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问答】为什么单身?是有心理问题还是没遇到对的人?|粤靓新娘|大粤社区|广东城市生活社区

 妙泉居士 2015-12-13

  爱灵心理咨询师-张丽萍的回答  :



       你好!从你的问题来看,你已经25岁了,过往曾经有过男朋友,但是,你对过往的两段感情似乎都没有太强烈的情感体验,感觉一直没有遇到心动的人。
    你对自己的这种状态有点不确定和焦虑了,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因为没有遇到真正合适的人。

    和一个人遇上,对TA心动,产生爱的火花,希望和TA建立关系,能够共同建立家庭,生儿育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体验,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但是,要找到一个能真正恩爱、相伴到老的人,却又不是那容易的
    每个人身边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婚姻问题,这些也对个人的择偶观点产生一定的影响。

    爱情的果实是婚姻。从家庭结构的层面来说,这是两个人走在一起,各自脱离原来的家庭,重新组建新的家庭的过程。

    婚姻中的两个人,都带着各自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

    夫妻二人的日常磨合中,承载着两个家族的故事。这些陈旧的故事,看起来已经尘封,但是,却成为潜意识的暗流,在这个新的家庭中,影响着两个人的日常关系。如果足够幸运的话,这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挥积极的作用,他们的内心有稳固的安全体验,虽然意见不同,但这两人能够彼此适应、平衡、包容,持续地维系亲密关系。
    但反之,两个人尽管在相识初期感情真挚浓烈,但真正平静下来,也可能感受到很多的不协调和困惑,这些困惑也往往在不知不觉间破坏关系。这些是能够进入到婚姻阶段的爱情,却也还有很多进入不到婚姻阶段的爱情,有执着,有等待,有戏谑,有恐惧,在复杂的感受中,享受着单身、自已宠爱自己的感觉。

   故事的版本有很多。依恋理论,可以是不同故事版本的一个最初蓝图。

   依恋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爱情的模式,与婴儿时期与母亲的情感互动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依恋系统理论,“个体在婴儿时期就开始建立最初的关系体验和依恋模式,第一个依恋关系为一个人的心智发展提供了最初的蓝图,并形成了人际沟通模式的模板,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我”。从婴儿最初发展的依恋模式有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紊乱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个体,因为母亲的情绪稳定,情感交流与表达较多,婴儿自小能够建立比较安全、稳定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积累的足够丰富,当他逐渐长大时,他也够保持这种安全体验的连续性。在情感的接收方面,他能够体验到相对比较正性的情感,情绪的表达也比较平衡和顺畅,这体现在他和他人之间的交流也是流畅的、不受限制的。在爱情的亲密关系中,个人也是可以放松和稳定的。

   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尽管看上去对于分离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相对而言,他们压抑了在建立关系和分离方面的情绪表达,在人际沟通中相对比较被动,把主动的权利都交与了他人。采用回避策略的成人,他们与亲密关系相关的情绪、欲望及满足都处于未整合的状态,对亲密的回避,限制了他们在深层感受、性的表达及信任方面的发展。

  矛盾型依恋的个体当TA还是婴儿的时候,母亲对他的情绪信号是不太稳定的、不可预测的。由于婴儿得到的是这些很迷惑的反应,TA也就本能地用更明显的方式表达TA的依恋需求,以便获得持续的照料。当长大成人后,矛盾型依恋的成人会渴望亲密和爱,担心是否能够获得爱,总是需要去确认和要求所获得的爱。

   而紊乱型依恋的个体,则是在婴儿时期遭受了巨大的、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创伤,当面对这种“无法解决的恐惧”时,会表现出来这样的策略。这也体现在一些有情绪、情感障碍的成年人身上。

   每一种依恋模式都深切引导着一种关于爱情关系的描述。每个人在特殊的环境下承袭了特定的依恋模式,并一代代地将密码传递下去。

    对于处在十字路口的探索者来说,迷惑、好奇、以及对自身感情生活的探索都是一种持续向前的过程。

     也许故事会发生,也许故事不会发生。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故事中,是因为关系的影响,我们可能勇往直前,或有可能裹足相望。
     无论怎样,在关系中,你自己想处在什么位置,你如何突破,或仅仅享受,这都取决于你对自己当下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