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度的担心就是诅咒

 诗意淡泊 2024-08-28 发布于山西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一定程度的担心如果是饱含爱意的话,那么过度的担心就等于诅咒。这些担忧会慢慢控制他的思想,影响他的行为,最后怕什么,来什么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自证预言。消极暗示就像一个诅咒,会在被你担心的人身上不停地应验。

作为母亲,似乎天生就被打上了一个心理烙印,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孩子。从小到大,事无巨细。孩子小的时候,会对父母产生依赖,或多或少都沉浸在这种亲密关系中,大人孩子都感觉是享受。

当孩子渐渐长大,离开了父母的视线。母亲的这种牵挂就会变成一种难以言说的担心,担心他吃不好睡不好,担心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担心他遇到挫折会手足无措。总之,从日常起居到各种与外界的链接,都是母亲牵肠挂肚的缘由。
关键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遇到的种种问题,不再是父母有能力解决的。面对爱莫能助的无力与无奈,母亲只能把更多的担心化为夜半的失眠。你明明知道你束手无策,便堆积成了内心诸多的焦虑。
孩子的成长,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成了他自己的事。其实从离开父母独自单飞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自己人生的修行。世间没有一条路是绝对平顺而无任何坎坷的。人生中那些沟沟坎坎,如果绕不过去,那就越早经历越好。作为父母,不可能始终挡在他前面做护佑,那么过多的干预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其实很多道理父母都懂。只是在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舍与不忍。总是天真地以为,孩子的人生路就应该是一帆风顺的。其实,温室里生长的植物是很娇弱的,它们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父母对于孩子的保护,也不能过度。否则,会让他们变得脆弱而敏感。唯有放手锤炼,才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可以适当地引导,但绝不是说教。人生最好的教育在社会大课堂,他们所走过的每一条弯路,所遭受的每一次暴击,摔倒时每一次所受的伤,都会成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谁的人生不是越挫越勇呢?
故而,无论你认为多么宝贵的经验教训,都比不上他们从实践中所得到的启示更有价值。所谓过来人的经验,未过来的人是听不进去的。与其苦口婆心地说教,不如默默地祝福他们。给他们一个可以随时归航的港湾,便是父母最好的爱。
成长,是永远的进行时,与年龄无关。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与改进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个复杂而现实的世界,是我们一生修练的道场。谁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圆满,更何况再精进的完成也谈不上圆满。只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缺失里,我们会不断寻找到修行的价值与意义。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必须有闯荡世界的勇气与底气。勇气来源于年轻,因为年轻便有足够的机会去试错与修正。底气来自于积累,靠自己不断地学习来磨练与助力。
作为父母,一定要戒除过度担心。以远观的方式默默关注,以鼓励的眼神默默祝福,就是正向暗示。希望他们羽翼越来越丰满,在追逐理想的天空里飞得更高更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