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邕江之水天上来》 二十九、广西水旱灾害史料分析 陈天铎* 陈一列/整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总站) 本文发表在:陈天铎“广西水旱灾害史料分析”《广西水利水电科技》水利史志专刊(三)45~56页1987年 一、导言 本文历史灾情及统计数据系以1978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图书馆的《广西自然灾害史料》为主。该史料引用参考书籍147部,其中地方志135部,专著12部。对我区历史上水旱灾害记载的收集可以说比较全面。此外,还以1975年10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总站编的《广西历代水旱灾资料》作为补充。力求统计分析所得结果,能反映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鉴于这些灾害的资料多半是从地方志上摘录下来的,重复很多,对同一次水旱灾害,若干县志均有记载时,往往会出现重复统计。以南宁地区的1881年8月洪水而言,扶绥、崇善(今崇左的一部分)、宁明、隆安、南宁均有记载,如按条数统计,则为五次。1902年南宁、太平(今崇左)、宾阳、扶绥、武鸣等县出现旱灾,如按条数统计,亦是五次。其实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上述有记载的县份只能说明是一次灾情之范围。按条数统计的灾害显然要比实际灾害次数为多。以南宁地区为例,方志记载水灾131条,实际只有114次;旱灾133条,实际只有101次。因此,本文对水灾之统计,均以主要江河为单位。 一次洪水,沿河不论有多少条记载,均以一次计算;一次旱灾,只要同时出现,不管范围多宽,记载条文多少,亦均作一次计算。 近代灾情大部使用实测水文记录统计分析。 二、水灾 (-)历史上的水灾 据记载,自公元961年至1947年近一千年间,我区各河流发生过大小水灾730次,平均1年多就有1次。按所记灾情的程度大致划分为大灾、较大灾和一般灾三级分别统计。则:大灾80次,平均12年1次;较大灾194次,平均5年1次;一般水灾456次,平均2年1次,其分类统计见表1、2、3。 表1 广西各主要河流史籍记载水灾统计表 (整理表1省略) 表2 广西各主要河流各级历史灾情重现期统计表 (整理表2省略) 表3 广西各主要河流史籍记载各世纪水灾统计表 (整理表3省略) 从以上各表可以看出: 1、据史籍所记载的灾情统计:西江干流最多,达139次;次为桂江134次;再次为西江干流各小支流,119次;以下为郁江100次;柳江67次……等。 2、从水灾重现期统计:大致是西江、桂江平均7年一次;西江干流各小支流8年一次;柳江、郁江及沿海各小河为9年一次;贺江16年一次;湘江21年一次。 3、从各世纪出现的次数统计:以1901—1947年为最多,不足50年即达116次。次为1801—1900年,100年出现176次;1601—1700年和1701—1800年出现次数大致相同,分别为133次和130次。这种年代越近水灾越多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年代越古越少人记载和绝大部分地方志均是清代以后编写的缘故。 如按灾情的范围大致划分为大范围、较大范围和局部三级来统计,则大致如表4。 表4 广西各主要河流史籍记载灾情范围统计表 (整理表4省略) 从表4可以看出,大水灾范围一般不大,主要是较大水灾或一般水灾在较大范围,特别是在局部产生。主要是我区河槽较深,沿岸大多是丘陵山地,不可能大片受灾所致。 (二)21世纪以来的水灾 1897年和1900年以后,龙州和梧州相继有水位记录。1936年以后,柳江、黔江等地进行了水位、流量观测。建国以后,各大中河流大部分设有水文、水位站,这段时间的洪水情况应该说是可靠的。 对有记录年份统计成灾年的标准,采用两种办法:1、自史籍记载的最低成灾年水位起算,凡超出此水位的洪水均作成灾统计;2、无法查到史籍所记成灾年水位者,则以实测系列P<12.5%为成灾年统计, 见表5。 表5 广西各主要河流1900年以来的水灾年份表 (整理表5省略) 从上表可以看出:按1900—1979年各主要河流的成灾平均机遇来说,西江的梧州接近4年一遇;黔江的武宣约7年一遇:柳江的柳州接近8年一遇;红水河的都安接近10年一遇;郁江的南宁接近9年一遇;左江的龙州约9年一遇;桂江的昭平接近7年一遇。 (三)水灾出现的月份 各江河成灾的出现月份可以实测各年最大洪水出现月份来分析,见表6。 表6 广西各主要河流年最大洪水各月出现频率统计表 (整理表6省略) (四)水灾出现周期 按记载较多的1600年以后资料,每10年为一统计阶段,分析其出现周期情况,可以看出: 1、西江干流在1600—1979年这380年间共出现水灾116次,平均每十年为3.1次,有三个大周期:即1601—1690年90年多灾周期;1771—1820年的约50年少灾周期和1821—1890年的70年多灾周期。在大周期内又包括有不同程度灾情和不同时程灾情的小周期:如1651—1660年、1691—1700年、1751—1760年、1891—1900年这四个10年就没有出现过洪灾。1771—1810年这40年间平均每10年只出现过1次灾情。1641—1650年、1661—1670年、1671—1680年、1831—1840年、1881—1890年、1911—1920年这6个10年都出现洪灾6次以上,最多的1671—1680年甚至达到10年出现9次之多。 2、柳江在380年间出现过水灾58次,平均每10年1.5次,有三个大周期:即1721—1760年的40年和1771—1870年的100年少灾周期及1921—1950年的30年多灾周期,在大周期中又包括有不同程度灾情和不同时程的小周期:如1611—1620年、1681—1690年、1761—1770年、1881—1890年、1921—1930年、1931—1940年、1941—1950年等7个10年的灾情都达3次以上,超过了平均数值,最多的竟达6次。而1731—1740年、1741—1750年、1791—1800年、1801—1810年、1821—1830年、1891—1900年等6个10年却一次灾情也没有。 3、郁江在380年间共出现水灾71次,平均每10年出现1.9次。有两个大周期:即1721—1770年的50年少灾周期和1901—1950年的50年多灾周期。其它时间大多是多灾、少灾或正常10年周期交叉出现。10年中出现4次以上灾情的有1611—1620年、1711—1720年、1831—1840年、1911—1920年、1941—1950年等5个时段。最多的达5次。没有水灾的有1741—1770年的30年周期和1801—1810年、1951—1960年等两个10年小周期。 4、桂江在380年间共出现水灾94次,平均每10年出现2.5次。有三个大周期:即1611—1720年的110年多灾周期,1721—1870年的150年少灾周期和1871—1920年的50年多灾周期。在这三个大周期内又分别出现个别的10年多灾、少灾周期,如10年内出现5次水灾以上的就有1611—1620年、1661—1670年、1701—1710年、1711—1720年、1901—1910年等5个小周期。没有水灾的也有1771—1780年、1781—1790年、1921—1930年、1961—1970年等4个小周期。 5、从西江干流、柳江、郁江、桂江几条河流的综合情况去看,也有一些共同的周期和明显的差别。 如1611—1620年、1941—1950年都是多灾周期;1601—1610年、1651—1660年、1751—1760年、1781—1790年、1801—1810年、1891—1900年等10年都是少灾周期。1700—1820年则大体上都是少灾大周期。1831—1920年则大体上都是多灾大周期。这说明大范围天气系统的变化全区基本上所受的影响是一致的。 (五)特大灾情摘要根据方志所记载的各河流特大洪灾,摘要成表7、8、9、10。 表7 西江干流梧州特大洪水摘要表
表8 柳江柳州特大洪水摘要表
表9 郁江南宁特大洪水摘要
表10 桂江昭平特大水灾摘要表
三、旱灾 (一)历史上的旱灾 我区旱灾最早见于记载的为公元807年,迄1945年,共出现250次。其中大旱86年次。春旱32年次,秋旱36年次,夏旱39年次,冬旱5年次,其它一般旱52年次。各世纪记载的旱灾年次如表11。 表11 史籍记载广西旱灾年次统计表 (整理表11省略) 从上表可以看出:年代越远,记载越少,和水灾记载的情况基本一样。按每百年出现次数来看,公元1700年以后,变化比较稳定。如按1701年至1945年间的245年统计,则发生旱灾149年次,平均约1.6年一次。如以近代记载较齐全的1901—1945年分析,45年中发生旱灾28次,平均亦为1.6年一次。其特征主要如下: 1、地区分布:根据记载,历史上的旱灾分布如表12。 表12 广西史籍记载的旱灾分布情况表 (整理表12省略) 从表中看出:百色地区的19次,河池地区的28次,记载条数都明显偏少,这可能是由于那里开发较迟,因而无人记载之故,代表性是不够理想的。其它则以南宁地区的出现频度较密,7.5年一次,柳州地区较稀,11.3年一次。 2、出现周期:如以1700年起,每10年作一统计阶段,分析全区旱灾的出现周期,则可以看出:旱灾记载最多的是1861—1870年及1891—1900年,每10年出现9次;最少的是1761—1770年,仅3次。1821—1910年是一次达九十年的多旱灾周期,这九十年内共发生旱灾69次,平均每10年为7.7次。其它时间,旱灾多寡几乎各年代相同出现。 3、一次旱灾的范围:从一次旱灾的范围来分析,全区性的大致有12个年次。此外,涉及到4个州、县以上的还有42个年次。如与全区性的合计,则共有54个年次。 4、各地典型灾情摘要,见表13。 表13 广西史籍记载典型旱灾灾情摘要
(二)近年来的旱灾 自1899以后,我区已陆续开展降水量观测,各地旱灾的出现当以降水量的多少和连续无雨日数的长短来衡量。 1、从资料可以看出:各代表站旱年的出现频率如表14。 表14 广西各地近年旱年出现频率计算表 (整理表14省略) 表中,旱年出现最多的是桂东南,平均5.8年一次;次为桂南,平均6.5年一次。旱年出现较少的是桂东北,平均10.7年一次;次为桂东,平均10.1年一次。 2、没有一年出现全区性的旱情,但有5年出现4片均旱的现象。即:1916年桂东、桂东北、桂南、桂西南皆旱;1928年桂东、桂东北、桂南、桂西皆旱;1938年桂东、桂中、桂西、桂东南皆旱;1963年桂中、桂东北、桂西南、桂东南皆旱;1964年桂中、桂南、桂西、桂东南均旱。以上各年的旱情实际上已相当于广西的大部地区。此外,出现3片旱情的有1936、1937、1956、1977年,几乎也达到了广西的一半地区。 3、连年出现旱情最严重的是桂西南,曾出现过1900、1901、1902、1903四年连旱;1906、1907年及1916、1917两年连旱;桂东南也出现过1936、1937、1938年及1962、1963、1964年三年连旱现象。 4、如以全区旱情年份计算其出现频率,则在1899年至1979年这81年中,出现旱年31年,平均2.6年出现一次。 以上统计分析仅为以年降水量多少来作权衡,但事实上旱情的出现往往是在耕作季节长期无雨而造成,因此,在耕作季节连续无雨天数的统计分析,在研究旱情规律中就显得非常必要。有人分析过我区各地耕作期各级连续无雨日数出现的频率如表15。 表15 广西春秋季各级连续无雨日数频率表 (整理表15省略) 由上表可见,连续干旱日数达21天以上的,在3—6月间以百色、南宁的频率为大,龙州、玉林次之。在7—10月,则以玉林、梧州的频率为大,柳州次之。连续干旱达70天以上的,3—6月以百色、龙州较多。7—10月以梧州、玉林较多。这说明严重干旱,早造在桂西地区容易出现,晚造在桂东及桂东南地区容易出现。 四、出现水旱灾害的原因 水旱灾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出现反常现象。大气环流主要的形式有两种,即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如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大气环流出现了异常,则会出现不正常的灾害,如自西向东的空气交换特别占优势,南北交换的空气就会特别微弱;或者南北交换的空气特别强大,则东西方向交换的空气就会受到破坏,这都会出现异常的旱、涝灾害。 我区出现水灾的直接原因是下大暴雨,但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大暴雨的天气系统也有区别。下表是以我区建国后370次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为基础所作的各流域天气系统出现频率分析。 表16 广西主要流域>100毫米暴雨天气系统统计表(出现频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全区来说,静止锋成灾的机遇占51.6%;次为低压,占20.0%;从各流域所出现的暴雨场次来说,西江、桂江、柳江、左江、红水河、右江均以静止锋成灾为多。惟独郁江流域,则以台风成灾为主,占31.2%;次为静止锋,占28.1%。左江台风天气成灾的机遇亦不少,占25.0%。 至于旱灾的天气系统,因缺乏资料,还不够清楚,但夏半年的干旱与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关系密切,在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区域内,天气晴朗少云,如长期维持,则会出现干旱。冬季干旱则与蒙古高压的持久盘据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