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组建:规模适配是关键 ![]() 曾国藩对军队布局的思考蕴含深意。他统领的六军分布有序,塔公、罗山、次青各领其部,已然成形。但赵玉班带领的五百湘勇却面临困境,单独成军难以自立,依附其他部队又存在距离、气类不合以及口粮难接济等问题。 “玉班之勇,可不必来。玉班一人独来,则营中需才孔亟,必有以位置之也。” 这清晰地告诉我们,在团队组建时,不能只盲目追求数量,更要考虑规模的适配性。就如同机械部件,不匹配的拼凑只会让运转磕磕绊绊,只有合适的力量整合,才能让团队高效前行。 辅助角色:小角色有大能量 ![]() “此间自水师小挫后。急须多办小划以胜之,但乏能管带小划之人。若有实能带小划者,打仗时并不靠他冲陈。只要开仗时,在江过攒出攒入,眩贼之眼,助我之势,即属大有裨益。吾弟若见有此等人,或赵玉下班能荐此等人,即可招募善驾小划之水手一百余人来营。” 在军队水师受挫后,曾国藩急需能管理带领小划的人,这些人无需冲锋陷阵,只需在江上迷惑敌人、助涨声势。 这让我们看到,在团队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辅助角色,只要我们善于根据实际作战(工作)需求去发掘他们的特殊技能,在关键时刻他们同样能发挥关键作用,为团队的成功添砖加瓦。 人才选拔:多元考量识真才 ![]() “辅卿而外,又荐意卿柳南二人,甚好!柳南之笃慎,余深知之,惠卿亮亦不凡。余告筱辅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又嘱其求润帅左郭及沅荐人,以后两弟如有所见,随时推荐,将其人长处短处,一一告知阿兄,或告筱荃,尤以司劳苦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曾国藩在人才选拔方面见解多元而深刻。他推荐意卿、柳南等人,深知柳南的笃厚谨慎,也相信惠卿的不凡。 他告诉筱辅观人之法,以有操守、无官气、条理清晰、不夸夸其谈为主要标准,同时强调吃苦耐劳是办事的根本。 这充分说明选拔人才要注重多方面的品质,有操守、务实、能吃苦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而且,人才的成长虽有一定客观性,但在管理和教导中仍要强调主观的努力和勤奋,不能把一切都归于命运。 事务管理:务实高效创佳绩 ![]() “文辅卿办理厘金甚好,现在江西厘务,经手者皆不免官气太重。此外则不知谁何之人?如辅卿者,能多得几人,则厘务必有起色。吾批二李详文云:'须冗员少而能事者多,入款多而坐支者少。’又批云:'力除官气,严裁浮费。’弟须嘱辅卿二语,无官气,有条理,守此行之,虽至封疆不可改也。有似辅卿其人者,弟多荐几人更好。” 文辅卿办理厘金事务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事务管理中人才的关键作用。在江西厘务中,官气太重的人比比皆是,而文辅卿的无官气、有条理使得事务办理得井井有条。 这就告诉我们,在事务管理中,务实高效的做事风格极为关键。这样的人才对于改善局面有很大作用,并且这种优秀的做事原则无论身处何种高位都不应改变。 团队管理:隐患人员早处理 ![]() “杨镇南子哨官杨光宗,头发模而盘,吾早虑其不驯。杨镇南不善看人,又不善断事,弟若看有不妥洽之意,即饬令仍回兄处,另拨一营与弟换可耳。” 在团队管理上,哨官杨光宗的例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杨镇南之子杨光宗头发蓬乱地盘着,曾国藩早虑其不驯,加上杨镇南不善看人、断事,对于这样不好管理、可能带来隐患的人员,就应及时调整,避免影响团队整体的和谐与效率。 将领之重:优秀领导定成败 ![]() “周凤山现在省城,余飞札调之来江,盖欲令渠统一军,峙衡统一军,一扎老营,一作游兵,不知渠已接扎否?望沅弟催之速来,其现在袁州之伍化蛟黄三清,本系渠部典,可令渠带来也。” 曾国藩对周凤山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优秀将领的渴望。他飞札调周凤山前来,欲令其统领一军,这背后是他深知人才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只有拥有优秀的将领,才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 这一点在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无论是军队还是企业、组织,优秀的领导者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曾国藩的用人理念在今天依然能为我们的团队管理、人才选拔等方面提供宝贵的借鉴。 我们学习《曾国藩家书》,积极汲取古人智慧,精心打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卓越团队,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好了,今天的内容讲到这里。到此,我们读完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 明天,我将一篇文章来做个总结。 敬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