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会遭遇无数难题,也时常会产生焦虑。 无论是工作压力、生活琐事,还是社交问题,都可能成为焦虑的源头。 然而,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他们似乎从未被焦虑困扰过。 他们并非没有遇到麻烦事、烦心事,事实上他们遭受的困难和挫折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少,但他们都有这样一个顶级心态—— 不给自己预设痛苦,集中精力过好眼前的生活。 如何理解呢?给你分享以下3点: ![]() 人为什么会焦虑?很多时候,焦虑,源于一种思维陷阱——“灾难化思维”。 这是一种认知扭曲,有这种思维的人,遇到事情时,通常会假想事情最糟糕的可能性,将后果灾难化,甚至脑补不可能的事情,自己吓自己。 有人被批评了,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联想到自己会被辞退。 有人失业了,感到自己前程暗淡,联想到以后自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有人业绩不好,就觉得自己太没用了,联想到自己今后再无出头之日, 当你去灾难化想象未来的事,你就会觉得无比绝望、焦虑。但这些担忧和顾虑,真的发生了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烦恼箱”实验。 参与实验的人要写下未来7天的烦恼和焦虑,放到一个“烦恼箱”里。3周后,心理学家让参与者核对自己写下的每一个焦虑的事情有没有发生。 结果发现,90%的焦虑都是杞人忧天。 参与者还记录了当下的焦虑,3周后再核查一遍,结果很多人说这些焦虑已经不再困扰自己了。 研究人员发现,我们有40%的焦虑是属于过去的,50%的焦虑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其中92%的焦虑从未发生过,剩下的8%都能轻松应对。 你看,真正让你焦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的认知,是你头脑里的“灾难化思维”。 那么,怎么办呢?你要停止“灾难化想象”,把镜头拉远,调整自己的视角,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当下的问题。 反复提醒自己这几句话,摆脱灾难化思维:
“即使发生了,对我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我永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有能力去克服问题。” 当你这么看待问题的时候,你就不会放大你的焦虑情绪,而是会专注在事情上。 ![]() 不要评判过去,也不要为未来担忧,只有把当下过好了,未来才可能好转。 所以,你要专注在事情上,把当下之事做好。 外部的世界哪怕再不可控,你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5%的改变开始,用行动去化解焦虑。当你去做一分,未来就变得确定一分。未来确定一分,你的焦虑就会减少一分。 那么,如何行动呢?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纵向维度,你需要拆解目标,任何看起来再大、再复杂的难题,都可以被分解成一系列脚踏实地的行动。 坚持微小的行动,解决掉一个事情,你的焦虑就大大降低了。 横向维度,你需要制定日程表,每月做什么,每周做什么,每日做什么,细化到每天的日程上。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把今天的事情交给明天,你今天的拖欠,都会成为将来的债务,都会影响你把事情完成。 拿我自己来说,我会通过撰写TDL,来列出每日计划。 每天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做这件事要达到什么目标。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该怎么干,有着怎样的方法和策略。 每完成一件事情,我就打一个勾,直到做完所有的事情。 怎么写TDL?《精进日志》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但凡我亲自带的下属,我都会给他一本,告诉他从今天开始要写TDL。 我每天,也都会看管理层的TDL,了解他们的情况。 记住,凡事先干起来,就能解决80%的焦虑。 ![]() 正念,就是拥有平常心,用非评判的态度活在此时此刻,不掺杂过去和未来的想象。 事情有些糟糕,但是努力之后结果还是很糟糕,那这个时候,不妨接受现实,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就是努力过后的平常心,是允许一切发生的坦然。 这世上,没有不变的定数,一切都在无常的变化中。你太较真儿,太看重得失,内心有了牵绊,反而事事瞻前顾后,内耗焦虑。 与其如此,不如顺其自然,接纳和面对未来的一切不确定,不论发生什么,都准备好坦然地面对和接受。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好像有太多逆境了,什么事都不顺。 后来有一次,我到杭州虎跑泉,我去看了弘一法师写的匾,弘一法师就写了,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 瞬间,我就明白了,人这一辈子,顺境和逆境交替,很多时候都是逆境,但这是正常的,不要有顺逆之心,顺境逆境,上坡下坡,我们就把它当成旅程的一部分。 所以,不管世事多艰难,我们都要以从容之心,接受突如其来的高潮,也接受无法阻挡的低谷。 就像爱尔西·麦可密克说的:“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时,我们能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加丰富的生活。” 当有了这种心态,你就会把焦虑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最后,我想说:不是焦虑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焦虑。与其在幻想的未来中焦虑不安,不如专注当下之事,把眼前的小事做好,然后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交给时间。 共勉。 如何在焦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何给自己找到一个万能的帮手? 强烈建议你学习一下《人人必修的人工智能应用课》。 教会你用AI写作、绘画、制作PPT、写文案 写演讲稿,制作各种文档报表,做短视频等。 都是很实用的技能,一旦掌握,就能让你的效率越来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