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自贡,“马踏飞燕”是一个“地名”

 自贡方志 2024-08-29 发布于四川

自贡灯会创意无止境,万物皆可灯。在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自贡彩灯对国宝级文物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进行了全新演绎。该灯组创造了自贡灯会史上运用材料最多的记录,由金属、皮革等21种废旧材料制成,是非遗技艺与国宝文物的再一次碰撞。

“马踏飞燕”实名“马超龙雀”,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属于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所有。作为一件青铜器,它代表着中国古代高超铸造技术,被定为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超龙雀”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而旅游部门对这件青铜器及旅游标志沿用社会惯称——“马踏飞燕”。

在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自贡的彩灯匠人们秉持着绿色、低碳、环保办展的理念,重新诠释了心中的“马踏飞燕”。他们将废旧轮胎变身成了马的肚子,将仿真铁链、幻彩灯带变身成了马的尾巴,将废旧铁皮、弹簧和金属管等各种材料变成了马身体的各个部分,让生活中的旧物重焕新颜。在彩灯大世界中,一身赛博朋克装扮的“马踏飞燕”,体态矫健、昂首嘶鸣,在夜晚尽情绽放出绚烂的光彩,向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出自贡文旅产业逸兴腾飞、蓬勃发展的时代风貌。

作为自贡人,观此灯,倍感亲切,因为“马踏飞燕”在我们心中不仅仅是一件国宝,与其他遥不可及的文物不同,它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它曾是一个自贡的“地名”。

2004年8月,自贡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同年9月,位于城市南大门的丹桂大街与汇川路交汇处,建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马踏飞燕”雕塑景观。整个雕塑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奖杯为原形,由马、地球、长城和基座四部分组成。顶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马蹄下是一个直径为5.241米的“地球”, “地球”下方是6.5米高的 “长城烽火台”,代表当年自贡设市65周年。最下方的基座正面镶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贡”十个金色大字,另三面分别是以盐、龙、灯为内容的浮雕。整个景观雕塑,雄伟壮观,背靠南湖,远眺汇东,镇守着自贡的南大门。久而久之,这座标志性建筑“马踏飞燕”就成为了城市新坐标和人们口中的“地名”。

十几年前,南湖还是一片荒芜,没有鳞次栉比的居民楼,也没有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在这里,“马踏飞燕”矗立在乡村与城市的交界处,见证了城市向南延伸的每一步。2010年,随着城市交通门户的南移,汇川路、南湖地区车流、人流增加,为缓解原址环岛式的交通压力,“马踏飞燕”迁到自贡南大门东盐都大道旁的插旗山公园广场。搬“家”后的马踏飞燕,屹立在偏僻的插旗山公园山顶,很难被南来北往的游客注意到,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21年,为庆祝,自贡在东盐都大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起了国内第一座“马踏飞燕”彩灯雕塑。雕塑高16.6米,重10余吨,雄伟壮美,光彩夺目;铜奔马气宇轩昂,地球浮雕泾渭分明,烽火台气势挺拔;底部基石铸造的“自贡——优秀旅游城市”金色大字闪闪发光,与脚踏飞燕的骏马交相辉映,成为了灯城新的亮点。

“马踏飞燕”在自贡几易其地,它的足迹便是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长全过程。无论身在何处,它依旧会像20年前落户在这片土地上那样,注视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衷心地道一声:自贡,欢迎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