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模型终极目标是,塑造高维生命

 犀流沙 2024-08-21 发布于湖北

与此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

读书真的有用吗?

读书能改变命运吗?

读书能赚到钱吗?

……

其实,这些问题背后能隐藏着一个人对知识的底层认知。他怎么看待知识,决定了他怎么学习以及怎么运用知识。

同样,思维方法是知识的高度提炼和总结,我们怎么看待思维模型,也将决定了我们将如何学习思维模型和运用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的另一面

“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利用工具,是一切精英人士高效成长的秘密武器。优秀的工具就是解决问题的利刃,优秀的工具就是提高生产率的法宝。善于使用工具,是一个人快速成长的基础:

一辆汽车能为你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

一个知识管理软件能帮助你管理海量知识

一个时间管理APP能帮助你安排每天的任务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现工具、创造工具,建立自己的工具库,是每一个职场人必做功课。在一个高效率的时代,一个没有自己工具体系的职场人,很容易被淘汰,无论他有多么聪明还是多么努力。

思维模型作为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能够有效地降低认知成本,提高思考效率,做出正确的决策。运用思维模型进行思考,不仅能够帮助职场人在繁杂的工作中保持清晰有效地思考,同时也能提升职场人的工作效率。在数字化时代,思维模型是职场人必备的思考工具。

John Culkin:我们塑造工具,然后工具塑造我们

然而,在享受工具带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应该也要警惕:我们在运用工具,工具也在塑造我们。

哲学家尼采在使用打字机后,逐渐感觉打字机正在塑造自己的思想,自己正在变成像打字机一样的东西。作家艾略特也有类似体验,在使用打字机后,他抛弃了过去钟爱的长句,而转向了简短、跳跃式写作。

同样,我们在运用思维模型时,思维模型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我们不能痴迷于思维模型的工具属性,而忘记了利用思维模型的终极目的是成为什么样的人。利用思维模型解决问题,能够告诉你“该怎么做”,但是它不能告诉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主动驾驭思维模型,而不是被思维模型随意塑造。

什么是高维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突破,向高维生命蜕变。思维模型是生命自我升维的阶梯,运用思维模型最终目的是为了生命的高维进化。

高维生命是自我的超越,它是个人生命在格局、智慧、胸怀、能量等方面的升维:

高维格局:突破自身局限,能够站在更高的格局思考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高维智慧:建立科学化的思维体系,开启个人的内在智慧,激发生命的高维智慧。

高维胸怀:不断超越自我局限,广泛容纳万物和他人,以更宏观的视角看待世界。

高维能量:静心禅定,吸收天地能量,让自己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高维生命是生命的自我发展,也是每个人学习思维模型的终极目标。

思维模型的构建是客观事物从外到内在大脑进行表征的过程,而生命塑造则是从内到外激发生命自身潜力的过程。利用思维模型解决问题,是为思维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释放思维最大的价值。它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属于外在经验。然而,我们无法仅仅通过学习思维模型,就能促成自己内在生命的改变。思维模型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遮蔽了我们的内在智慧,让我们成为思考的机器。依靠思维模型提升自己,但不能被思维模型所奴役。思维模型学习最终需要回归到生命本身,从大脑到身体、再从身体到心灵。

高维生命的塑造是塑造内在的自我,对生命的自我完善。它所依赖的不是经验,而是体验。

我们通过思维模型而构建的思维规则,所获得的是外在经验。它们是大脑在思维层面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所塑造的只是外在的自我。很多人学习了很多思维模型后,个人的修养、素质和气质依然不高,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塑造的只是一个外在自我,所学所见都没有融入到个人的内在生命之中。思维模型与他们的生命是隔离的,学习它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他们的内在生命并没有发生改变。

真正能让一个人发生改变的是,把所学习的思维模型融入到个人的生命之中。它依赖的既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不是个人对生活的简单感受,而是通过内心的自我省悟所获得的自我体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思维模型学习者不能把思维模型仅仅当作思维工具,还要把它们视为塑造高维生命的一部分。站在生命的维度,超越思维层面,从感知、思考、实践、体悟等多种方式由内而外去发现内心本具的智慧。在学习和运用思维模型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个人的价值观念、身心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实现生命的自我蜕变。

如何塑造高维生命

思维模型是工具,塑造生命是目的。塑造高维生命是从生命的立场来认知思维模型,人类绝非是大脑对抽象符号加工的思考机器,它还与我们的身体与心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圣贤很早就意识到,思考需要全身心的参与。通过身体的感知和内心的宁静,去体悟万物之道。以思悟之,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思考不单是大脑之思,还是是生命之思。

塑造高维生命,需要心灵、大脑和身体的共同参与。

心灵

人的生活其实是心灵的生活,一个人内心是否丰盈决定了他生命的质量。低维生命迷失本心,心为形役,个人智慧被遮蔽;高维生命的内心澄明,形为心役,万法在心中。

心是方法,也是目的。一切源于心,一切归于心,利用思维模型,透过事物表象,识得本心,彻见真性,从而发现个人本自具足的内在智慧。

大脑

利用思维模型思考,实际上是为思维建立规划和秩序,帮助思维高效运行。它是临时性的借用,而不是源于我们大脑自发性思考。

真正的思维模型思考者会把思维模型融入自己的大脑之中,养成模型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内在品质。遇到任何问题,他都能利用思维模型去思考。他的思维与思维模型融为一体,不再受到任何束缚,自由驾驭任何思维模型。

身体

思维模型是个人在客观世界中实践后获得的成果,它并非只是简单的抽象图式。每一个思维模型都源于具体的场景和实践,我们仅靠对图式的理解是难以真正理解每一个思维模型的。它还需要身体的参与,在生活和工作中亲身去感知、体悟,理解每一个思维模型背后的生命意义。

学习思维模型绝非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套思维工具,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获得生命的真知灼见。思维模型能够指导身体的一言一行,进行生命实践,提升生命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身体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给思维模型以反馈,获得真正的生命之知。

超越工具层面,回归生命本质。思维模型只有以塑造高维生命为目标,我们才能真正从思维模型中解放出来,不再单纯追求数量上的增长。以生命实践为手段,在心灵、大脑和身体的共同参与下,把经验转化为体验,让生命不断发生质的蜕变。

总结

思维模型是工具,塑造生命是目的。学习思维模型的终极目的是,塑造高维生命。其核心是借助思维模型不断完善内在的自我,彻底从思维模型之中解放出来,完成对思维模型的自由驾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