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大自然中一抹温柔的秋色。 金秋时节,点点金黄悄然绽放于枝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吕氏春秋》以“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盛赞芳香馥郁的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将桂花誉为“天香”。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白居易借桂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桂花小巧而不失精致,虽无牡丹之雍容,亦无桃花之妖艳,却自有一番清新脱俗之气。 【1】 咏桂 唐·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金张门:指权贵世家。 这首诗是一首干谒诗,诗人运用对比等手法,讽刺贤愚不分、好坏不辨的附庸权贵之人。 世人喜爱种植的桃李,都被精心培育在权贵之家的庭院里。桃李在春风和煦,争奇斗艳之时,人们便竞相攀折,追逐那条看似通往成功的捷径。 一旦秋风起,寒霜降,曾经绚烂的桃李,便迅速凋零,往日的荣耀与繁华不复存在。 又有几人知道,南山上那无人问津的桂花树,常年枝叶繁茂,绿叶垂荫。在桂花树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何不把高洁的桂树种植在自己的庭院? 李白笔下的桂树,清雅高洁,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洁品质的人。 【2】 霜天晓角·桂花 宋·谢懋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 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 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桂树翠绿的叶片,层层叠叠,好像是用碧云精心剪裁而成,桂叶低垂,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那细碎如黄金般的花朵。 桂花占尽了花中的美誉,它的清香清新脱俗,它的气质优雅高洁,在百花中都无可比拟。 桂花的圣洁已经超出普通的花,它的来历非同寻常。桂花是从天上的月宫生长出来的,它的花瓣上,还带着月宫中的露水和玉阶上的月光。 这首词借物抒怀,直抒胸臆,抓住桂花的神韵,描绘出桂花高洁的气质,作者对桂花的赞美与喜爱溢于言表。 【3】 昨夜 唐·李商隐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鶗鴂(tí jué),即杜鹃鸟。这是一首朦胧诗,此时的李商隐,爱妻已离世,只能陷入无尽的回忆。 不怕子规啼鸣,也不嫌青春易逝,令我深感痛惜的是,流尘充满整个房间,即便点燃蜡烛,房间也变得幽暗下来。 昨夜,站在凄凉的西池边,到处都是寒秋的凉露,寒风瑟瑟,就连月亮上桂花的香气,都被寒冷的夜风吹断。 李商隐在其另一首诗中曾说:“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天人永隔,失去了妻子的诗人,似乎再也闻不到桂花的香气。 【4】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颜色淡黄,但体态轻盈柔美,它在幽静处默默绽放,将淡雅的芬芳留给人间。 桂花无需用浅碧、深红的艳丽色彩来证明自己,它的素雅与芬芳,已经成为花中的佼佼者。 面对桂花的风采,梅花虽傲骨铮铮,恐怕也会心生嫉妒,菊花虽清雅高洁,也不免会感到几分羞愧。桂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秋时节百花之首。 遗憾的是屈原无视桂花的高洁芬芳,竟然不将桂花写进《离骚》,太没有情意了。 这是一首经典的咏桂花词,词人托物言志,桂花高洁的情操,正是词人傲视世俗的写照。 【5】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佳节,诗人与朋友相聚。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层白霜,几只乌鸦栖息在枝头上。深夜时分,冷露悄无声息地降临,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今夜的月亮如此皎洁、明亮,人们可以一起欣赏,只是不知因望月而兴起的秋思,会落到谁家? 诗人中秋之夜望月思远,通过树木、乌鸦、冷露、桂花等景物,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氛围,将对月怀念友人的感情表达得深沉蕴藉。 【6】 咏桂 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相传广寒宫前有一株桂花树,每到中秋,花香四溢。吴刚因触犯天条,被罚去砍桂树,哪知桂树被砍后,瞬间又合起来,历经千年,依旧如初。 后来吴刚把桂树种子传到了人间,于是人间处处桂花香。这首诗即借用了这个传说。 香气扑鼻的桂花,不像是凡尘俗世中种植的,更像是从遥远的月亮上移植而来。 从广寒宫撒向人间的一抹花香,催开了人间的山林,使得漫山遍野开满了鲜花。 这首咏桂诗,简洁清新,通俗畅晓,借用传说,体现了诚斋体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