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创作小记:此次投展作品我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才完成的。首先是确定纸张和内容。纸张选定的是半生熟的麻笺古宣。内容上为了避免“撞车”,又时逢冬至,所以选择了两首写冬天的诗,共52个字。其次是融入基本技法。比如,第一行前面的浓墨与第二行凝练疏朗的线条形成对比,第一行下部的浓墨与第二行下面大部分重笔形成的块面,与第三行上部及第四行大部的块面构成呼应关系,同时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在节奏上,从第一行开始全篇五次用墨,呈现出有长有短、错落有致的效果。三是尽量突出个人亮点。如“满前”的枯笔与“村”的长线条,既丰富了书写的笔调,也是一种势的构成,更是情性的表达和通篇书眼。四是形成独特的风格。在作品中,我着意把张旭的“笔法放纵、笔势连绵”和黄庭坚的“长枪大戟、恣意纵横”融在一起,尽可能捕捉到那种情感与技术的互动互融,情性所致,因势生发,一任自然。 另外,在创作过程中我试图提高作品的格调,力求把晋唐的气度、宋人的意韵融入作品中,突出个人的思想理念。然而作品仍有瑕疵,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提高。 李 彬(中国书协理事、西藏自治区书协副主席):杨楚平先生这件作品取法黄山谷,对山谷的笔法有较好的把握。作品起笔的“秋风”与第三行“宵寒”对比第二行的“枫客”,“过一点”与“时温”对比“宵多”与“满前”,“半轮”与“墨花”对比“新诗懒写”,这几组对比体现了作者具有制造矛盾与平衡矛盾的驾驭能力。该作通篇有着轻重缓急、浓淡枯湿的阴阳对比关系,笔法放纵有度、笔势连绵有法,而粗线条的对比又能表达凝练瘦劲、飞动舒展的点画,使得作品表现丰富,虚实关系明显,块面呼应生动,感染力较强。 供稿:2024年《书法报·书画天地》 第33期 7版 责编:马丽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