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月经病,目录 一、月经先期 : 1、气虚 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血热证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一,月经先期症状1气虚①月经先期脾气虚症状: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月经先期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月经表现
1. 月经提前:月经周期缩短,常常提前 7 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 2. 经量增多:月经量可能比正常情况多一些,质地比较稀薄。
二、脾气虚的全身症状
1. 神疲乏力:总感觉疲倦,没有力气,精神状态不佳。 2. 气短懒言:呼吸短促,不想说话,说话也感觉比较费力。 3. 面色萎黄:面色没有光泽,呈现出黄色。 4. 食欲减退:胃口不好,吃东西不香,甚至可能出现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5. 大便溏薄:大便不成形,质地比较稀。 ②月经先期肾气虚症状: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月经先期肾气虚的症状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月经表现
1. 月经提前:月经周期缩短,一般提前 7 天以上,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
二、肾气虚的全身症状
1. 腰膝酸软:腰部和膝盖感到酸软无力,活动后可能加重。 2. 头晕耳鸣:时常感觉头晕,耳内出现鸣声。 3. 小便频数:小便次数增多,尤其是夜间可能多次起夜。 4. 面色晦暗:面部颜色暗淡无光泽。 5. 舌淡苔薄白:舌头颜色淡,舌苔薄白。 2、血热证①月经先期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月经先期阳盛血热的症状如下:
一、月经表现
1. 月经提前: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 2. 经量多:月经量较多,颜色深红或紫红,质地黏稠。
二、阳盛血热的全身症状
1. 面红目赤:面部发红,眼睛也可能有发红的表现。 2. 心烦易怒:心情烦躁,容易发怒。 3. 口渴喜冷饮:感觉口渴,喜欢喝冷饮。 4. 小便短黄:小便量少且颜色发黄。 5. 大便干结:大便干燥,排出困难。 6. 舌红苔黄:舌头颜色红,舌苔黄。 ②月经先期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月经先期肝郁血热的症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月经表现
1. 月经提前: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经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
二、肝郁血热的全身症状
1. 胸胁胀痛:两侧胸部和肋骨部位有胀痛感。 2. 烦躁易怒:情绪烦躁,容易生气发火。 3. 口苦咽干:口中发苦,咽喉干燥。 4. 头晕目眩:感觉头晕,眼睛视物旋转。 5. 舌红苔薄黄:舌头颜色红,舌苔薄黄。 ③月经先期阴虚血热的症状: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月经先期阴虚血热的症状如下:
一、月经表现
1. 月经提前: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月经量少或量多,色鲜红。
二、阴虚血热的全身症状
1. 五心烦热:两手心、两脚心发热以及心胸烦热。 2. 潮热盗汗:午后或夜间出现发热,像潮水一样有规律,睡觉时出汗,醒后汗止。 3. 咽干口燥:咽喉干燥,口中也感觉干燥。 4. 头晕耳鸣:有头晕和耳鸣的现象。 5. 舌红少苔:舌头颜色红,舌苔较少。 二,月经病月经先期辨证治疗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月经先期 :1、气虚①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
黄芪 18 克、炙甘草 9 克、人参 6 克、当归 3 克、橘皮 6 克、升麻 6 克、柴胡 6 克、白术 9 克。
二、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三、方解
1. 君药: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2. 臣药: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补中,与黄芪合用,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为臣药。 3. 佐药: - 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 - 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 4.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用法
一般为水煎服。具体用法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②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
人参适量、熟地9~15克、山药(炒)6克、山茱萸4.5克、远志(炒)2克、炙甘草3~6克、五味子14粒、菟丝子(炒香)6~9克。
二、功效
养阴固精。主治肝肾两亏,遗精滑泄,带下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止,妇人阴挺。
三、方解
1. 君药:熟地味甘性微温,滋肾填精,为君药。 2. 臣药: - 山茱萸酸涩微温,养肝涩精。 - 菟丝子甘平,补肾固精。二者共助熟地以增强补肾固精之力,为臣药。 3. 佐药: - 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使精血得以化生。 - 五味子酸温,敛肺滋肾,固精止遗。 - 远志宁心安神,交通心肾。佐药与人参、山药、炙甘草合用,共奏健脾补肾、固精安神之效。 4.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用法
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进行调整确定。 2、血热证①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
丹皮9克、地骨皮15克、白芍9克、大熟地9克、青蒿6克、黄柏4.5克、茯苓3克。
二、功效
清热凉血,滋肾养阴。主治肾中水亏火旺,阳盛血热,经行先期量多者。
三、方解
1. 君药: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为君药。 2. 臣药:熟地滋阴补肾,白芍养血敛阴,二者共助君药滋阴清热,为臣药。 3. 佐药: - 青蒿清热除蒸。 - 黄柏清热泻火坚阴。 - 茯苓健脾渗湿,以防熟地等滋阴药滋腻碍胃。 4. 使药:无特定使药,诸药协同发挥清热凉血、滋肾养阴之效。
四、用法
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②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
牡丹皮9克、炒栀子9克、柴胡9克、酒白芍9克、当归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
二、功效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三、方解
1. 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 2. 臣药: - 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二者与柴胡合用,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臣药。 -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 3. 佐药: - 牡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为佐药。 4.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用法
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③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大生地30克(酒炒)、元参30克、白芍药15克(酒炒)、麦冬肉15克、地骨皮9克、阿胶9克。 二、功效 滋阴清热。用于肾水不足,虚热内炽,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粘,伴有潮热、盗汗,咽干口燥等症状。 三、方解 1. 君药:生地清热凉血,滋阴补肾,为君药。 2. 臣药: - 元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二者辅助生地增强滋阴清热之力,为臣药。 3. 佐药: - 地骨皮清虚热,凉血。 -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 阿胶滋阴补血。共同起到滋阴清热、养血调经的作用,为佐药。 四、用法 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和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