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案主刘奶奶(化名),87岁,丧偶,膝下一女,女儿一家在2020年搬去澳洲生活,案主现独居在本地6楼的老旧小区房,健康状况良好,生活自理,每月有退休金。 女儿一直想让案主搬回湖北老家生活,但案主表示已经久居顺德既成习惯又生感情,不愿再回湖北老家。 2023年4月,案主前往社区反映自己的需求:一是一人独居,担心晚上自己突发身体不舒适,找不到人帮助;二是年纪大了,家务重活做不了,希望可以得到帮助;三是自己在家无聊,希望每周有人来陪伴聊聊天。 二、分析评估 社工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对案主的生活现状、服务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案主存在对独自生活的焦虑、心理支持、社会隔离问题等方面问题,社工围绕以上问题展开需求分析,以便后期实施精细化服务。 1、居家安全的需求
2、提供情绪支持的需求
3、重建社会支持网络的需求
三、理论依据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在本案例中,社工协助案主申请“平安钟”等有形支持与解决案主需求;为案主对接志愿者结对服务,构建支持性网络,让案主获得情感的支持、心理的支持等,帮助案主重拾信心,促使案主逐渐走出心理困境。 四、服务目标 1、通过资源链接,进行居家环境改造、清洁,减少居家安全隐患。 2、为案主提供心理支持,强化其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五、服务过程 1、链接政策资源,协助案主申请安装“平安钟”
由于案主独居在6楼、年纪大、存在听力障碍,厨房厕所无适老化设施,存在着可能摔倒、突发疾病等居家安全问题。于是,社工协助案主申请安装“平安钟”,向她解说平安钟的功能,可以24小时随时呼叫服务中心,最后为其成功安装到了“平安钟”。 社工教刘奶奶使用“平安钟” 2、链接社区志愿者,建立长期结对服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 志愿者和刘奶奶的合照清洁家居 志愿者通过入户探访了解案主的生活情况,动态跟进其身心健康,接纳、倾听并回应其需求,并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服务关系,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志愿者和刘奶奶的合照 3、为案主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案主情绪问题
社工陪伴刘奶奶聊天 此外,社工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到案主家里开展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陪老人唠唠家常、做做家务。 遇到好天气,志愿者还会邀请案主一起去酒楼喝午茶。社工还邀请案主参加社区“长者生日会”活动,引导案主多参与社区文娱活动,认识新朋友,让她独居不孤单,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志愿者和刘奶奶在茶楼“饮茶” 六、服务成效 1、物质层面
2、社会—心理支持与陪伴层面
七、总结反思 作为“双百”社工,要做好服务对象的识别,精准识别他们的问题与需求,再充分整合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资源,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精细化开展专业服务。 在本案中,社工主要扮演政策落实者、资源链接者、陪伴者、倾听者和服务者的角色,社工通过为案主落实相关政策,申请福利政策“平安钟”;联动志愿者提供定期探访,减少其生活孤独感;又通过情绪疏导、增强案主的支持网络,增强自信及人际交往能力,助其融入社区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