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时候,太专注反而让我们止步不前

 fdxerma 2024-09-11 发布于澳大利亚
导读:

在你初读一本书的某个章节或某个部分,而且其中内容涉及数学或科学概念时,先宏观浏览一遍会比较好。不只是看表、公式或图片,还有小节标题、总结,甚至如果章节末尾有思考问题,最好也看看。

来源:笔记侠

在你初读一本书的某个章节或某个部分,而且其中内容涉及数学或科学概念时,先宏观浏览一遍会比较好。不只是看表、公式或图片,还有小节标题、总结,甚至如果章节末尾有思考问题,最好也看看。

这似乎有点反直觉——你还没有真正读过这一章呢。但它的确会为你的思维提供动力。

你会惊讶地发现,用一两分钟预先翻阅,再开始深度阅读,会对思维的组织产生多大的帮助。你正在创造小小的神经挂钩,把思维挂靠上去,这会使把握概念变得更加轻松。

自21世纪初以来,神经学家就已经对大脑中两种思维网络模式间的互相切换取得了研究上的长足进步,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这两种思考状态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将其分别称为专注模式(focused mode)和发散模式(diffuse mode),它们对学习都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大脑会频繁地在两种模式之间不停切换。尽管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你也无法同时处于两种思维模式之中,不过,对有些你并不太关注的事情,发散模式确实可以悄悄地在后台处理。

有时候,你突然一恍神,那就是发散模式现身了。

专注模式下的思维活动对数学和科学的学习必不可少。它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专注模式与大脑前额叶皮层(位置就在脑门正后方)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关。

你把注意力集中到某样东西上,然后砰的一声,专注模式就开启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手电筒发出的光,打开开关,富有穿透力的光柱就打在了你关注的目标上。

发散模式对学数学和科学也同样必不可少。如果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挣扎了许久而不得思路,它会冷不防地提供一个新点悟。同时,它也与宏观视角相关联。当你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发散模式思维就出现了。

松弛状态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与专注模式不同,发散模式看起来跟任何一个特定脑区的关系都不太密切,它更像是“弥散”于整个大脑之中。

通常,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

学习过程中,不同脑区进行着复杂的神经元发放活动,同时两个大脑半球之间也发生着互动往来这说明学习活动可没那么简单,比在专注和发散模式间简单地切换要复杂多了。

还好,在这里我们无须对生理机制做更深的了解,我们要另辟蹊径。

图片

专注模式:一台排布紧凑的弹球机

要理解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我们先来玩玩弹球游戏。(学习数学和科学,打比方的办法真是格外有效。)在那种老式弹球机上,你要拉下弹簧推杆,让推杆击打小球,把它送出去,小球就会随机在那些圆柱状的橡胶弹柱之间蹦来蹦去。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吧。当你专注某个问题时,你的大脑就拉动了思维推杆,然后把一个想法弹送出去。“砰”,这个想法脱弦而出,像弹珠一样在下面左图中的大脑里横冲直撞。这就是思维活动中的专注模式。

图片

在脑力“弹球游戏”中,小球就代表了一个想法,它从弹簧推杆上飞出去,在成排的橡胶弹柱间发生随机碰撞。上图中的两个弹球机就分别代表了两种思考模式:专注模式(左图)和发散模式(右图)。

专注模式意味着我们高度专注一个特定问题或者概念。但有些时候,你会无意中发现高度集中的思维却是南辕北辙:你忙着在脑中某处搜寻答案,而真正的答案还远在大脑的另一边呢。

就像左图中所画的那样,你的“思维小球”在图片上方弹来弹去,与整张图的下半部分遥不可及。的确,思维小球途经的上半部分,有着宽阔的路径。

因为你曾经有过类似的思考,走过这条老路。下半部分则是全新的思维,还从未被踏足。

而右图中的发散模式则容纳了更为开阔的全局视野。如果你要学点新东西,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助你一臂之力。正如图中所示,发散思维让你无法专注解决某个特定问题,但它可以让你离解决办法更近一步,因为在到达任何一个“弹柱”之前,你的想法都经历了一场长途跋涉。

你看,在专注模式里,那些橡胶弹柱排布得多紧凑啊。与之对比,在右图的发散模式中,弹柱之间就分散得多了。(如果你想让这个比喻更进一步,那么可以把每个弹柱看作一小簇神经元。)

专注模式中紧密排布的弹柱能让你更轻松地得到一个确切的想法。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

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你而言既熟悉又轻松。如果仔细看专注模式那张图的上半部分,你就会发现,一部分路径更宽,显得更加“常来常往”。从这段更宽的路径可以看出,专注模式正在遵从你曾练习或经历过的老路子。

举个例子,如果你已经学会了乘法,那就可以用专注模式把数字相乘;或是在语言学习中,你想要更加熟练地掌握上周学过的西班牙语动词变位,可以用上专注模式。

同样,在游泳时,你要练习降低身体位置,从而使前进的动作更加有力,也可以使用专注模式来分解你的蛙泳动作。

当你专注某件事物时,清醒专注的前额叶皮层就会自动沿着神经通路传递出信号。这些信号会奔向与你思考内容相关的各个脑区,将它们连接起来(期乐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ID:qlhclub)

这个过程有点像章鱼把触手伸向它周围的四面八方,去摆弄那些它正关注的东西。章鱼的触手数量是有限的,你的工作记忆也一样,它只能同时处理有限的事物。

通常,你首先会将一个问题逐词逐句地注入大脑,比如读书或查阅课堂笔记。你的思维触手就会激活专注模式。在专心揣摩问题之初,你的思维是集中而狭隘的,小球只会经过挨在一起的弹柱,循规蹈矩地走那些你已经熟悉的路径。

你的思想轻易地在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中乱窜,急于快速抓住一个解决方案。然而,在数学和科学问题中,往往一个极小的变动就会使问题截然不同,这就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为什么数学和科学知识会更难对付?

利用专注思维模式来处理数学和科学问题,通常会比处理语言和人际交往相关问题费劲得多。这也许是因为上千年来,人类操控数学概念的能力并没有进化,并且数学概念往往比传统语言问题更加抽象隐晦。

显然,我们还是可以思考数学和科学的难题,它只是在抽象和隐晦的程度上更高一筹。好吧,有时候那复杂程度可不止高出一点。

抽象是指什么?这样说吧,你可以指着一头正在草原上反刍的活牛,然后把它和纸上的“牛”字等同起来。但你没办法找到一个活的加号来理解“ ”的意思,因为加号背后的概念更加抽象。

至于隐晦,我是指一个符号可以代表不止一种的运算或概念,就像乘号可以代表重复相加。回到我们那个弹球的类比,数学的抽象性和隐晦性会让橡胶弹柱变得软绵绵,你需要额外练习才能增加它们的硬度,这样才能让小球恰到好处地弹出去。

这就是为什么克服拖延对学习数学和科学格外重要。

还有另外一个挑战与数学、科学难题相关,它就是思维的定式效应(类似一叶障目)。在这种效应里,你脑海中已有的,或是最初的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想法或答案。

我们在专注模式的弹球图片里看到过,其中思维弹球最初的走向是图中大脑的上半部分,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却在图中偏下的部位。

在科学领域中,人们很容易陷入这种错误的思考方式,因为你经常会被直觉误导。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你必须得让错误的旧观点“改过自新”。(期乐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ID:qlhclub)

定式效应往往会成为学生的绊脚石。需要得到再训练的不只是你的自身直觉——更不用说你在做作业的时候,有时甚至连找到头绪都难上加难。

思维小球费力地撞来撞去,却总是离正确答案很远——因为在专注模式下,拥挤的橡胶弹柱阻碍了你的思维飞跃到新的位置,而那里可能才是答案所在。

这就是学数学和科学的学生常犯的一个显著错误:还没学会走就开始跑。换句话说,他们没读教材,没上课,没看在线课程,甚至都没问过那些会的人,就开始盲目地做作业了。

这种行为简直是自暴自弃。这跟闭着眼睛不看答案在哪儿,就随机拉下推杆弹出小球有什么区别呢?

了解如何获得真正的解决办法非常重要,不仅对数学和科学问题是如此,生活中亦然。比如,稍微做些研究,稍微多一点自我认知或是自我验证,都能让你离那些靠伪造的科学依据来打广告的产品远一点,免得钱包空空,甚至连健康都赔了进去。

储备点数学的相关知识,还能帮你避免拖欠贷款——欠款不还可绝对是人生中的一段黑历史。

图片

发散模式:一台间距松散的弹球

回想一下几页之前,那张代表发散模式的弹球机插图里,橡胶缓冲器彼此遥遥相望。

这种思维模式会让大脑以开阔得多的视野俯瞰世界,每一个想法在两个缓冲器之间的旅程都要更遥远,对吧?

它把相距甚远的节点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可以从一个想法嗖地飞到另一个看似无关的想法上去。(当然,用这种模式,你就别指望可以思考什么精确复杂的问题了。)

如果你正纠缠于一个全新的概念,或是要解决一个陌生的问题,预先并不存在神经模式为你铺路搭桥,甚至连个指出大概方向的路标都没有。那你就必须深入更广阔的疆域以寻求潜在的解决方案。而发散模式就是这次历险的通行证。

还有另外一种直观的方式来看待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区别:想象从手电筒里打出来的光。专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

而如果你拨到发散模式,光柱会分散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如果你想要理解新事物,那最好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把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直到你锁定了一个新的、更有成效的方法。

如接下来要看到,发散模式有其自由意志,它可不会听话地被打开或是关闭。不过没关系,我们很快就会讲到帮你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的小技巧了。

图片

为什么要有两种思考模式?

我们为什么要有这样两种思考方式?答案可能深藏于生物演化之中。

脊椎动物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并繁衍后代,就要面对两个主要问题。

让我们用一只鸟来举例,一方面,它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从地面上啄取谷粒,获得食物;与此同时,它也必须警惕视野中是否有老鹰之类的天敌出现。

处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任务,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是把它们区分对待。

它可以让一个大脑半球集中注意力啄取食物,另一个则集中注意力在巡视周围环境的危险上。当两个大脑半球倾向于分别完成各自不同类型的任务时,生存下去的机会就更大了。

如果你观察鸟类,就会发现,它们先啄一下,然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上去就像是不停地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