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朋友让写一篇关于发烧感冒的总结,说实话这个题目太大。 医圣张仲景的太阳病篇,占伤寒论50%以上篇幅,一个小小的发烧感冒,中医分的特别细,我就斗胆试着总结一下,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先说大的分类,阴阳。 感冒发烧,大多是阳证范畴,但也有阴证范畴。 阳证,指机体能量充足,对疾病反应激烈,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能量足,有力气打仗。 阴证,机体能量不足,对疾病反应衰沉,延绵不断,因为能量不足,打不起仗,和疾病是持久对抗状态。 如何判断阳证还是阴证?最准确的,是从脉象上。 血管里血液充足,有力,说明能量足,阳证。 血管里血液不足,按之无力,细小,说明能量不足,阴证。 就好像河流,水多,充足,有能量。水少了,河床下沉,细小,干涸。 血管里血液的充实度,就好像你打游戏的人物血量,血量多肯定厉害,能打,血量越少,自然不行。 面对疾病,人体很聪明,会自己安排如何打仗,这是老天爷赐给人体的自愈系统。 能量足,当然要拒敌于外,不让敌人入侵。 能量少,当然要先保住内部皇城内脏,敌人外围入侵,能力不足,抵抗不激烈,因为大部分兵力要先内守。 大多数发烧,为阳证,而且烧的温度相对较高,因为打仗激烈。 大多数阴证,不发烧,只表现为流鼻涕,咳嗽,浑身疼等,就是发不起烧。当然有例外,阴证也有发烧的,只是温度不会太高。 阳证的思路,能量既然充足,那就直接开干,尽快消灭敌人。汗法,其实就是泄法,是会损耗阳气的,因为打仗激烈嘛,自然兵力有损耗。 阴证的思路,既然能量不是特别充足,那就别那么猛,先内守,温阳,养足兵力,打仗是辅助,养兵是主题,所以阴证不可发汗,这个不可发汗,指的就是不能像阳证那样,去霍霍自己的兵力,要省着点用,要多养阳气。你得先有兵,才能谈打仗。 有了思路,我们谈方子。 阳证: 1、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阳证,这时可考虑桂枝汤。桂枝汤大多用于有汗的发烧感冒,原理我在公众号伤寒经方有详细论述,这里只作总结。既然汗出,所以桂枝汤的时候,烧的温度不会特别高,因为出汗了,温度会低一点。 2、麻黄汤 太阳病,恶寒发热,不汗出,阳证,这时可考虑麻黄汤。麻黄汤大多用于无汗的发烧感冒。因为受寒,毛孔紧闭,不出汗,所以相比桂枝汤,发烧的温度会更高。用了麻黄汤后,里面有麻黄,毛孔一打开,微微出汗,病得解。 3、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少阳病了,所谓半表半里。表指太阳病,里指阳明病。就像打仗一样,一会正气胜,打到了表,一会邪气胜,又进来了,打到了里,战场位置在发生变化。 打到表,太阳证,就会恶寒,打到里,阳明证,就会恶热,于是小柴胡汤其中一个主症,往来寒热就出现了,一会怕冷,一会怕热。 关于小柴胡更多论述,这里不赘述了,能写几千字也写不完。 4、大青龙汤 大青龙是太阳阳明合病,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前面发热恶寒不汗出,指向太阳麻黄汤证,后面的烦躁,指向阳明内热石膏证。 有太阳表证故有麻黄桂枝这些,有阳明里证,故加石膏。 大青龙的辨证是关键,那就是太阳表证的同时,又有阳明内热的症状,比如口渴想喝冰水,烦躁等。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是太阳太阴合病,发热恶寒不汗出,伤寒心下有水气,发热不渴。前面发热恶寒不汗出,伤寒,指向太阳麻桂证,后面的心下有水气,不渴,指向太阴里饮证。 注意和大青龙区别,大青龙是发热而渴,烦躁,有内热,小青龙则是发热不渴,不渴说明内寒,内饮,二者一个阳明,一个太阴。 小青龙对很多寒饮咳嗽非常有效。 6、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很像,都是麻黄和石膏同用,太阳阳明合病。关键区别在于石膏用量,麻杏石甘汤石膏用量大,因为相对于大青龙汤,内热更重,所以加重石膏。大青龙汤用石膏相对少一些,因为内热较麻杏石甘汤轻一些,这都是非常细微的辨证区别了。 临床如果辨不了这么细,只要大方向用对了,其实很多时候也能见效。当然要练就神技,辨证自然是越准越好。 7、白虎汤 这个是阳明证了,不是太阳病,太阳病是阳证,表证,阳明证是阳证,里证。 白虎汤也会发烧,但这个发烧,是由内而外的,里面非常热,蒸的外面也热。和太阳病有本质区别。 太阳病战场在表,气血去表打仗,造成内部空虚,所以方子里一般会有补中的如甘草,大枣,生姜等。说明里面是偏寒偏虚的,因为气血走表了。 白虎汤不是,白虎汤是战场在里,中焦打的火热,想喝冰水,因为里面太热了,蒸的外面也热,所以把里面火扑灭,外面自然也就不热了。白虎汤重用石膏,石膏就是白老虎。 阴证: 1、麻黄附子细辛汤 注意,附子出现了。阴证的时候,能量不足,机能衰沉,附子有振奋机能的作用。附子大温大阳,作用就是养阳,养兵。因为阴证对应就是寒,血液能量都不充足了,身体自然产生不了那么多温度。 就好像你烧柴取暖,只有柴多,火大,你才能温暖。 柴也少了,机体运转速度也下降了,整体就会寒,因为不足以支撑了。 人就好像一个自动机器,能自己加燃料,还能自己燃烧。 燃料就像阴,燃烧出来的能量就是阳。 一方面吃饭,然后再消化。饭是阴,消化是阳。 消化后转为血液(你也可以理解为石油,或者其他能储存能量的阴性物质),然后需要用的时候,再把阴性物质点燃释放能量。 人就是这样,一方面加燃料,一方面燃烧,燃烧的旺了,机体运转就快,就能更快的加燃料,储存成能量。 阴阳互根,就是说阴阳谁也离不开谁。 燃料多了,才能多燃烧,多释放能量。能量多了,才能多消化食物,储存更多燃料。 人不缺食物,缺的是怎么把食物消化,转换成人体能用的燃料。 附子就像那个点火器一样,点燃燃料,释放能量,这样机体能才运转起来,运转起来了,才能消化食物,储存成血液这些燃料。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的代表方。少阴证,就是阴证,表证,虽然战场还在表,但是能量不足,是阴证。阴证就得养兵,养阳,所以加附子。 细辛也是大温大阳,利水,对寒饮非常有效。 2、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证另一代表方就是麻黄附子甘草汤,细辛换成了甘草。一个去饮,去实,一个补虚。可以对应着来看。 少阴证一般发不起烧,主要是咳嗽,流鼻涕,迁延不愈,即使烧,也是低烧,温度不高,慢慢悠悠的。 判断阴证,最直观就是脉,一摸脉,细小沉,河里没水,没能量,这个时候就不能用前面那些阳证的方子,因为身体承受不住,根本没能量发汗打仗。用少阴证的方子把阳气养起来,兵足自然御邪。 3、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这个方子和小青龙汤很像,只是没有麻桂这些太阳证的东西。这个方子可归于太阴。用法和小青龙的区别主要是没有表证。小青龙是寒饮咳嗽的同时,有一定的表证。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就是寒饮咳嗽,对于一些发烧感冒没治好,后来长期咳嗽的,都有考虑此方机会。 上面是对平时发烧,感冒,流鼻涕,咳嗽等一些大家所谓的感冒发烧的总结,其中每个方子都能单独拎出来写一大篇,篇幅所限,把重点和关键给大家总结出来,至于详细的每个方子解释,之前在公众号伤寒经方讲过,守一同道公众号也讲过一些,大家可自行翻看。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