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书店的老人 文/仿哥 今年以来,上午练琴写字,下午闲来无事,常去新华书店静坐看书,看的多是关乎历史、地理、文学、传记等人文类书藉,也颇有一种另类旅行的感觉。可去到远方,行至唐宋秦汉,可阅尽世间烟火。 这得归功于书店。书店内很宁静、明亮、舒适,分上下两层楼,各四五百平米的空间,分区明确,书藉分门别类。摆放整齐,装饰简洁而豪华,一楼一角有咖啡台,供应各种饮料。阅读区主要在楼上,靠窗的地方有像酒吧一样的高条桌、高座椅;走廊处有软沙发,配茶几;在大圆柱周围有一圈舒适的躺椅座;有绕会议桌的阅读区。在一块相对封闭的可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的区域,有像会议室一样的简易连桌椅,还有各种高矮不一的方台、或楼梯式踏步、或塌塌米等少年儿童阅读时喜爱地方。 平时来这里看书的人不多,很安静,周六、日或假期,来小孩或学生较多一些,本不多的成年人中,多数也是陪孩子来的。多数时间、多数人素质都很高,此处算是清静之地,也是教书育人之地,与一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地贴标语很相称。 楼上楼下共有营业员女各3到5名,应该是两班倒,因数晚上开到8点半,她们应该主要是在各自负责的区域照看,有时整理一下读者翻乱或乱放的书藉,应该并不太忙,有大把足够的时间翻看手机。 然而这里,经常出入的人群中,有一位老人,看样子老大爷70多岁(后来打听是82岁),穿着不怎样讲究,佝偻着腰,驼着背,每天定时来几趟,收拾、捡拾垃圾桶,应该是主要负责四个厕所的卫生打扫,楼上楼下男、女厕所小单间各一共四个,当然工作量不大,尽管时而营业员美女指导他这样做,或不那样做,但厕所的卫生有时还不是很好,难以恭维。因为我厌天热,喝水多,看书时经常不一会就眼累,休息时,便不自觉上厕所,顺便把老花眼镜洗涤一下,并用厕内抹布擦干,因此对这厕所比较了解。当然不能怪这位老大爷,因为他年纪确实大了,身体状况显然不太好,步履蹒跚,好像还一瘸一瘸的,应是饱经风霜的的人,他的卫生习惯和标准也不一定很高,行动能力也不允许。 当然,也不能怪我们书店,也许书店是好意,带照顾性质的。但我还是想不明白,堂堂国营新华书店,即使请临时工,咋就不能请一位年轻一点的人?能胜任这一工作的人呢?请人这事应该不难,难道这位老人是某位员工或领导的亲戚?哪更值得商榷。难道是这位老人确实因生活困难需要照顾?可能只是因为住得近点,方便些。偌大的单位也可以尽点社会责任,拿出爱心,专门定期给予社会求助,或帮助其向民政局申请。那这位老人还能买社保?符合劳动法?能图这个方便?这么老大体弱,万一他老人家不小心摔伤了?出了安全事故,哪又了得?都得不偿失吧。 也许、肯定,这位老大爷生活不富足,需要这份差事,不然不会这样,大爷应该是很感激的。当然,我之所以把感想写出来,是同情老大爷的,也不想因此给老大爷带来困境,也算咸吃萝卜淡操心。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