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中医腹诊的重要性 二、腹诊的价值 一则,腹诊很重要,对于临床用方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腹诊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腹诊可以分析病因病机,可以辨病辨证,并能帮助类证鉴别、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比如,触摸腹部皮肤的温度,可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若按之不温或冷,为寒证,再结合舌脉及问诊,就可判断是否可用理中汤或四逆汤。 若腹部喜暖手按压,则为虚寒证,如此则为大建中汤的指征,此方治疗阴盛阳虚之腹部冷痛,可温补中焦;若按之热甚而灼手,为热证。若喜冷物按放为实热证。若病人兼有发烧,则可判断是阳明实证,则白虎汤为对证之方;若脐腹按之柔软无力多为虚证。是虚证则要补虚,补虚离不开四君子汤或其加减方。总之,当体内存在病变时,机体必有相应的外在表现征象,即“有诸内,必形诸外”。比如,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无论是实证还是虚证,都可在腹部触及粗糙感或结块样感。 二则,腹诊比脉诊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三则,腹诊不但能指导用方,亦可指导针灸用穴。 四则,腹诊还有助于辨别体质。 其一,大黄体质,其腹诊特点:腹部饱满,大腹便便,腹部皮肤厚而油润,紧绷有弹性,按之腹部充实,有底力。大黄体质属实性体质,易表现为里实热证,是适合长期服用大黄剂的体质类型。 附:防风通圣散体质——防风通圣散体质属于大黄体质的一个类型,其显著特点是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充实高鼓。 其三,柴胡体质,其腹诊特点:腹部大小中等,或偏瘦或偏胖均可见。腹部皮肤较干燥,腹肌偏紧,尤其是上腹部肌肉容易紧张。腹部多怕冷。胸胁苦满是柴胡体质者最明显的腹证。所谓胸胁苦满,一方面是病人的自觉症状,另一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客观体征。当医者按压病人胸胁及胸胁下时,医者感觉肌肉紧张,有抵抗感,同时病人也感觉到胀闷或疼痛。同时柴胡带的不适也是胸胁苦满证的延伸。柴胡带处于身体之两侧,包括头额,肩颈,胸胁,腰胯,少腹,腹股沟。柴胡体质属于气郁型体质,容易出现少阳枢机不利,肝胆胃的气滞和气逆证,是适合长期服用柴胡剂的一种体质类型。 附:大柴胡汤体质——大柴胡汤体质是柴胡体质和大黄体质的复合体,其特点是上腹部充实和肌张力大,胸廓宽厚,以上半身大为明显的体型特点。 又附:四逆散体质——四逆散体质是柴胡体质的一种,腹部偏瘦,用常规手法按压胸胁苦满征不明显时,黄煌教授发现用冲击性腹诊法却见明显的胸胁苦满征,患者胸胁下腹肌紧张收缩,压痛明显。 其三,桂枝体质,其腹诊特点:腹部扁平甚则凹陷,腹部皮肤薄而细腻,多湿润,脂肪层薄,腹肌薄弱按之无底力,但却偏紧,甚至腹直肌拘急,触之有抵抗感。该体质容易出现心动悸,脐周悸,故而可在虚里,心下及脐周扪及搏动感。桂枝体质属于虚体,容易出现肠胃虚寒,心肾阳气不足证,是适合长期服用桂枝剂的一种体质类型。 小结:四诊都很重要,腹诊虽然有被忽视的倾向,但在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能够起到辅助甚至决定性作用。我的体会是,用腹诊配合经方,可大大提高诊病和治病的效率。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非专业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