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日报》:一定要多看书,大量看书,尤其是世界经典名著!(一)

 闰木 2024-09-03 发布于四川

你好,我是爱莉。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书籍,是一扇通向不同世界的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见更大的世界,拓宽我们的见识和眼界。

正如《人民日报》说: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今天为大家分享6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世界文学著作,建议大家有时间多读。

01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这本书于1967年问世。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故事以布恩地亚家族中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为开端,以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为结束。

作者通过细腻丰富的笔触、大胆自由的想象、魔幻的叙事艺术,讲述布恩地亚家族命运与历史,刻画人物孤独的灵魂与自我救赎。

整部小说充满了荒诞、奇异、超脱现实,引发人对于孤独、爱情、欲望、人性......的思考与探索。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人,有家人、朋友、同事......

可经历越多,越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的路终归是要自己一个人走。

即使再好的朋友、家人,他们最多只能帮你缓解孤独,却无法帮你治愈孤独。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没有谁能够陪谁一辈子。

《百年孤独》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巨著,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如果你还没读过,强烈建议你读一读。


02

《月亮与六便士》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当下,你会选择六便士?还是追寻自己心中的月亮(理想)呢?

假设你现在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你还会抛弃当下的生活,去寻找未知的事吗?

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

然而,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查尔斯,却做出了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选择。

主人公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弃子,一个人远走他乡。

查尔斯自私自利,没有责任心,但查尔斯对于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却又让人肃然起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多面性。

对于查尔斯抛妻弃子的做法,我个人并不认同。

但我想说,他对于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却让我陷入了思考:作家毛姆是否是想通过查尔斯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性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否是想通过查尔斯这种极端的方式,告诉我们:人,不管在什么年纪,都不要放弃梦想。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很多人往往会被各种物质利益所诱惑,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但正如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

梦想与现实、崇高与卑微、仰望与低头......

尽管在现实的世界里,充满了挑战与苦难,但仍希望我们能够勇敢做自己,不被世俗定义。

那些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从不在别人的世界里,窥探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勇敢做自己,不被他人“绑架”,人生才不会那么累。

一个人,只要在不违背道德的情况下,不管什么年纪,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03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这本书记录了梭罗离开喧嚣尘世,独居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生活与内心思考。

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我很喜欢作家李继宏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活着,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去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自主的人,这是梭罗的理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却越来越不快乐。我们所需要的越多,就越容易远离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真相。

正如《瓦尔登湖》中所说:“大多数人生活在无言的绝望中。所谓的委曲求全,其实是积重难返的绝望。”

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时常让我们感到压抑无力。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利益,我们会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放弃原则和底线去迎合他人。

可越是这样,我们越容易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之中。

读完《瓦尔登湖》,我明白了:只有当我们能够摆脱那些束缚我们的枷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时,才能真正地摆脱绝望的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人生,想要获得真正的宁静,唯有扔掉曾经桎梏自己的包袱,看清自己,勇敢做自己,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迷惑和束缚。

如果你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人生方向,过好余生,不妨读一读《瓦尔登湖》。


04

《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被誉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他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诗人、画家。

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

悉达多从最初的迷茫焦虑,到寻找自己,意识觉醒、找到自我,最终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悉达多的一生,一直在不断探索与追寻,亦是千千万万众生的缩影。

读完《悉达多》顿悟: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和自己灵魂相近的人,最后发现,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

人的一生,得自己成全自己。真正能渡你的,从来都只有你自己。

《悉达多》这本书只有短短5.6万字,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每一个人反复读。


05

《追风筝的人》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跨越了家庭、友谊、背叛和救赎的感人故事。

书中以阿富汗的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视角,展现了阿富汗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阿米尔家中的仆人儿子哈桑,纯真、善良、无私,他的存在让阿米尔的童年充满了温暖和欢乐。

也许你没有读过这本书,但你也一定听过那句感人至深的句子:“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承载了哈桑对阿米尔无尽的爱、忠诚与牺牲,也感动了无数读者。

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毫无条件、不计回报地付出一切,是一件幸福且值得珍惜的事。

可阿米尔却因为自己的懦弱和自私,在关键时刻背叛了哈桑,这也成为了他心中痛苦的阴影。

阿米尔在经历了多年的内心挣扎后,最终选择回到阿富汗,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带他回到美国,给予他一个新的家。

读完《追风筝的人》,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故事的最后,阿米尔的背叛得到了救赎,这也带给了我更多关于人性的思考。

《追风筝的人》值得一读再读,如果你还没读过,一定要来读一读。


06

《局外人》

《局外人》通过主人公默尔索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生活中人类社会的荒诞和陌生感,以及个体在这种环境下的绝望与虚无。

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母亲葬礼第二天他和女友约会并看了一场电影……

他的行为,在外人看来大逆不道,还被魔化成为他涉及命案,成为他“毫无人性”与“叛离社会”的有力依据。

默尔索真的那么“冷漠无情”吗?并不是!实际上,默尔索很爱他的妈妈,他只不过没有按照世俗的定义去表达自己的爱而已。

加缪说:“在我们的这个社会里,一个在自己母亲的葬礼上都不哭泣的人是会被谴责到死的。”

这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主人公默尔索不被环境所影响,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做自我。

《局外人》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小说,如果你还没读过,一定要来读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