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泽 东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向下滑动查看注释 【独立】单独站立。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有卓然特立、有所思虑之意。唐杜甫《独立》:“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 【湘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的最大河流。 【橘子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古时以盛产美橘而得名,相传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 【万山红遍】万山,指岳麓山及长沙周围的群山。岳麓山上多枫树,秋天经霜后枫叶变成红色。 【百舸(gě)争流】众多船只争相行驶。舸,大船。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争流,竞逐涌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指雄鹰搏击长天,鱼儿悠游绿水。化用《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浅底,指清澈见底的水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天地间的众多生物都在秋天的自然环境中争着自由地活动。霜天,深秋天气。北周庾信《和裴仪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沉浮】泛指世间一切事物的升沉起伏。 【携来百侣曾游】这句是说自己曾领着许多同伴到此地来游历。“百侣”和诗中的“同学少年”指作者 1914 年至 1918 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和革命友好。 【峥嵘岁月稠】这句是说过得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引申为不平常。南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明朝遂除夕,岁月惊峥嵘。”稠,多。 【挥斥方遒(qiú)】这里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遒,强劲。 【指点江山】指点,意为批评、评论。唐杜甫《咏怀古迹》其二:“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江山,喻指国家、国是。 【激扬文字】文章充溢着宣扬真理和革命思想的豪情。激扬,激励宣扬。《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里喻指把当时的反动军阀和政客看作粪土一般。《后汉书·李固传论》:“其顾视胡广、赵戒,犹粪土也。”万户侯,古代食邑万户的侯爵。 【中流】水流的中央。《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遏】阻止。 作者自注自解 关于“击水”,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关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口头答复外国文书籍出版局《毛主席诗词》英译者说:“这句是指:在北伐以前,军阀统治,中国的命运究竟由哪一个阶级做主?” ✦ · ✦ 长沙是毛泽东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地方,是毛泽东早期革命实践活动的中心。1911年到1925年,毛泽东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1918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前夕,与蔡和森等人发起成立新民学会,这是他革命活动开端的重要事件。1924年底,毛泽东回乡养病并继续开展农民运动,遭到军阀通缉。192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帮助、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准备前往广州。在长沙期间,他重游当年求学时代与同学、朋友常常游览的岳麓山、橘子洲头等地。在橘子洲头,他看着眼前浓烈的秋光,回忆起往日奋斗的峥嵘岁月,感受到“万山红遍”的革命高潮即将来临,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1919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来源 / 中华书局、《重读毛泽东诗词》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张燕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 把时间交给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