入夜,红二十五军秘密向指定地点靠近。夜行,对他们来说又熟悉又刺激。当试图把对手消灭在不知不觉中的时候,胜利者总会有一种快感。

15日拂晓,透过漫天大雾,红军发现在白果树店宿营的敌人开始渡河,意与黄石岩的敌人会合后,配合河西纵队主力向郭家河推动。

红军第七十三师根据命令,在弥漫的晨雾的掩护下,静静地向黄石岩的敌人靠近。

"打!"一声令下,红军如同神兵天将出现在敌人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黄石岩制高点,歼敌七十八团三营一部。

随后,第七十三师回头配合第七十五师将敌第七十八团全部压在河边狭窄的地段上。经过反复冲杀和激烈战斗,将敌大部歼灭。

万耀煌率师部和第七十六团慌忙来到前线,眼见第七十八团即将覆灭,急令左路纵队驰援,一面指挥第七十六团两个营渡河投入战斗。

渡河增援,卫耀煌想败中取胜,但这是一步死棋。

红军立即决定用少数部队继续在河边地带歼敌,把主力瞄向了敌第七十六团渡河部队,趁其立足未稳,予以迎头痛击。敌七十六团在红军严密的火力攻击下,仓皇回窜。正在这时,狂风暴雨大作,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来不及退回河岸的便成为水中冤鬼。

老百姓说:报应啊,老天爷睁开眼了!

惊魂未定的万耀煌正在焦急之际,从鸡公寨又传来了激烈的枪声、爆炸声。一直担任牵制鸡公寨之敌任务的罗山独立第六师,向该敌发动猛攻。万耀煌误认为红军主力由上游渡河发动攻击,慌忙下令全军退至钟家岗。

"下一步怎么办?"万耀煌及其将领们一筹莫展。向前走,怕中红军主力埋伏,向后退,又会受到军法制裁。不知不觉,天又黑下来。惊魂未定的万耀煌唯恐红军会突然夜袭,越想越害怕,干脆率部向南退至5公里以外的香炉山。

这一夜,万耀煌想了许多许多:为什么第十三师左路纵队不来增援?说什么"天雨路险,无线电失灵",这岂不是借口?第五十八师为什么滞留在老君山一带不敢前进?第三十、第三十五师为什么出发后当天即返回原防地?这就是"追剿"?

7天后,敌"清剿"总指挥卫立煌于4月22日撤销了第十三师的"追剿"任务,改由第八十九师接替。

万耀煌的"追剿"功绩"黄"了。或许他始终在琢磨:"进剿"与"追剿"到底有什么区别?

倒水河这个连湖北人都陌生的河却会自豪地讲述着自己的过去:当年的马鸿逵和万耀煌曾栽在我的手上。只不过,前者是在郭家河段,后者是在潘家河段,这里的"河",指的就是"我"—倒水河。

潘家河战斗后,红二十五军转移到麻城北部,寻找机会打击敌第三十、第三十一师。4月18至20日,红二十五军在杨泗寨附近与敌三十一师、三十师进行两次激战,共歼敌数百名,予敌以重创,激战之后,敌第三十一师在其战报上供称:伤亡团长2名,营长6名,连排长30余名,士兵300余名。

红二十五军集中力量统一行动后形成了战术上的优势,战役的胜利又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广大群众。鄂豫皖省委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也掩饰不住的喜悦:"潘家河一战,红军无粮,群众家家造饭挑至火线,送给红军吃。有许多群众宁愿自己不吃米,受饿几顿饭,把所有的米造饭给红军吃。在开始反攻以前,群众中有一部分人认为红二十五军不能巩固苏区,一心只望红四方面军回来,现在经过这两次战争的胜利,群众情绪大为转变,二十五军在他们心中已开始获得鄂豫皖苏区主力的地位了。"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近3个月的反"围剿"斗争虽然不能过早地画个句号,但前来"进剿"或"追剿"之敌在红二十五军的声威震慑下,不敢再贸然行动。被敌人分割的鄂东北革命根据地已连成一片,包括黄安县的七里坪、紫云、桃花、仙居、二程等区的大部,麻城县的乘马和顺河区,光山县的东、西、南3个区,以及罗山县的宣化区。陂安南和陂孝北地区也得到相当恢复。皖西北以汤家汇、南溪为中心的根据地也部分得到恢复和稳定。鄂豫皖根据地的形势初步好转,反"清剿"斗争出现了新局面。红二十五军经过连续的战斗,提高了战术、技术水平,部队也得到加强和扩大,发展到万余人。

至此,蒋介石苦心经营的大规模划区"清剿"即被打破,卫立煌的"进剿"与"追剿"方案也一一宣告失败。虽然蒋介石于4月19日又任命卫立煌为"鄂豫皖边区清剿总指挥",但5月初刘镇华又出任"鄂豫皖三省边区剿匪总司令",这无疑是对卫立煌"剿共"任务的另一种总结。

从孙中山的卫士,到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的卫立煌,一直是国民党军队中最能打仗的将军之一,被视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美国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词典》,说他是"常胜将军"。

当年在鄂豫皖参加过第四次反"围剿"的老人,永远忘不了这位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卫立煌。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进攻鄂豫皖根据地。8月,十四军军长奉命策应黄安七里坪和红军血战7昼夜的陈继承部,挽救陈继承的危局。徐向前回顾说:"如果再向前进,接近陈继承纵队的司令部,敌便有全线崩溃的局面。可惜我们兵力不足,四个主力师和黄安独立师均已投入战斗,手头缺乏后续力量。敌依托山地坚守,我军反复冲杀,攻不上去,心里着急也没办法。我看天色微明,相持下去不利,遂令部队停止进攻,撤回河东。听说,在我夜间突进时,陈继承本已慌忙,准备撤退,但卫立煌赶到,要他坚持,才顶了下来。看来,卫立煌这人,比陈继承强些。"

这里的"强",是指卫立煌够个军人。

地跨豫皖两省的大别山中的险要城镇金家寨,当年曾经是捻军和白朗军的要地,现在是鄂豫皖根据地军政中心。蒋介石严厉催促向金家寨进军,后军皆畏惠不前。卫立煌精心策应,率领1个师从后山小路翻山越岭,直扑金家寨。没想到红军主力已经西撤,未遇抵抗,穿城而过。镇内搭有戏台,像要演戏的样子,数量较少的守军没想到国民党军队来得这么快,不作无谓的牺牲,主动撤出,追随主力红军向西去了。此时蒋介石还在继续催促各军进兵,没想到忽然接到卫立煌的电报,说他已经占领金家寨。蒋介石大喜过望,亲自前去慰劳,为了嘉奖卫立煌的功劳,鼓励其他"剿共"部队的士气,除奖卫立煌本人巨额金钱以外,还由国民党政府颁布明令,在金家寨建立一个新县治,命名为"立煌县"。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以人名作县名者,原先只有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中山县。

这是第二次以人名为县名,卫立煌声名大噪,为别的国民党军官所忌妒,为革命人民所唾骂。

1948年12月5日,中国共产党宣布的43名国民党战犯,卫立煌名列13。

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天在变,地在变,人也在变。

如今卫立煌的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盖棺论定,他以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嫡系高级将领,拥护共产党社会主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积极活动的爱国人士,受到人民的尊敬与怀念。在公墓里,他的灵位紧紧挨着许多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灵位,这大概是卫立煌从前所完全意料不到的吧!

1960年卫立煌去世的时候,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停灵公祭的地方,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周总理亲往主祭,备极哀荣。这岂是当年在广东替孙中山站过岗当过卫士的卫立煌所能企望的。

再往前追朔,毛泽东1956年在其重要著作《论十大关系》中说过:"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位在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围剿"红极一时的卫立煌,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这么被提出,可以不朽矣。

蒋介石期望担任"鄂豫皖边区清剿总指挥"的卫立煌能再度"辉煌"。但始终只是一厢情愿。

红二十五军在取得军事斗争胜利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还抓紧时机,加强根据地建设。

毛泽东把建立根据地建设视为革命队伍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徐向前也深有体会地说:"有根据地时感觉不到根据地的重要,到了没有根据地的地方,才晓得那种苦处。在根据地里,有党和地方组织,有游击队,有群众。敌人来了,群众一天送几次情报;敌人不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却容易发现敌人。穿衣、吃饭问题也好办,群众节衣缩食,供应红军。记得张国焘搞'大肃反'时,黄安仙居区的群众和干部极为不满,逃进山里'避难'。临走前派人给区政府送来五百多担大米和一千多双鞋袜,还写了封信,说是给红军的。群众和红军真是鱼水情深,难离难分呵!而我们到了远离根据地的地方作战,情形则大不一样。群众不了解红军,在敌威胁下跑得远远的。红军要粮没粮,要衣没衣,要情况没情况,困难要大得多。我们左一次突围,右一次突围,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群众基础,情报不灵,往往被敌人堵到门上才知道,不突围没有办法。至于吃啦,穿啦,供应啦,更难以提起,所以,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根据地的思想异常重要。革命根据地,是红军赖以生存、发展和胜利进行革命战争的基地。事实证明,没有这种基地,是绝对不行的。"

争胜利,求生存,就应该有巩固的根据地。在敌人不断"清剿"下,鄂豫皖根据地遭受很大损失,有不少红色区域成了白区和根据地的边沿地区;不少根据地政权组织遭破坏;根据地的经济和民众的生活也成为能否稳定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

战争、政治、经济总是分不开的。

鄂豫皖省委开始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战争:

——抓组织建设,恢复被敌人破坏或因分散等原因停止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在恢复组织和发展党员工作中,要求严格进行审查,坚决淘汰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犹豫畏缩不做工作的分子","永远开除向敌自首分子的党籍";把各级"苏维埃中间不忠实于革命的犹豫的动摇的官僚化以及一切不做工作的分子无情淘汰"。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总使人想到毛泽东给徐特立先生的那封信: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了共产党。……同样,在敌人对大别山的疯狂"清剿"下,既涌现出了无数革命先烈,也出现了许多动摇变节分子。大浪淘沙,经过反"围剿"胜利后的政权建设和组织建设,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了巩固的政治基础。

——抓生产,抓经济。在敌人的"围剿"政策下,根据地人民群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缺耕牛,少农具,甚至连日常用具都十分缺乏。在严峻的"饥饿"面前,各级党组织动员红军和各地武装实行"边生产、边战斗"的方针,利用一切战斗空隙参加生产,减少群众负担。并采取了发动群众开荒种地及政府发放贷款等措施,共度难关。

——抓地方武装建设。如果说红二十五军以自己的牺牲掩护了红四方面军的转移,那么地方武装和游击队以自己灵活多变的斗争有效地配合了这支留下来的红军主力。中共鄂豫皖省委充分认识到发展地方武装的重要性。提出合编和扩编10个独立师(鄂东北地区7个、皖西北地区3个)的雄伟计划,根据地中心区的各个区、乡都普遍建立了游击队和游击小组。这些地方武装,既不断地补充红军主力部队,又积极地配合了主力部队。1933年3月召开的鄂豫皖省苏维埃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说:"不仅要扩大主力红军,而且还要扩大游击武装,据现在的形势看,扩大主力红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扩大游击武装同样的丝毫不能放松,而且更要加紧,因为红军多是从游击队锻炼出来的。"

在这个报告中还专门讲到了地方武装在当时的作用,这就是:其一是配合红军主力打击敌人。报告说,红军只能集中力量,消灭敌人之一点,不能同时消灭几部分,所以,红军的行动必须要有游击队的配合,牵制敌人,其二是保障春耕。目前春耕非常重要,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我们要有游击队作为"春耕掩护队",保护"农民好好耕作";其三是担任打粮的任务。我们目前粮食很困难,要组织打粮队伍,去夺取豪绅地主的粮食,这就要组织游击队。

当时任鄂东北道委秘书科长的刘华清,在谈到游击队的作用时深有感触地说:"在各路游击师和群众的配合下,红军主力部队在陂安南、河口、黄安西南等地区,歼灭成连成营的敌军和大量的地方民团,迫使敌人不敢分散用小股兵力(连、营)进行'清乡'、'扫荡',只能集中兵力驻在较大的据点或城镇里,使我们有了较大的回旋地区,部分地区的群众已可以下山回家了。"

——抓边沿地区和白区的群众工作。如何对待敌占区的群众,消除赤白区群众的对立是苏区边沿区的一个老问题,过去一直没有解决好。一些党组织、游击队的同志,对"反水"农民不讲政策,采取抓到就杀的办法。这种作法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敌人趁此机会进行反动宣传,组织保甲联防来对付游击队和红军,敌占区的群众也见到红军、游击队的人就围打。对立、冲突、流血……

红军来了,一批"反水"农民被杀掉。

白匪来了,一批"赤化"农民被处死。

报复不已,流血不止。

鄂豫皖省委采取了紧急措施:

其一,克服"左"倾思想,认识到"反水"是被迫的,不能把"反水"农民当敌人看待。敌人占领了我们根据地后,群众就只好跟着红军跑反,到深山老林中躲藏起来。但跑反只能是暂时的,不可能长期留在外地或山上,因为长期在外不回家搞生产就没有饭吃。在红军不能很快地把敌人赶走的情况下,时间长了,跑反的群众只好下山回家。一回家,敌人就逼着他们扯白旗"反水",对不愿意"反水"当"顺民"的群众进行残酷镇压。所以,鄂豫皖省委强调说,有些农民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被迫"反水"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了解插白旗的群众,并不是反动了,而是受了反动派的压迫和欺骗","群众只要有人好好的领导是不会插白旗的,因为谁也不愿意放弃土地革命利益"。

其二,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各级党和苏维埃政府要教育党和干部,绝对不允许毁坏白区群众的房屋,坚决反对打骂白区的群众,严禁杀害"反水"农民。

其三,做好争取群众的工作。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插了白旗后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像黄安五区的群众插了白旗后,"豪绅地主回来了,向农民要三年租、三年稞,还要抽捐抽税,直至杀头","五区群众连话也不敢大声说,路也不敢随便走,哪里还敢笑?连哭也不敢!因为笑了若被敌人知道就会说你'通共',那就要杀头。"省委还要求编写一些传单、布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感化白区的群众。鄂豫皖省委郑位三曾写了一首《赤白区群众联合起来》的歌谣。

赤区白区工农们,

原来都是一家人,

不应该再闹纠纷。

只恨军阀、国民党,

奸淫烧杀又放枪,

赤白区穷人都遭殃。

土豪劣绅好狠心,

催租逼债又抓兵,

修碉堡又筑土城。

压迫穷人插白旗,

插上白旗受连累,

动不动砍头问罪。

赤区收成本来好,

可恨匪军抢走了,

弄得我粮食缺少。

过去情况来弄清,

打粮有时打穷人,

这责任全在我们。

如今打粮改分粮,

转变政策理应当,

为的是穷人解放。

莫听谣言莫上当,

帮助红军筹粮饱,

消灭那反动武装。

反动民团清乡队,

不是人人都有罪,

首恶必办胁从争取。

保长甲长可自新,

以后不做坏事情,

若不听处以重刑。

赤白区群众一条心,

联合起来打敌人,

开展那游击战争。

联合红军去杀敌,

赤白区群众齐努力,

推翻那统治阶级。

到处肃清反动派,

发展工农苏维埃,

那才是太平世界。

话是开心锁,白区群众听了这发自肺腑的动人的歌谣能不联袂而兴?春风化雨,白区的群众接受了苏区的群众,苏区的群众拥抱着从白区而来的群众。赤色区域一天天在扩大,革命根据地一天天在巩固。

大别山春暖了,遍地桐梓树开花了。山下油菜花黄,山坡上迎春花怒放,山上山下一片金黄。那高高树立在大别山巅的红旗,显得分外夺目、鲜艳。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