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莫名被人误解,拼了命地想要解释,可到头来却是越描越黑; 面对别人的请求,明明也想拒绝,可就是不知如何开口; 因为性格的原因,常常一不小心就让自己陷入困境…… 我们总以为老实本分、以诚相待,就能换来别人的真心,可有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 人际交往中,有太多隐藏的规则,如若不能洞悉,就很容易吃亏上当。 尤其是下面这4种社交暗亏,是老实人最容易踩中的坑,希望你永远也别中招。 ![]() 过度自证 莫泊桑的小说《细绳》中,讲了一个荒唐又扎心的故事。 奥什科纳是一位农民,他赶集时捡到了一根绳子,心中窃喜,可以省下买绳子的钱了。 可不久后,警察就带走了他。 原来,有位商人恰巧丢了钱包,而有人举报说是农民捡走了钱包。 老实的农民连忙把捡到绳子的经过详细交代了一遍,警察也将其放了回去。 可众人依旧把他当作小偷,一口咬定他把钱包藏了起来。 奥什科纳感到十分委屈,一遍遍地向众人解释说明,然而大家还是不信。 直到第二天,有位雇工把钱包还给了失主。 奥什科纳以为自己终于能洗清冤屈了,可人们又觉得,还钱包的小伙子一定是他花钱雇来的。 农民彻底绝望了,他觉得别人看他的眼神,就像是看一个狡猾的小偷。 郁郁寡欢之下,他得了一场重病,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生活中,或许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境遇: 明明是凭本事升职,但偏偏有人说你是走后门攀关系上位; 和人产生了冲突,你原本是受害的一方,却被当成是施暴者。 任凭你如何辩解,好像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其实人来世上走一遭,被误解是常态。 倘若每一次误解,都要费尽心思去自证,那么只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三毛有句话说得好: “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 永远也不要掉入“自证陷阱”,信你的人无须你证明;不信你的人,即使你说得再多也是白费力气。 你的人生不会因为谁的认可而圆满,与其拼命寻求别人的理解,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屏蔽力,隔绝外界那些无用的干扰。 ![]() 不懂拒绝 毕淑敏说: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不懂拒绝的人,注定要百事缠身,最后在日复一日中累垮自己。 高分剧《今日宜加油》中的李天然,就深受其苦。 在单位,他永远是一副老好人形象,对同事的要求几乎照单全收。 常常埋头工作时,同事就扔给他一份资料,让他校对;或是请他优化一份方案、汇总某项数据。 他虽然也不情愿,但每次都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于是,他不仅上班加班加点,下班也忙得不可开交。 面对这些事,李天然感到烦躁不已,直到一位朋友告诉他,不要剥夺自己拒绝的权利,不断地妥协和迁就只会让自己变得廉价。 李天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同事的肆无忌惮,都是他“默许”的。 后来,同事再找他帮忙时,他不再一口答应,而是学会了拒绝,他的日子也开始变得清静了起来。 现实中,或许不少人会像李天然一样,常常太顾及别人的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为了维护所谓的关系,不惜把自己放低到尘埃里。 可你知道吗? 你的“来者不拒”,是对别人无底线的纵容,长此以往,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一味妥协换不来别人的尊重,百般隐忍也等不到外界的理解。 不如提升自己的“拒商”,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主动权,不再被任何人轻易拿捏。 ![]() 不敢争取 一位叫李睿的博主分享过一段亲身经历: 他是一名程序员,在一家公司已经工作5年了。 然而,技术过硬的他,却因性格比较被动,始终得不到提拔。 有一次,公司在筹备一个项目,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李睿暗地里调查了一番,发现自己的能力完全符合要求,且远超其他同事。 于是他便蠢蠢欲动,心想只要拿下这个项目,升职加薪的愿望就能实现了。 但他又不好意思主动争取,觉得那样似乎显得太过功利,便开始坐等机会上门,以为自己是“最佳人选”,领导早晚会找上他的。 结果,几天后,领导把项目交给了一位新同事。 原来,这位新同事连续一周在领导面前表态。领导看他干劲十足,就把项目给了他。 李睿悔不当初,只恨自己没有争取。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如此,你不主动出击,大概率就要错失良机。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就是敢于争取的典型。 当年竞选广播台台长时,他虽不是最优人选,但整个现场只有他举手争取。 应聘主持人时,他错过了面试时间,但刚好别人没通过面试,他便主动联系了制片人,这才成功当上了主持人。 因为他的主动争取,才让事情有了转机。 人来世上走一遭,总有一些人和事,是你特别想留住的。 可命运从不会把他们主动送到你的手里。 倘若你习惯退缩,那么人生中的万般美好,都会离你而去。 唯有主动朝着目标出击,才会得到好运的垂青。 野心和梦想从不是贬义词,主动争取也不是什么功利的事,而是把生活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 轻信于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道理你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永远不要轻信于人。” 的确,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轻易就交付信任和真心,只会让自己输得一败涂地。 很多网友在评论区大倒苦水: 有人说,他刚工作时,因履历很好,颇受领导赏识。 一位同事自告奋勇,要带他熟悉工作并融入团队。 他见同事为人友善,便很相信对方,可结果不仅没有融入团队,反而被团队排挤了。 原来是这位同事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表面上和他交好,背地里四处抹黑他。 久而久之,领导信以为真,就把他边缘化了。 还有人说,她被朋友拉着做服装生意,对方拍胸脯保证,收益肯定不菲。 她念着多年情谊深信不疑,把所有积蓄拿出来做启动资金。 可到了广州后,朋友却没了音信,只留她一个人在异乡的酒店里。 还有一位叫@苦禅的网友说,他因为轻信朋友,答应做借款见证人,结果成了债务担保人,莫名其妙负债四十多万,连房子都抵押出去了,现在还是一身的债务。 想起东野圭吾的一句话:“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并非真心就能换真情;也不是所有善意,都能换来同等的回应。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有些天真,别人稍微一示好,我们就把对方视为知己,信任有加。 可信任就像一把刀,一旦你给了别人,很可能就会成为他伤害你的一把利器。 所以很多时候,不要将自己全盘托出;关系再好,也要记得保留三分戒心。 最清醒的社交姿态莫过于:知道的不全说,听到的不尽信。可以付出真心,但也要保护好自己。 ![]() 在这尘世间,没有人可以与世隔绝,活成一座孤岛。 谁也免不了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在人际交往的路上,我们谁也无法确保,所遇之人皆是良善之辈。 虽然害人之心万不能有,但防人之心断不可无。 请务必警惕那些社交场上隐藏的陷阱: 任何时候,都不必向旁人自证,清者自清,何须去介怀外界的闲言碎语; 面对那些无理请求,无需心软,要知道,舍得让你为难的人,永远不值得你委屈自己; 机会来临时,只管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而非羞于表达自己的“野心”; 无论和谁相处,可以真心相待,但绝不能轻信、尽信;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记得为自己留有余地。 愿你修得一双慧眼,规避余生路上所有的社交陷阱,再也不吃暗亏,在生活的道场里活得更加游刃有余。 ![]() 作者:金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