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顾名思义,“说法印”是佛说法时所结的印相,它是释迦牟尼五印之一, ![]() 印度馆藏鹿野苑说法像 ![]() ![]() ![]() “禅定印”为全神贯注之印,这是释迦牟尼五印之一,是佛陀入于禅定打坐时所结的手印,表现禅定中的菩萨佛也都用此印。 ![]() ![]() ![]() ![]() 触地印:右手放在膝盖,掌心向内,手指触地。这是释迦牟尼五印之一,是佛陀成道时所结手印,能降服诸魔,又称“证悟印”或“降魔印”。 ![]() 无锡灵山释迦牟尼佛降魔成道铜雕 ![]() 《释迦牟尼》老蒋 作 ![]() 与愿印(又作“施愿印”、“满愿印”),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萨能为众生满愿,使众生所祈求之愿皆能实现。这是释迦牟尼五印之一。施此印掌心空无一物,代表着大千世界的广阔无边,亦代表着佛法奥理的深广。 ![]() 北魏·释迦牟尼佛坐像高50.5厘米 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 ![]() “无畏印”,又名“施无畏印” ,佛经上“举手说法”就是指这个手印。这是释迦牟尼五印之一,此手印表示佛为救济受苦众生的大悲心,希望能使一切众生心生安乐,无所怖畏。 ![]() ▲佛立像,印度北方邦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藏 ![]() ↑老蓝水翡翠《弥勒菩萨立像》王国清 作 2023天工奖银奖作品 ![]() “合十印”又称作“合掌印”,指食指并拢,双手相合,意指合十法界于一身。合十的标准动作是双手并拢形成梭子状,两掌之间形成空洞,表示“空”。 ![]() 故宫博物院 藏 ![]() 《六臂观音》 老蒋 作 ![]() ![]() “施依印”又称皈依印、护法印或三宝印。姿态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与拇指相触形成一个圆圈(左手拇指的指尖轻触小指以外任一指的指尖,其它三指自然翘起),其他三指伸直,圆圈象征施依是智慧和方法的结合,三个直伸的手指代表佛、法、僧“三宝”是所依之物。结此印者有大日如来、观世音菩萨、度母等。 掌心向上朝外可以结出此手印,有时,在降伏令人恐惧之物时要掌心向下。 ![]() 度母像,高17.5cm,乾隆年制 ![]() 《绿度母》 作者:老蒋、黄庆涛、黄楚光 ·2020年作品《绿度母》 获“琢越杯”金奖;2020年获第十九届天工奖银奖。 ·(12-8)智拳印· ![]() ![]() ▲大日如来像,首都博物馆藏 ![]() ·(12-9)期克印· “期克印”又称“愤怒印”或“禁伏印”。单手的中指、无名指与大拇指相触,食指和小拇指微微上翘。其寓意是以止恶避祸,消灾免难,得享安乐。此印是密宗的降魔印,主要的作用是摧坏和降服的意思,同时也表金刚不二智慧。 ![]() 元·金刚手菩萨,首都博物馆 藏 ![]() ·(12-10)接引印· ![]() 接引印,也称为来迎印,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往生极乐的众生可分九种品相,阿弥陀佛在接引时会根据九种品相结九种手印,因此弥陀接引印也称九品印。 “品”是手掌的样式,根据手掌的位置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①上品,手心向上相迭; ②中品,两手当胸两掌掌心向外并列; ③下品,掌心向外,右手向上,左手向下。 “生”是手指的样式。 ①上生为拇指、食指的指尖相连; ②中生为拇指、中指的指尖相连; ③下生”为拇指与无名指的指尖相连。 “品”的三种样式和“生”的三种样式对应组合就组成了九品手印。 ![]() ![]() ▲阿弥陀佛坐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关于“接引印”更多资料参见: ·(12-11)智吉祥印· ![]() 智吉祥印全称智手吉祥印,为释尊供养法之根本印,即以智手结吉祥印。智手,即指右手。据称释迦经过静虑苦修而觉悟,其智慧进入无上境界,要将自己的法理宣告于世,此乃“智吉祥”,因而“智吉祥手印”也称为“释迦说法手印”。 ![]() “智吉祥印”是与右手“无畏印”相搭配的左手结印。其结法为 “左手曲中指附于大指,伸余指”,左手曲中指附于大指成弹指状,其他指头伸直。 ![]() “智吉祥印二”的结法为“双手内缚,两拇指、两中指、两小指齐竖合一。” ![]() ![]() ![]() 前面在(12-8)中我们介绍过一种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的一种专用手印“智拳印”,智拳印又称“菩提印,它是藏传佛教大日如来的专用手印。而在大乘佛教(汉传佛教)中,大日如来并不结此印,他所结的是“毗卢印”,也叫做“最上菩提印”或“毗卢大智印”。两印的佛教含义是一致的,代表着消除烦恼,获得智慧。 据称最上菩提印是由密宗智拳印演化而来,二拳收于胸前,左拳包于右拳中,二食指并竖,指尖相合。 ![]() ![]() ▲毗卢舍那佛山西大同善华寺 ![]() 《大日如来》加龙 作 ·关于“最上菩提印”更多资料参见: —以往相关精彩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