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安全依恋(缺爱)为何难以自愈?

 依恋心理光之泉 2024-09-11 发布于安徽
我们都知道,童年时期的经历对我们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早期互动中,形成了我们的依恋风格,这种依恋风格将深深影响着我们今后的人际关系。但是,为什么那些经历了不安全依恋的人,即使长大成人后,也很难摆脱这种模式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什么是内部工作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概念——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这个概念是由依恋理论的创始人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内部工作模式就是我们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心理表征。这些表征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
内部工作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它不仅包括了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还包括了我们对人际关系的基本假设。这种模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并随着我们与主要照顾者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互动不断塑造和发展。当我们还是孩子时,这些模式可能是无意识地建立起来的,而且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内部工作模式的功能

内部工作模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周围世界的事件。例如,一个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父母的一贯支持和关爱,那么他可能会形成一个积极的内部工作模式,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他人也是可靠的。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经常经历忽视或虐待,他可能会形成一个消极的内部工作模式,认为自己不够好,别人也不值得信赖。

内部工作模式如何影响我们?

这些内部的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包括我们如何建立和维持友谊、恋爱关系以及职场上的合作。一个具有积极内部工作模式的人可能会更容易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相信他人是可信的,自己也值得被爱。然而,一个拥有消极内部工作模式的人则可能在人际关系中遇到更多困难,因为他们可能对他人持有怀疑态度,难以信任别人,或者感到自己不值得被爱。

不安全依恋的形成

要理解不安全依恋的形成,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的概念。前面说了,内部工作模式是在我们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早期互动中形成的,它构成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基础。以下是不安全依恋如何通过内部工作模式形成的几个关键步骤:
不安全依恋的形成与内部工作模式的关系:
  • 内部工作模式是指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世界关系的无意识的认知模式,它是在婴儿早期与主要照料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 不安全依恋是指个体在与主要照料者互动过程中,未能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导致其对自我、他人和世界关系的潜意识认知模式出现偏差。

不安全依恋形成的内在工作模式:
  • 回避型依恋:

  • 内在工作模式:

  • 我不值得被爱。

  • 我不能依赖他人。

  • 我需要保持独立。

  • 形成原因:

  • 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反应不敏感或不一致,导致婴儿感到不被理解和支持。

  • 照料者过度强调独立性,忽视婴儿的情感需求。


  • 焦虑-矛盾型依恋:

  • 内在工作模式:

  • 我不可爱。

  • 我会被抛弃。

  • 我需要不断寻求他人的认可。

  • 形成原因:

  • 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反应不稳定或不可预测,导致婴儿感到焦虑和不安。

  • 照料者过度依赖婴儿,使婴儿感到压力和负担。


  • 混乱型依恋:

  • 内在工作模式:

  • 我是不可预测的。

  • 世界是不可预测的。

  •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 形成原因:

  • 照料者对婴儿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一致、有严重伤害性或过度控制,导致婴儿感到困惑和无助。

  • 照料者自身存在心理问题或创伤经历,影响了与婴儿的互动模式。

综上,不安全依恋的形成与内在工作模式密切相关。不同的依恋类型对应着不同的内在工作模式,这些模式会影响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世界关系的认知和行为。

内在工作模式如何影响后续行为

  1. 信任度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可能在成年后对他人缺乏信任,这会阻碍他们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2. 情绪调节由于早期经验中未能得到充分的情感支持,这些人可能在情绪调节方面存在困难,难以应对压力或情感波动。

  3. 人际关系不安全依恋模式可能导致个体在成人后的亲密关系中遇到障碍,因为他们可能过分依赖他人或过度自我保护。

  4. 心理疾病:不安全的依恋可能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过度依赖或过分疏远的行为,这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人格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

  5. 社会功能:不健康的内部工作模式可能会使个体对新经验和新关系的理解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如学业障碍、社交障碍、婚恋障碍、职场不适应等问题。

  6. 社会心理风险: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各种社会心理风险,如超负荷工作、工作与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不足等,这些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进一步产生负面影响。

  7. 婚恋问题:不安全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可能导致个体在婚恋关系中出现信任问题、情绪调节困难和亲密关系障碍,从而影响伴侣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系稳定性。

通过理解内在工作模式是如何在不安全依恋中形成并影响个体行为的,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早期经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这一点也为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方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帮助那些经历了不安全依恋的人重新构建他们的内在工作模式,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和发展。

不安全依恋为什么难以自愈?

不安全依恋之所以难以自愈,主要是因为它们深深植根于个体的内在工作模式之中。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成为了个体看待世界的方式。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
  • 早期经验的影响不安全依恋通常源于早期与照顾者之间不稳定的关系。如果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回应和支持,长大后就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 情感调节障碍不安全依恋者往往缺乏有效的情感调节策略。例如,焦虑型依恋者可能会过分担心被抛弃,而回避型依恋者则可能通过情感隔离来应对不愉快的情绪。这种调节障碍使得他们难以自我疗愈。

  • 信任缺失由于早期经验的负面影响,不安全依恋者可能对他人缺乏信任,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这种信任缺失会阻碍他们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并减少了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

  • 应对机制为了应对内心的不安和痛苦,不安全依恋者可能会发展出一些应对机制。这些机制虽然暂时缓解了痛苦,但同时也强化了原有的依恋模式,使其更加根深蒂固。

如何改变不安全依恋的内在工作模式?

幸运的是,虽然内在工作模式在我们生命早期就已经形成,但它们并非一成不变。通过心理咨询、系统疗愈等手段,人们可以逐渐识别和调整那些不健康的内在工作模式,构建出安全依恋的内在工作模式。疗愈师可以帮助个体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在工作模式,并通过一系列技术来重塑这些模式,使之变得更加积极和适应性更强。
构建安全依恋的内在工作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体进行自我觉察、反思和调整。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觉察自己的内在工作模式:
  • 回顾自己的童年经历,尤其是与主要照料者的互动模式。

  • 识别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以及它们与童年经历的关联。

  • 探索自己的核心信念,例如“我值得被爱吗?”、“我可以依赖他人吗?”

  • 评估自己的缺爱程度。

2. 挑战负面信念:
  • 寻找证据来反驳负面信念,例如“我有很多朋友和家人爱我”,“我曾经成功地克服过困难”。

  • 与信任的朋友或疗愈师讨论你的负面信念,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 练习积极的自我肯定,例如“我值得被爱”,“我可以依赖他人”。

3. 发展积极的应对策略:
  • 学习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应对负面情绪。

  • 练习自我关怀,例如进行放松练习、冥想或运动。

  • 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与能够理解和支持你的人建立联系。

  • 通过系统疗愈,构建健康有爱的内部工作模式。

4. 寻求专业帮助:
  • 如果您难以独自构建安全依恋的内在工作模式,请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疗愈。

  • 疗愈师可以帮助您探索童年经历的影响,挑战负面信念,并发展新的应对策略。

5.一些额外的建议:
  • 培养耐心和自我同情。改变需要时间,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

  • 关注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失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是值得庆祝的。

  • 相信自己有能力构建安全依恋的内在工作模式。

总之,内在工作模式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心理表征,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如何与世界互动。理解这一点对于改变不安全的依恋模式至关重要。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安全依恋的影响,寻求专业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这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健康的内心结构、更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END. 缺爱是心病之源,有爱是幸福之本。
拓展阅读:大量学员的系统疗愈效果反馈

光之泉老师
微信:12315785
服务缺爱者150000人次
+V免费评估缺爱程度

光之泉老师介绍: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研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市级心理卫生协会法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二十年心理学经验系统学习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图式治疗、EMDR、AEDP、情绪焦点技术、聚焦技术、TA人际沟通等多家流派,并钻研脑科学、神经生物学、进化心理学、认知思维等相关学科。汲取众家所长,整合疗愈缺爱问题的方法思路,通过独家系统疗愈技术,成功疗愈超3000位不安全依恋者(缺爱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