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同“辍”更符合作者原意

 夫子303 2024-09-03 发布于广西

      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短歌行》中直抒胸意地表达了对一统天下的追求,抒发了渴望广招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但在诗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掇”字的理解,向来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就是本义“拾取”、“摘取”之意,将明月比作贤才,用人摘取明月表示获取人才。人教版将本诗入选了高中新课标高一必修上册,在文中此句注解下,补充了一句:“一说同“辍”,停止。“我以为,在本诗中,采用一说的解释,更符合作者的原意。

      首先,从用韵角度分析,字入韵,而字不入韵。

      本诗共32句,可以分为四大层次八个章节,每4句诗为一小节,每一小节换一次韵。除了二、三、五、六、八节首句不入韵外,其他三节首句都入韵。我们试用《平水韵》为参照,将原诗的用韵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节用韵:一、二、四句的韵脚歌、何、多三字,都在《平水韵》下平六歌韵部中。

      第二节用韵:第一句不入韵,末字慷,在上声二十二养韵部中,二、四句的韵脚忘、康三字,都在《平水韵》下平七阳韵部中。

      第三节用韵:第一句不入韵,末字衿,《平水韵》中查不到此字、二、四句的韵脚心、今两字,都在《平水韵》下平十二侵韵部中。

      第四节用韵:一、二、四句的韵脚鸣、苹、笙三字,都在《平水韵》下平八庚韵部中。

      第五节用韵:第一句不入韵,末字月,属入声六月韵部,二、四句的韵脚辍、绝字,都在《平水韵》入声九屑韵部中。

      第六节用韵:第一句不入韵,末字阡,属下平一先韵部,二、四句的韵脚存、恩字,都在《平水韵》上平十三元韵部中。

      第七节用韵:一、二、四句的韵脚稀、飞、依三字,都在《平水韵》上平五微韵部中。

      第八节用韵:第一句不入韵,末字高在下平四豪韵部,二、四句的韵脚深、心字,都在《平水韵》下平十二侵韵部中。

      总结起来就是,在曹操的《短歌行》中,全诗32句,每四句一小节,每小节的二四句都是严格押韵的,一、四、八节首句还入韵。依次押的《平水韵》韵部为:

      第一节为下平五微,

      第二节为下平七阳,

      第三节为下平十二侵,

      第四节为下平八庚,

      第五节为入声九屑(辍、绝),

      第六节为上平十三元,

      第七节为上平五微,

      第八节为下平十二侵。   

      如果将,改作读掇本音,则掇为入声七曷韵部,显然与绝不在同一韵部中。故掇读作本字音,则本节从韵律方面不合原诗押韵的规律。

      当然,古人作诗,也常有押邻韵的情况,且唐代之前,押韵并没有那么严格,但从全诗的用韵情况来看,八节中都是完全按《平水韵》部来押韵的,可见,在唐代以前,文人作诗也遵循着一种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的用韵规律,这种规律虽然我们尚未完全知晓,但显然已距唐人的用韵习惯相差不远了。且如果改作“辍”后,全诗的用韵情况就统一了。这也是“一说”得以流行的缘故吧。

      第二,用作通假“辍”,表示停止的意思,更能表达作者渴望得到人才的强烈愿望。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在这里的意思是,我思慕人才的强烈愿望就像那皎洁明亮的月光一样,何时才会停止呢?明月在,我对贤才的思念就在;只要有明月的一天,我的愿望就不会停止。

      将自己的思念,比作自然的景物,与天地同在。大自然的景象存在一天,我的思念就不会停止。这种用疑问形式来表示强烈不变的情感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是大量存在着的。  
      如汉代佚名的乐府《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中是表达相思的,也用了字来表达强烈的思念之情。
  

      我们再看看一首李之仪的词。

      北宋词人李之仪在他的《卜算子》一词中这样写道: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里的“几时休”、“何时已”,跟《短歌行》中的“何时可辍”几乎已是完全一致了。

      可见,无论是汉乐府的“乃敢与君绝”、还是李之仪的“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都跟曹操的“何时可辍”,在用词造句,和表达语气上,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疑问形式表达一种不会停止、无法改变的强烈情感。

      综上所述,夫子认为,曹操《短歌行》中的“何时可掇”应解释为:掇,同“辍”,停止。这样,既符合原诗的用韵规律,又符合诗中的表达情感,且与我国古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一脉相承。
      

      各位同仁,你们认为如何呢?如果你另有高见,不妨文后留言,共同探讨。

关注荔浦,关注夫子,敬请锁定荔浦板路、夫子303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