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猎头专栏 | “老板不Review的事,我为什么要做?”

 Joyce景红 2024-09-03 发布于上海

本期<猎头专栏>作者:RECC(中国)招聘研习院联合发起人杨莹老师

话题 / 结合五个周期Review业务目标



系列回顾(点击下列文字标题):
猎头专栏 | 卷强度,不如卷思路
猎头专栏 | 推面比变低?怎么办?
猎头行业的“守正”,不是死板地拼体力。卷强度,更要卷思路。
穿越周期,要先接受新周期是个长期旅程。
新周期下,以下常态,是猎企需要面对和长期着眼的。
● 关注人效和利润,用规模平衡利润的时代已去
● 在存量里找增量,主动的业务策略与理性分析
● 坚持客户为中心,做攻坚提价值细节里出成果
增量市场时期,大波需求+客户手松,很多猎企团队和顾问们,在几年里已经养成了机械化怼KPI的习惯,尤其是依靠网搜的推荐量。基于当时市场场景的转化率,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浮现出来。即使有,也会被新的一大波短平快需求冲刷稀释。那时期,坚持Mapping、面试、日常见客户的顾问反而成了稀缺物种。
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没有什么单子是不需要啃的,找人都得去深水区,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变化把握容不得任何“刻舟求剑”的心态。市场中仍然坚守的猎头顾问除了信念,也有更大比例的人员是没有丢掉基本功的,这样各赛道客户的阵地战就更为考验真功夫。

拉升人效、存量里找增量,不会是大风吹来的。在多家猎企走访和诊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日常的业务督导和进程分析,是很容易出现盲区的地方。

01. 团队业务过程管理缺乏机制化SOP和方法
日常管理流程没有细致地被监管和提醒,导致中层管理团队靠自己的直觉和风格。同时容易陷入“尾部员工”的带教黑洞和对“老员工”的弃权式管理,精力和支持投放错位。
02. 团队Pipeline健康度管理失控
老板和Leader做Review会议或督导时,都容易沉浸在运单细节里吐槽和哀怨。相当部分Leader存在团队Pipeline健康度管理失控问题。
03. 需要重新认识KPI,从转化率里盘关键动作
我们上一篇文章说到“推面比”。“推面比”,这个指征可以看作是流程健康度的晴雨表,时刻反映着猎头业务的效率与成效。推面比低,客户侧选单、需求理解、职位可靠度测试、顾问面试评估水平等等,都可能存在需要拉升的空间。
04. 月会季度会对目标进程的复盘缺失,缺乏经营分析
公司和团队要形成固定的复盘总结框架,以及要着眼的数据仪表盘。
那么, 猎企老板以及中层如何高效地进行业务目标进程的Review?建议大家结合五个周期和着眼点。

1

按周看执行

细致入微,及时纠偏
每周的Review,就像是给业务目标的一次“小体检”。Leader们可不能只是走过场,得真枪实弹地深入下去。
猎头业务还是比较看节奏和状态的。周一开好过周五开,定目标带节奏抓重点。很多团队是没有固定的Review机制的。“随时”不是个好习惯。
周会,要设定清晰、可量化的周目标和周重点。比如BD数量、推荐数量、一面数量、客户推动目标等。我们经常开玩笑讲这部分叫“过堂”。通过周例会的形式,每个团队成员都汇报自己的上周执行结果和目标。其中进展和遇到的困难,主动带着分析、方案和执行动作来。提出具体的卡点和需要得到的具体支持。讲和听的时候,及时发现并纠正执行中的偏差。
轮值主持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固定时间、固定机制、相对固定的时长,过堂+集思。
记住,别让这个环节变成“吐槽大会”。轮值主持人以及伙伴们都要引导成员们聚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可以设立“问题墙”,鼓励大家把难题贴出来,阶段性的集中问题,集体头脑风暴寻找对策。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又提升了执行力。注意这个场景也需要单独进行。周会不要搞成大杂烩,什么话题都往下深入。
前阵子一个团队的小伙伴跟我讲,他们团队的周会经常要用掉一整个上午,因为说着说着就会进入流程中“张三”、“李四”的细节,吐槽抱怨外归因远多于有意义的盘点和思路动作修正。她觉得非常浪费时间。

2

双周品趋势

洞察先机,灵活应变
每周的KPI的变化,我们建议大家做一下时间轴的分析,看趋势。这样可以避免完全陷入到当周的多多少少。前面提到的团队Pipeline健康度管理失控问题,就可以通过看到趋势变化来避免。
今年在几家企业的业务诊断中,就发现这个状况。例如虽然每周都会开会,但是团队里超过一半人最近一次Offer已经是超过4个月之前了。例如已经一个月以上没有流程在前期的职位,看起来每次开会都在过case,过来过去都是现在卡着不动的那几个人和事。大家的注意焦点也都在如果这个终面能过,Offer能接,就能有业绩。这是在赌,在开盲盒。
没有新推,是老单子停了还是什么原因?如果是活跃有效职位,深挖Mapping做了哪些还差哪些?如果已经卡在后端,前端的职位够吗?不够是因为BD断了还是如何?
推荐阶段 — 面试阶段 — 谈薪阶段 — 入职阶段的职位要比较平衡。两个月以上没Offer,直接能反映Pipeline里靠前端的职位已经断链子了。
每两三周,做Review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业务发展的整体趋势。这时候,Leader们需要扮演好“舵手”的角色,通过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手段,把握行业动态、客户需求的变化。
在品趋势的过程中,不只是Leader品,队员自己也要分析也要品。尤其是连续两三周以上的趋势。鼓励团队成员们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彼此给反馈和建议,形成集体智慧。
根据趋势变化,及时调整动作,灵活应变是关键。等到问题严重,数字已成结果再想着去改变,就已经来不及了。

3

逐月拎改进

聚焦重点,持续改进
每月的Review,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全面回顾和总结。
这时候,Leader们要拎出几个关键指标或问题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比如,如果候选人转化率较低,可以分析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寻访不够针对和深入?简历筛选不精准?客户需求理解片面?面试评估能力不足?尤其是能力和技巧上的成长重点,拎出来,做接下来的刻意练习,并且定期回顾。
在拎改进的过程中,要注重“聚焦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个月一两个点做重点练习。
一样的道理,改进建议也要成员自己复盘自己来提,不要只变成Leader“我觉得你弱需要改”。人只会改变自己在意的目标,有了更大的参与度和价值感,动力也会越足。
之前有位伙伴说:“老板不Review的事,我为什么要做?” 就是句大实话。
改进措施制定后,刻意练习,也要跟踪执行情况,确保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4

季度做评估

全面审视,奖惩分明
每个季度的Review,是对整个季度工作成果的全面评估。公司和团队要形成固定的复盘总结框架,以及要着眼的数据仪表盘。
我们在不少公司看到,季度Review做的风格各异,总体都变成了感性的阶段感触和自我批评。季度会议是非常重要的经营分析会,着眼点都需要落在实打实硬邦邦的经营数据和经营进展上。
盈亏线在哪,团队达成率进程如何,各团队人效多少,高绩效人员分析,掉尾员工分析,新员工分析,哪些人要进PIP,客户贡献率分析及占比,关单率多高&原因分析,黄单率多高&原因分析,关键转化率分析,哪些团队可以增员,哪些团队需要减员……
数据需要实时有统计,缩短盘点的周期,建议每个月都要有统计和呈现。在当下市场很多公司营收都有点吃紧的情况下,半年甚至年底才看这些,黄花菜都凉了。
在季度经营分析和评估过程中,要做到“奖惩分明”。对于表现优秀的团队以及团队成员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对于挂尾沉底的则要明确指出要求和改进计划。同样,这也需要双向奔赴,顾问以上级别的伙伴必须要有为自己最终的业务结果负责的意识。每个月对自己的业务进展情况有数,缺思路找思路,缺方法找方法做练习,缺资源就求助。千万不能被动等着。
存量市场,只要能为自己的成长和结果负责的成年人。

5

双季度决去留

深思熟虑,以人为本
每两个季度一次的Review,则涉及到低绩效团队成员的去留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重要的话题,需要老板们Leader们深思熟虑、谨慎处理。
这个谨慎处理,不是说要你一味纵容,从半年到一年,从一年到两年。时间并不会自然而然带来人和结果的改变。
充分考虑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在决定去留之前,复盘此前是否有过明确要求和明确的整改计划。如果没有,老板Leader也要负管理责任。包容不是纵容,授权不是弃权。
如果此前要求明确、指令清晰,也已经在PIP,那就要维护制度的公平透明。不要出尔反尔。叫得凶又没有行动,那么就直接一键删除了此前所有的机制信用。
在做出决定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那些虽然暂时表现不佳但缺失具有有效改善行动的伙伴,可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对于确实无法胜任工作或对团队产生负面影响的成员,则要果断采取措施。
清除“死鱼”,是老板和Leader们的份内工作。
结语
“按周看执行、双周品趋势、逐月拎改进、季度做评估、双季决去留”。
猎企老板和Leader们抓住这五个周期和着眼点,确保Review工作既高效又有效。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需要在航行过程中,航向清晰,进展清晰。每一位船员都是重要的一份子,大家也都需要对我们的目标和进程有知情。集中大家的力量和战斗力,力出一孔,穿越周期。


RECC杨莹老师推荐:

杨莹

本文作者

- 20年猎头业务及团队管理、企业咨询培训经验;
- 曾服务于CGP Group、科锐国际;
- 专注组织赋能8年,支持猎企百余家、累计培训学员已超万人;

- ICF、EMCC认证团队教练、NCDA认证生涯规划教练、IPMA认证国际培训师,Luminar、TTI 等10项测评认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