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关键字写 渐行渐远的美好事物 六上第五单元习作 ![]() ![]() 围绕关键字 写渐行渐远的美好事物 同学们,每个汉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给我们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值得分享。 这次习作我们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关键字,来写“渐行渐远的美好事物”。新六年级同学以批判性的思维,把视角投向我们生活的细节。在他们笔下,那些承载美好情愫的邮票,那些星河灿烂、夏夜流萤,那些碧云蓝天、遍地蛙声虫鸣,还有古老的樟树、朴实的老屋……皆曾经来过却又逐渐消逝于我们的视野。 ![]() ![]() ![]() 关键字:忆 01 再见了,老房子 ![]() ![]() 郑涵月 外公家的老房子是我儿时最喜欢去的地方。 水泥青砖砌成的灰墙和房顶排列整齐的黑瓦片建成了农村最常见的两层楼房的模样,它低调朴实,在空阔的乡间显得沉稳而又安详。长短不一的红砖在房子前围出了一个空旷的院子,里面栽着高高的石榴树、桂花树,春红秋香,绿意盈盈;院子的一角还有一畦小菜地,韭菜、青菜、萝卜……随着季节的更换而交替出现,我对农作物的启蒙就诞生于此。 夜幕中,外公家的老房子在月光的抚慰下显得格外恬静。柔和的老屋在群星明月下构勒出一个朦胧的轮阔,仿佛处于云层之中。晚风吹过虚掩的窗户,鹅黄的窗帘也随之拂动,恍惚带有一丝仙气。外公半躺在阿太留下的老藤椅上缓缓摇晃,长满老茧的手中端一份报纸,时不时回过头来给予我一个慈祥的微笑。 老房子里最有趣的事莫过于“摇桂花树”了。 每到秋天,院子里的那株桂花树就会开出如繁星般的米黄色小花,浓郁的桂香沁人心脾,总会吸引过往的邻居进门来观看称赞,别有一番“自有秋香三万斛 ,何人更向月中看”的情景。当桂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我就会拿着一把撑开的大伞先外婆一步来到院子里的桂树下摇桂花。儿时的我紧抱住粗大的桂花树,小小的手掌与短短的手臂还不足以将桂花树完全抱住,更别提摇了。这时外婆总会笑着走过来,拉住我的小手,并故意轻轻拉下一枝桂花放在我能够到的上方,慈爱地鼓励道:'囡囡,我们一起用力摇,把桂花摇到下边的伞里边好吗?”我看看树下“张着大口”的伞,再瞧了瞧树上一簇簇的桂花,,手上的劲更足了。在外婆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摇呀摇,米粒般的桂花纷纷扬扬地飘然而下,落到我稚嫩的肩膀上,落到外婆的一丛丛白发上,也落进了黑色的大伞里,它们如雪花飘落般优雅,如仙子坠人间般奇美,满伞的桂花汇成了我的记忆,留下了一条抹不去的别致色彩。 后来外公和外婆有了新的住处,老房子出租给了别人,我再也没去过那里。近日,我们散步到了老房子的地方,曾经多么熟悉的老房子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地的泥沙、石尘和狼狈不堪的沟沟渠渠,各种吊机、挖机和铲土机比比皆是,一派忙碌的施工现场看得我胆战心惊,外公家的老房子终究也没能逃过变为“水泥森林”的现实。 在这拔地而起的高楼里再也看不见满天的点点繁星,再也见不到在瓦片上翩翩起舞的雨滴,也不能再去摇曳满树的桂花雨落进我的梦里…… 我的眼圈红了,曾经的老房子倒塌消失了,从此它只能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再见了,老房子…… ![]() ![]() ![]() 02 远去的蟋蟀声 ![]() ![]() 姚思源 我家乡老屋的后山,坡上树木阴翳,草丛茂密。草尖是青的,草中夹杂着蒲公英,黄色的小花像米罗随意撒了几点黄。草丛是蚂蚱、瓢虫、蜻蜓、蝴蝶的乐园。其中,夏夜的蟋蟀的歌声是最为美妙的。 暮色四合,弦月挂空,一颗颗散落有序的星星在天空上闪烁。月光下的一切都静悄悄的,偶然的蟋蟀邈远悠长的琴声,一丝丝潜入夜色。它们各自把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声音细腻、柔和,一声比一声流畅,一声比一声抒情。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有长短不同的曲调,有弦音,有乐音,有强音,有弱音,不需要指挥更无需歌谱。一波接着一波的蟋蟀声,一阕阙,在草丛间飘荡。如山溪潺潺流动一般动听悦耳;如一首优美的歌让人心醉神迷。它们分明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流水,在这夏夜里,谛听着回肠荡气,萦绕耳际的蟋蟀,不知不觉让我陶醉其中,逐渐进入那甜蜜的梦乡。 记忆中,童年最快乐的莫属捉蟋蟀了。 没错,就是捉蟋蟀。现在城里的孩子们大概没有几个逮过蟋蟀的。而我和小伙伴们总盼着天黑。晚上,带着蟋蟀竹筒,打着手电筒,去草丛的犄角旮旯处捉蟋蟀。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 蟋蟀分为两种,唱得好听的尾巴分为两叉,我们管它叫蛐蛐儿;叫声难听的个儿大,尾巴分成三叉,叫三尾巴腔子油葫芦,不招人待见。黑夜里,蟋蟀的鸣叫犹如大合唱一般,但我们仍能分辨出来哪些是蛐蛐儿,哪些是“三腔子”。我们听音辨位,几乎每天晚上都能满载而归。 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可它不爱吃。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爷爷笑笑,得意极了。 但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以及乡村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家后山草丛被铲平,倒矗立起几幢样式新颖的洋房。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再次回到自己的老家,夜晚需要细心分辨,才能勉强听到几声蟋蟀微弱的鸣叫。我想,如果蟋蟀真的消失了,我老家还能拥有什么?失去蟋蟀鸣叫的乡村宛若失去了灵魂,失去了自然的灵动。 当我正在思索的时候,突然一只蟋蟀发出了声音,声音十分沉重。那是多么久远的一声蟋蟀声! 啊!那远去的蟋蟀声,我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听到你啊! ![]() ![]() ![]() ![]() 03 夏夜,不能没有萤火虫 ![]() ![]() 王奕诚 小时候,我住在外公家。一个离月亮最近的小村庄。 每当月光柔柔地洒下来,整个村庄就像一个酣睡在摇篮里的婴儿。月光白茫茫的,整个村庄也如婴儿肌肤般晶莹明亮。风儿轻轻拂过的时候,藏在草丛里的萤火虫便悄悄漫了出来。 它们的身体完全和夜空合为一体,唯一能看见的只有它尾部的一星灯火。灯火轻若浮光,晶莹如水晶。近似雪白,集结起来却是敞亮的蓝。那闪闪烁烁的幽光,在黑峻峻的夜晚尤其神秘。一团团,一簇簇……在田野,在草丛,在河边……翩翩起舞,莫不是天际中的星星洒落到人间?田野上,草丛里,小河边……啊!都是它们的舞台,它们在尽情地舞啊,舞啊……一群流萤用生命的热情在舞动,四周的草丛、树木在萤光中斑斑驳驳,扑朔迷离。写出“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杜牧实在是个妙人,流萤的“流”字,将其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出来。 小小流萤,在四合的暮色里,欢乐地展开翅膀。它不是太阳,它也不是月亮,但它点亮了自己的灯,冲破了黑暗的束缚。它微小,却并不渺小。小小萤火虫像舞者般聚起再散开,散开再聚拢,耳膜里的蛙鸣此起彼伏,而那隐约的村庄、模糊的田野,黑的兽脊似的山峰,在夜色里不再诡异,反而添了几分壮观、神秘,激起年少的我无限的遐思。 夏夜,最有趣的当属捉萤火虫。 我和外公全副武装,网兜、玻璃瓶、手电筒都得带上。外公领着我,离开大路,绕过村边的池塘,站在林子旁。这儿,萤火虫飞来舞去,有如从一炉钢水里溅起来的火星儿。等萤火虫向我的方向飞来,我就用网兜奋力一挥,那些拖着长长尾光的萤火虫们,一闪一闪地扑进我的网兜,我小心地把它们装进透明的玻璃瓶里,将扎了小孔的盖子拧好。那个夜晚,在被窝里,我看见了另外一个神秘的世界。 渐渐地我长大了,来到了城市,每每仰望星空,总感觉少了一些什么。苍白的月光下是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在钢筋混土的丛林里只有黑黢黢的天,零零散散的几点星,没有虫鸣,也没有蛙鼓,萤火虫更是销声匿迹,吞噬着一切。不知不觉,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它在夜空中漫天飞舞的画面…… 萤火虫,在没有星星的夜晚它们是天上的星星,在有星星的夜晚它们是落在凡尘的星星,人们寻找它们也就是在寻找我们自己。 夏夜,不能没有萤火虫。 ![]() ![]() ![]() ![]() ![]() 关键字:想 04 天 梦 蓝 ![]() ![]() 张可言 看庭中花开花落,任天边云卷云舒,念天边淡蓝清澈。 ——题记 天上的蓝像混入了纯白的奶油,淡而又迷茫,那片大蓝去了哪?遮掩于无路丛林般的钢筋水泥中?还是被烟火气“给迷了眼? 到底去了哪里呢? 记得童年的乡村,从窗口望出去,一块透明的蓝天像一块丝手帕,蓝天上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纱巾上的花朵。几只灰黑色的鸟“呀呀”时叫唤着飞起,像镶嵌在天上的丝线。提着裙子走下去吧!你会偶遇一场花的约会。一路上走走停停,目光在悠远而又深遂的蓝天注视。天像一张无边的大幕,笼罩着一望无际的田野。朵朵白云,仿佛平静的大海上鱼儿荡起的白色水花。突然,一缕浓浓的馨香由远及近,扑面而来。循着花香按捺着内心的激越,转过一条幽深的小路,和花开的盛宴迎面撞了个满怀。迎风怒放的花丛合着蓝天凑成了“碧空万里云花绽,素雅是轻灵上九天。”的场景。 穿着一条白裙,半蹲在花丛,闻着花香,望着碧蓝的天空,阳光正好洒在脸上,我像被太阳晒化了,迷迷糊糊中,我想做一朵像羽毛一样薄的云朵,飘浮在空中,何其浪漫? 再换上一条长裤,让我们体会放纸鸢的快意吧! 我扯着风筝线,撑着风筝,在绿意叠翠的大地间奔跑,直到放起来时,松开线,一只手遮着眼睛,阳光在我的指尖流过。 隐隐约约,我看见了蓝缎似的天空。平整的铺着,鲜红的风筝像飞鸟一样嵌在天上,惹眼极了!风是它的旅行车,有着自己的目标;是那世界的尽头,又一阵风吹乱了蓝天,吹笑了风筝,热情似火的它伴随着风,去了,飞去了!我放下手,天空的全图也展开…… 如今,恐怕没有了乱飞的飞筝与盛开的花,也没有了亮蓝色的天空之景。 抬头望向的天,带着的是迷茫的灰色与凉心的白,再无碧水的蓝色,日复一日,阴霾雾天越来越频繁。 都是那一片天,可都是那么蓝吗? 是什么让天空开始染上了灰色,失去了蓝色? 一个失去了湛蓝色天空的世界,是谁在默默悲哀? 想蓝,梦蓝。欲将天空染上蓝。 ![]() ![]() ![]() ![]() 05 消失的蟋蟀之鸣 ![]() ![]() 周 寻 在童年,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声声的蟋蟀之鸣了。 大小我在老家长大。因为靠近高山,秋天的夜晚,便会爬上高山,来听那“乐手”动听的歌唱,看着月亮透过树荫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地飘落,在草坡和湖面上拥挤。然而,在这寂静的山林中,那粗壮的大树上,总是有几只“小家伙”便开始放声歌唱,那声音期初是微弱的,继而清晰起来,仿佛是天地间唯一的生命气息,那声音契合了诗句中所写的”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这鸣声实在沁人心脾,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在记忆中,最有意思的还要属斗蟋蟀。约上几个好友来到山中,来找自己的“队友”。很快我就找到了一只威严的蟋蟀,这只蟋蟀遍身黑色,它的头部还长着一对硕大的眼睛,头部下面还有一对巨大的颚。它有六条腿,前四条腿细的像根针,后腿却很强壮,下部还有很多尖尖的倒钩,它的屁股后面还有两根肉刺。很好,这只蟋蟀便叫“蟋蟀将军吧! 我将它放进一节竹笼,按下卡片式的挡板,这下,它只能乖乖地呆在这一方小天地了。将其不断用草拨弄,果然,“蟋蟀将军”变的更威武了! 斗蟋蟀比赛开始了,我抽调挡板,用草轻轻拨弄一下它,它便两只后腿就疾速地向后蹬向前面去与他的对手搏斗。不一会儿,他便占上锋,对着对手一顿拳打脚踢后,对手倒下了,它获得了胜利。 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位“蟋蟀将军”请进竹笼,不断地用小草轻轻抚模它的身体。它的胡须正在摆动,它的腿一动不动,似乎享受太阳的照耀,它的鳞片在阳光下闪动着专属于它的黑色光辉。 走在乡路上,那蟋蟀声都随处可闻,那叫声虽动听可又充满了愁绪,令我想起了诗句“任是银事清笛,不堪处、亦惹愁肠。”那年少的我不知愁滋味,只觉蟋蟀之鸣是乡间夜晚的标配。 可是,现今,走到城市的道路上,却再也听不到那记忆中的蟋蟀之鸣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轰鸣,跳广场舞的喧闹,装修的噪音…… 到了山间,也很难再寻到那些遍身黑色的蟋蟀了,那些叫声只能从诗句和记忆中去思念和回忆了。 我幻想着,有一天。蟋蟀之鸣还能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山野中,依能听到那些悦耳却带着丝丝惆怅的蟋蟀之鸣,去感受那童年时的那自然的快乐。 真的远去了吗?那几声蟋蟀之鸣? ![]() ![]() ![]() 关键字:叹 06 夜 空 ![]() ![]() 陶祉宁 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回老家,说去看那里的天空,有繁星明月。我很好奇,心想:天空还会有不一样的吗? 我的老家在海边,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天空是空灵的深蓝。每当太阳落下,月亮升起时,繁星便点缀了那片浩瀚天空。 那是多么独特、绝伦的一幅画卷啊!在夜幕中,无数颗耀眼的星星,分散开去。群星的位置也是多么精妙啊,像是一台精密的计算机,精细而严谨地算出来的一样,不失高贵,也不失原本的朴实,不禁让当时的我大为震撼,甚至一度怀疑是外星人的“排兵布阵”。月光和繁星洒下了点点丝丝的光辉,照耀人们,照耀着大地,给世间万物都渡上了一层银光。如果说这些是一幅画,那么他的画师已是超越人间所有画师的级别了。 树上传来一声凄美的鸟叫,于是又勾起一阵悲叹。 ![]() ![]() ![]() ![]() 07 流 萤 飞 舞 ![]() ![]() 许宁翀 曾经的盛夏夜晚,天上繁星璀璨,人间流萤飞舞,那是多么美丽,多么震撼啊! 曾经的盛夏夜晚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村庄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静谧而和谐,像一个安稳睡觉的孩子。萤火虫在树林草丛中闪闪烁烁飘忽不定极其神秘。它努力的发光,与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光彩汇聚,共同展现宇宙的奥妙和大自然的神奇。就像李白《咏萤火》中所描绘的:“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在曾经如此美好的夜晚,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尾巴上闪着幽幽绿光,从林间飞了出来,在一片草地上汇聚。小小的柔和光点像一盏盏的明灯,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它们用生命中最旺盛的活力在舞动,四周的草丛、树木在萤光照耀下斑斑驳驳,甚是神秘而壮观。 一群群萤火虫像舞者般聚起再散开,这个场面宛如仙境,美不胜收!萤火虫惊动了小昆虫们,渐渐地一声声虫鸣加入进来,默契的合奏着美妙的小夜曲。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亮如白昼的霓虹灯,只有这精彩绝伦的大自然演绎的舞台剧。这是记忆深处曾经的盛夏夜晚啊! 而现在,很少看到萤火虫那闪着微光的身影。萤火虫在乡村绝迹了,萤火虫到底去哪了? 原本的村庄都变成了一座座钢筋水泥。大片大片的树木被砍伐,变成了家具纸张,只留下了光秃秃的树桩;河道里到处是垃圾,臭气熏天;天空中飞鸟形单影只、田野里的蛙声寥寥无几。钢筋水泥刺进了大地母亲的身体里,我们丢失了那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家。再也看不到萤火虫飞舞,再也听不到昆虫的合唱,再有没有“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的那种幽静与闲适感。只剩无数个充斥着霓虹和噪音的夜晚。 叹,盛夏之夜,再也没有遇见过萤火虫! ![]() ![]() ![]() ![]() 08 再见,麻雀的身影 ![]() ![]() 刘宝莲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奶奶家的后门就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成片成片的小竹林和漂着绿色浮萍的小池塘。奶奶家周围大树环绕着。这时候我就盼望着麻准的到来。 麻雀可谓是“夜暮钻岩窦,秋来不远迁”的鸟啊!所以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它。你瞧,麻雀的头部,那是一幅精致的画卷。黑白分明的眼睛如同两颗宝石,闪烁着机警的光芒。头顶的羽毛呈深焗色,犹如一顶皇冠威严而庄重。麻雀虽没有凤凰那艳丽的羽毛,也没有夜莺那动听的歌喉,但在我心中,麻雀永远是最可爱的。 春光时分,正是麻雀最多的时候。有时它们轻轻掠过池塘的水面;有时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有时呼啦啦,叽喳喳地在从枝头上和我的头顶上飞来飞去,让我觉得有麻雀的季节是有趣味的,也让人感受到了它们“身轻绕树旋,何用入云天。”的那种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 逢秋,房间外就荡起丰收的歌谣。 麻雀也忙碌起来了,来稻田里偷稻谷吃。这种时候只要遇到好天气,奶奶就会把丰收来的稻谷摊在院子里晒,这可是麻雀偷吃的好时机,奶奶总会温柔地带上一句:“宝,麻雀来了,你要赶走哈!”我却兴奋地看着它们站在屋檐上的电线杆上,三五成群地并排坐着,交头接耳,不知商议是何题?突然一只胖墩墩的小麻雀飞下来,我没有赶走它,而是待在一旁静静地看。 麻雀啄食的样子十分可爱,先用嘴衔起一颗谷子,然后脖子一伸吞下去。小家伙偷吃几粒谷子后,见我没有赶走它,开始嚣张地向同伴呼唤。这一呼唤可不得了了,眨眼的功夫黑压压地一群麻雀已经飞到谷堆上啄了起来。奶奶见了也只会嘀咕一句:“唉,这孩子……。” 大人虽然不舍得谷子,但看小孩子们喜欢麻雀,也会纵容我们一下。小木棍支起一个大箩筐,在小木棍上拴一根五六米长的绳子,下面撒点谷子或小米,然后牵引着绳子躲到房门的后面,一边屏住呼吸,一边观察麻雀的动静,还一边盼望着麻雀早一点来觅食。这也是我童年的一种快乐。 随着时间的流逝,奶奶家门口的稻田也越来越少,池塘里的水已经污浊不堪,周围弥漫着工厂呛人的浓烟。每每回去已经看不到成群的麻雀了。 现在的我只能在橱窗里看见那些麻雀的玩偶。它们虽然做得很逼真,但原比不上在电线杆上蹦蹦跳跳一只只鲜活的麻雀。没有了麻雀的一年四季,没有了叽叽喳喳的声音,没有了与它偷稻谷时的斗智斗勇,也让我的日子变得空虚,无聊。真是少年见雀悲啊! 再见了吗?我那熟悉的麻雀的身影? ![]() ![]() ![]() ![]() ![]() 关键字:寻 09 邮票去哪儿了 ![]() ![]() 刘栩娇 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许多传统的事物都在逐渐消失,邮票就是其中的一个。邮票,曾经是人们寄信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思念和情感,穿越千山万水,送达亲朋好友的手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邮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回望过去,邮票承载着特别的文化意义。外祖父喜欢集邮,他经常捧着他的宝贝集邮册给我看,一页一页翻看,里面有:绕群山飞舞的万里长城,有像彩虹降落的长江大桥,有玲珑俊秀的苏州园林,有壮丽巍峨的布达拉宫,有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还有出自古都的唐三彩……每一张邮票都那么赏心悦目,浓缩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不用走出家门,就能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难怪老舍先生曾经说过:“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我心中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原来邮票是传承文化的桥梁呀!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成为人们沟通的主流方式。这些数字通信手段以其无与伦比的高效和便捷,迎合了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渐渐地,虽然邮票的作用被人们所遗忘了,但一方邮票寄寓的浓浓乡愁和家国情怀仍让人潸然泪下。杜甫在《春望》中吟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张籍诗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读着这些诗,一种愁绪,两种惆怅顿时涌上心头,原来邮票是情感交流的媒介呀。 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也慢,人与人的交往可能要走遍万水千山;现在的生活很快,动动手指便与世界相连。但慢下来,很幸福。 每次旅行时,我都会买一些明信片,把它们寄给好友。把明信片铺平,铜板纸上有淡淡的花纹,有景点的标志建筑,那是我精挑细选的结果。找出钢笔,一字一画地写上思念,有时候,需要想想,应该如何表达。有时候,自己也会被其中的妙趣逗乐。盖上邮戳,塞进邮筒,想象着朋友打开信纸后,会以什么样的表情读明信片,想象着朋友也跟我我一起旅行,心中也会洋溢着一种温暖。 慢慢地写一封信。需要一方砚台,需要慢慢地磨墨,需要慢慢地运笔。慢慢地想,慢慢地酝酿情绪,慢慢地琢磨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方式,一圈圈地磨着墨,思绪也就慢慢地分泌出来。看着清水渐渐地,变得像糯米粥一样稠厚,笔墨走书,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写。然后在翰墨飘香的信封上,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情感的火候就到了。 现在,我喜欢坐在外祖父旁,聆听他诉说关于邮票的点点滴滴,分享每一枚邮票背后的历史与故事。邮票承载着一份美好的情愫,如一枚小小的种子,暗暗地播种在我心里。 可遍寻我周围的生活,承载着思念和祝福的邮票却很难寻觅到它的踪迹。它去哪儿了?难道只能成为人们的记忆吗? ![]() ![]() ![]() ![]() 10 我寻迷人的鸟啼 ![]() ![]() 王孜浩 鸟啼,总能让疲惫不堪的人打起精神,能让睡梦中的人清醒,能让无聊的人仔细聆听。 山中的鸟啼是柔美的,是悦耳动听的。当东方开始泛起鱼肚白,阳光普照大地,照出了周围绿树成荫的树木,清澈的河流,连绵起伏的大山,黑瓦白墙的小木屋,也照出了朴实无华的农村人。人们开始渐渐活动时,昆虫,鸟儿也开始活动了。眉心有着一道白痕的画眉,头上顶着高高的花冠,拖了长长尾巴的木石雀,绿背的黄莺,红嘴的相思,斜飞的鹧鸪,直落的云雀,象征着秋天的大雁,无不让我着迷。 当第一声鸟叫响起时,大地苏醒了——河溪欢快流淌,青草绿蔓沟崖,野花开遍山岗,路边的梧桐树正开着一树紫色的花朵,在微风中播散甜甜的香气。农民们早早地去干农活,我们也要去上学了,鸟啼,像一个天然的闹钟一般,清脆,悦耳,提醒人们开始一天的工作。听着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它们的叫声,树林懂,大山懂,我也懂,这叫声总能让人思绪万千。 听春鸟鸣于春朝,闻秋虫于秋夜。当天空逐渐暗淡,夜虫开始苏醒,鸟儿也要回到巢穴了。一时间,总有几只鸟在天空飞翔,总有几只鸟在枝头跳跃,总有几只鸟在地上蹦跶。这时候,鸟儿也打开了它们的歌喉,这或许就是给农人最温暖,最舒适的回家之歌吧! 这是一个静谧的乡村之夜。 月亮一出,深色的天幕就淡去了,就像主角的出场让我们忽略了背景。月光穿透夜晚凉凉的空气直抵地面,一切便沐浴在如水的月光里了。山、树也如清水浸润般的朦胧了。很静。却有响声。声音怪得让你无法辨别。它源自哪里?大约一只夜行的刺猬踏翻了一块石片。一只小狗惆怅或兴奋地哼叫了一声。一片刚刚在夜露中舒展开的莴笋叶子轻轻地和它旁边的一片摩挲了一下……总有那么几声夜行飞鸟的鸣声,穿越黑黝的田野,冗长的木桥;穿越零星的狗吠,高远的瓦舍,打破了夜的宁静。 但,世界在悄悄变化,鸟啼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在城市中,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城市的夜晚,变得繁华。夜市,也成为了人们购物的天堂。然而树木也渐渐变得稀少,鸟儿生活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鸟儿被困住了,变得不爱啼叫,即使叫两声,我们也能从中听出鸟儿的无可奈何,疲惫。是啊,我们有多久没听到鸟儿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 穿过钢筋水泥的丛林,找寻你的踪迹。你在哪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鸟啼? ![]() ![]() ![]() ![]() ![]() ![]() ![]() ![]() 后记 ![]() 年岁辗转,万事蹉跎。高楼林立,霓虹起伏,我们奢侈地在一座座灯火通明的不夜城中罄尽光明,却又对那水墨淋漓的黑夜充满幻想;我们快手如飞地在键盘上敲下一行行文字,感受灼灼科技之华,却又怀念尺素中的娟秀墨迹和脉脉温情。当我们的心底不再流淌乡间汩汩的溪流;溪畔不再是摇曳的芦苇,数点流萤;脚踏的这片大地不再是覆盖着更多肥沃湿润的芳土时,我们才会记起岁月中的“美好”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