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岩高火肉桂《老饕》,一道火焙到足透,汤水醇厚绵柔而回甘清新甜滑~

 小陈茶事 2024-08-28 发布于福建

这个季节,一直在上中足火和足火的武夷岩茶。

大多数茶友喝得心花怒放。

也有少部分习惯了抬杠的茶友,半真半假来投诉:哎呀,怎么不上高火的岩茶,我就喜欢高火那个味儿,传统~~~

嗯,被催过几次的李麻花,被激起了胜负欲,去找了武夷山胡歌的爸爸。

想要几款老胡同志亲手做的,传统肉桂。

高火的那种,一道火焙到透的那种,专门要放一年放到第二年再开封喝的那种。

清朝诗人笔下的:“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的那种。

于是,老胡给了我们一款肉桂,跟从前老茶客都喜欢的明星产品《老饕》,属同一山场同一工艺的姊妹茶,是去年焙下的,一道足火肉桂。

传统老岩茶风格的,传统武夷岩茶技艺的,作品。

是向传统的致敬,也是向武夷岩茶传统风味密码的溯源。

让我们的味蕾,穿越时空,回到古老的大明,在武夷岩茶鹊起之时,重温那股岩骨花香的古早味道。

是明太祖废团茶兴饼茶降赋税的休养生息,也是武夷茶从此荣登国茶宝座不再成为北苑附庸的扬眉吐气。

当时此,落魄书生已经穿上了尊贵的大红袍,想要为国为民,进言献策。

海瑞惊艳了大明四朝。

1549年中举的他,会是传说中的,那位给茶树披上自己官袍的书生吗?

2023正岩高火肉桂

《老饕》

【品鉴笔记】

干茶:

正岩高火肉桂《老饕》的干茶颜色,比普通岩茶略深,呈黧黑色,系按古早传统工艺一次性将火焙足焙透所致。

条索揉捻紧结,色泽均匀。

然,由于一下子将火功焙到极致再放隔年,条索没有轻火茶那般完整。

将干茶倒在茶盘,摊开细看,底部略有几分干茶断裂,但多数条索依旧紧结粗长。

细闻干茶,一股子伴着木质味的焦糖香蔓出,香得沉稳而不媚俗,是一股子武夷岩茶数百年前的传统古早风。

第一冲:

沸水冲入盖碗内,一刹间,焦糖香氤氲而上。

茶水落入玻璃公杯,刚好有一束阳光晒进来,映得茶水特别透。

和上礼拜试的几款岩茶比,高火版正岩肉桂《老饕》的汤色明显更深些,达到了深橙黄色,但透亮莹润度不变。

沥干茶汤,放下盖碗,伸手揭盖去闻,盖香好通窍啊!最先飘入鼻端的并非焦糖香,而是一股微带老树辛锐的木质香。

稍息,木质香、焦糖香、药香。

放下盖,摊开记事本,一笔一划认真记着,写着。

记完一段,再揭盖,此时再闻已是中调,大致香型层次不变。深沉药香最是浓郁,接着是木质香、焦糖香、酵香,在木质香的某个转折处,又浮现出肉桂本味——桂皮香。

是的,这款《老饕》的树龄并不浅,已属老树级别,否则哪能出现这般的木质香与药香?

分汤进入小瓷杯,分成好几口,慢慢啜着这绵柔细滑的茶汤。

汤中满满都是木质香与药香,一丁点儿都没有苦味与煞口刺激,而是拥有近似太极八卦掌力般的绵劲。

细啜时,用舌头掂量茶水,发觉它不仅绵柔,还很饱满,汤中滋味层次丰腴。

仿佛喝下一口30年老茅台,历经岁月陈化与净化后,汤中已没有半点粗粝,而是敛尽锋芒与棱角。小口一抿,沉甸甸的滋味便化在舌面与喉间。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二冲:

汤色稳定在深橙黄色、深琥珀色之间,透透的,亮亮的。

前调香气里,热闻最先出来的是焦糖香、微微果香、木质香。

似积年老树,年轮一圈圈复加,生在深山荒野内,随着树龄增加,枝头小野果稀疏几粒点缀枝头,站在树下,闻到的还是木质香,仅有幽幽几丝果香。

待盖上稍微降温,揭盖再闻,焦糖香、木质香、果香、药香, 竟融合在一块。

似多缕丝线不断交织,彼此间,已经分不出你我。此等多元融合的香气,恰好验证出传统风味的岩茶并不看重香气有多冲,能保留好茶自身的质朴感,更难能可贵。

最后再闻尾调冷香,药香与桂皮香悠长,还泛出几分清凉薄荷感。

举起杯,小口饮入。

高火版正岩肉桂《老饕》桂皮香荡漾在汤中,回甘里,不再是老成持重的木质香,而是清新的桂皮香跃然舌上。

这泡肉桂身为高火茶,若是再放1、2个月再喝它,桂皮香会更重。藏在余味间的清新桂皮本香,释放得会更充分。

用舌头细细掂量,茶汤当中滋味层次很丰富,集合了绵柔、劲道、丝滑。

想起港式奶茶里很出名的“丝袜奶茶”,用细密的棉纱网多次拉茶撞茶后,再加入牛乳与糖浆调匀,才能得到正宗的丝滑口感。

而今天的高火版正岩肉桂《老饕》,它是纯茶,不用拉茶细滤,也不用加奶加料,汤质照样醇柔丝滑无匹!

刚一入口,只觉汤水很丝滑绵柔。待吞下茶汤,汤水落喉,又有凉丝丝的气息挂在舌面与喉咙深处,这是专属于正岩坑涧茶的幽深气息。

想起冬天去走牛栏坑,一路上,整条坑几乎没人路人,周遭很安静,能听得到风声与落花声,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得很亲近。

能听见满树的茶花在说话,鸟在歌唱,茶树仿佛在抱怨,“今冬天气再冷些就好了,以便储存更多能量以待来年生发”⋯⋯

四周寂寂中,却有无限生命力。

第三冲:

汤色不变,是很透的深琥珀色。

趁热闻盖香,辛锐的桂皮香迎面而上,转瞬而来的木质香、药香、焦糖香,似惊涛拍岸,一浪接一浪,暂时将最先的桂皮香压下。

等你放下盖再揭起,只余深邃木香与药香。

等到中调,盖上香型组合,还是“老三样”。木质香迭出,药香翩出,焦糖香逸出。

它们好似水墨画的叠化效果,每一处转折都交融得不留痕迹。让人闻起来,有着熟悉亲切的安心感,内心很宁静。

似秋日的纤云,来去轻盈,身姿飘逸洒脱。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啜茶,高火版正岩肉桂《老饕》的茶汤从头至尾都喝不到任何苦意,相反是经历传统极致足火焙茶淬炼下,带来的醇柔绵柔。

入口,茶汤中木质香沉沉,拥有老成持重的质感。

咽下茶水后,汤中又浮现出陈年岩茶的冰凉感,凉丝丝的回甘持久不散,似汨汨的深山泉水涓涓而出。

回甘里返现的香气很独特,非药香,非陈香,非木质香,而是一丝清新明快的桂皮香。某一瞬还有低调的幽花香的身影,给这泡茶添了一抹老顽童的活泼稚子心。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好喝的传统工艺岩茶,从来不是以浓重滋味吸引人,而是看重余味。

午后喝的这泡高火版正岩肉桂,茶汤入口,心里瞬间静下来,内心很是治愈。

俗事皆忘,世事浮云何足问?

然,回甘回味里不断激荡出来的桂皮香、冰凉感,却给人激励。

仿佛高士在一方安静天地里休憩够了后,再次出山,内心有无数豪情在激荡,只想再博它个子丑寅卯。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后记】

高火版正岩肉《老饕》是我们家的经典款,从前很多人喜欢,当下也是明星产品。

它的特色是,茶水很丝滑绵柔,内里却刚劲有风骨。

来自正岩深处的老山场,量不多,老胡制茶师每年做茶时专门留下两桶青,按最传统的方式自己做,一次焙足火后存起来,打算存老之后自己慢慢喝。

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在这泡高火的肉桂里,能喝到武夷岩茶最本真、最传统、最质朴的滋味,新茶焙好后就藏起来,专门留到第二年,待时间慢慢去净化后,呈现出最为丝滑绵柔的汤感,再献予世人。

忽然觉得,这泡茶不该继续叫《老饕》,而是应该称作武夷岩茶的初心不改。

不忘初心凌云志,归来仍旧是少年。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4一级白牡丹《鹊桥仙》鲜、爽、清、润,香透了!
2024牡丹王,做好仅几天茶汤就生成3个月才有的糯感!
2024一级春寿眉《花弄影》,十数种花香的激越碰撞
2024抛荒白牡丹,有史以来等级最高的抛荒白牡丹
2024荒野牡丹王,白毫多了三倍,汤水稠了两成
2024清明前白牡丹在喉间,开出了一朵朵炫烂的春日之花
2024一级白毫银针,鲜香与花香的半程山水
2024有机白牡丹,蕴着清雅花香的盛夏清辉!
2024特级春寿眉,有牡丹之神韵,牡丹之风姿。
2020白露饼《九万里》小饼,枣香标本级的老白茶饼
2024荒野银针《水龙吟》,栀子花香清丽动人的野性佳人
2024荒野老枝,披着白牡丹的外衣,鲜妍花香清衢雅致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