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清事物本质

 碧海蓝天kx32di 2024-08-30 发布于山西
图片

总是能够看清本质的人,身上都有一个特质:充满“舍我其谁”的勇气。

成功人士都具备的一项能力:看清事物本质,并且有效处理问题。遇到的问题,90%都是新问题,虽然问题不断迭代升级,但是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每个人小时候在学校里,都至少有一次被某个老师问过一个问题:“这道题的重点是什么?”不同学生对“重点”的理解,直接决定了日后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原因就在于不同人“抓重点”的能力不同,有的人失败3次就能成功,有的人失败十次,第十一次还是失败。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掌握抓重点的能力。

问题之外包裏了太多的表象,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比如,近代中国多灾多难,连孙中山先生都哀叹“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教员只用了一句话,就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说,“把中国的农民组织起来,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再比如“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为了让红军指战员更容易记住、更容易执行,教员又把“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简化为一句“大白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够把如此复杂、高深的战略战术“简单化、形象化”。

图片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至少需要这样几种能力:

透过事物表象直击事物本质的能力;

从普遍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在众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

还需要能用最简练的话,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被受众理解和接受,并成为这种思想的忠实执行者。

“删繁就简三秋树”,化繁为简见真功,有人问米开朗基罗,“你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的伟大作品的?”

米开朗基罗回答说:“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我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如此而已。”

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四个字——“对比”和“系统”,不能就事论事,要和比较对象结合起来,和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才能真正地探究事物本质。中国人特别讲究时空观,强调时间和空间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也是系统观念的体现。

一个人在生活中,通过对世界的不断学习、实践、复盘、优化,总结出来的一套个人思维知识体系。随着这些思维体系的不断扩容和完善,人的维度提升了,他就会拥有一秒看出事物本质的能力。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意识到问题本身就是现象,或者问题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的。

当你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你不妨按以下三种格式来思考:
这是现象,这不是本质,某某某才是本质。
这是表象,并非是实质,某某某才是实质。
这是手段,这不是目的,某某某才是目的。
这三句话会带入头脑思考中,缓冲分析的余地,避免思维直接受到表象的影响,打破思维惯性。

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真正的智者都有属于自己看问题的方法论,从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复盘、不断优化中成长成熟起来。如此循环反复,看穿本质的能力就会越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