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的宫颈部患者有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HPV+),目前国际上通用的HPV疫苗对预防和降低宫颈癌发生,有一定保护作用。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于2022年12月公布了《2023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是目前宫颈癌诊治的共识意见。
解剖病理
宫颈韧带:
侧方,子宫主韧带,扇形连接宫颈与盆腔侧壁。
后缘,骶骨子宫韧带连接宫颈后缘至骶骨前面。
前缘,耻骨子宫韧带连接宫颈前缘至耻骨盆面。
静脉回流:入子宫静脉→髂内静脉→直肠静脉丛……
淋巴回流:入髂内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盆腔脏器淋巴结广泛吻合。
黏膜上皮:上部为柱状上皮,下部为鳞状上皮,二者的交界区会随生理年龄而变化,故将这一区域称为移行带。
宫颈癌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最常见。
向下,蔓延至阴道;
向上,可累及宫体;
两侧,蔓延至宫旁、主韧带,达盆壁;
前后,蔓延侵犯膀胱或直肠。
淋巴转移:
一级组淋巴结(宫旁、宫颈旁、闭孔、髂内外淋巴结);
二级组淋巴结(髂总、骶前、腹股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宫颈癌分期
目前通用的有两个系统,一个是TNM分期法,一个是FIGO分期法。
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2018)
Ⅰ期:肿瘤严格局限于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
ⅠA期:仅能在显微镜下诊断的浸润癌,所测量的最大浸润深度≤5.0mm的浸润癌
ⅠA1期:所测量间质浸润深度<3.0mm
ⅠA2期:所测量间质浸润深度≥3.0mm ,≤5.0mm
ⅠB期:所测量的最大浸润深度>5.0mm的浸润癌(病变范围超过ⅠA 期),病变局限于宫颈。
ⅠB1期:间质浸润深度>5.0mm而最大径线≤2.0cm的浸润癌
ⅠB2期:最大径线>2.0cm而≤4.0cm的浸润癌
ⅠB3期:最大径线>4.0cm的浸润癌
Ⅱ期:宫颈肿瘤侵犯超出子宫,但未达盆壁且未达阴道下1/3
ⅡA期:肿瘤侵犯限于阴道上2/3,无宫旁浸润。
ⅡA1期:最大径线≤4 cm的浸润癌
ⅡA2期:最大径线>4.0cm的浸润癌
ⅡB期:有宫旁浸润,但未扩展至盆壁
Ⅲ期: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导致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和/或侵犯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ⅢA期:肿瘤累及阴道下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
ⅢB期: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ⅢC期:侵犯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包括微转移),无论肿瘤大小和范围(需标注r或p,r表示影像诊断,p表示病理诊断)
ⅢC1期: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
ⅢC2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Ⅳ期: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黏膜(病理证实)或肿瘤播散超出真骨盆。泡状水肿不能分为Ⅳ期
ⅣA期: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黏膜
ⅣB期:肿瘤播散至远处器官
宫颈癌TNM分期标准
T:描述原发肿瘤在宫颈内的生长距离,以及是否已生长到邻近组织。
N:表示任何癌症扩散到宫颈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结是豆样大小的免疫系统细胞的集合,癌症通常首先向淋巴结扩散转移。
M:表示癌症是否已扩散(转移)到远处,例如远离宫颈的其他器官或淋巴结。
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以及术前分期,目前主要依赖MRI平扫、DWI、动态增强扫描。
正常宫颈MRI表现:
正常宫颈,矢状位上长4-5cm,厚3-4cm。
无周期性变化。
T2WI可清晰显示三层结构:
最内层,为黏膜及腺体,呈高信号,其中央可见更高信号为宫颈分泌液,厚2-3mm;
中间层,宫颈纤维肌肉层,有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厚3-8mm,呈低信号;
外层,纤维基质层,结构疏松,呈中等信号,厚2-8mm。
增强后,宫颈黏膜层、中间层、基质层逐渐强化,基质强化略低于黏膜层,至延迟期强化均匀。
宫颈癌MRI分型:
外生型,向宫颈外突出生长,形成宫颈外生性肿块。
浸润型,沿宫颈内膜和肌层浸润性生长,向上向下发展。
管内型,宫颈管内膨胀性生长的肿块。
上述分别为外生型、浸润型、管内型宫颈癌。
宫颈癌MRI分期诊断:
I期
宫颈体积正常。
宫颈三层结构不清楚。
宫颈黏膜及黏膜下可见小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DWI为高信号,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
增强扫描早期即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宫颈组织,达峰时间30-60S。随后,正常宫颈逐渐强化,持续强化,延迟期肿瘤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显示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
综合观察,肿瘤局限于宫颈范围以内,未向上下发展,未超出宫颈基质层。
宫颈前唇肥厚,低信号区被T2高信号取代,局部扩散受限,DWI高信号;增强后病变早期中度强化,延迟期低强化,边界清楚,未超过宫颈范围。宫颈癌I期。
II期:
子宫颈明显增大,见团块状的异常软组织肿块信号影,因肿瘤浸润生长,宫颈基质水肿、增厚、合并炎症,所以T2WI可见宫颈三层结构不清楚,肿块边界不清楚。
肿块与宫颈肌层信号相比,T2W1为稍高信号,T1W1为等信号。
DWI呈高、稍高信号,ADC值减低。
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病变向下延伸,累及阴道上1/3,表现为阴道壁低信号中断、被肿瘤组织替代;或向子宫旁浸润生长,宫旁出现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宫颈基质信号环中断;子宫浆膜面不光滑。延迟期,与正常宫颈分界变清晰。
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盆壁结构正常,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综合观察,肿瘤超越宫颈,但未到达阴道下1/3或未达骨盆壁。
宫颈后唇肿块,呈长T2高信号,宫颈三层结构消失,DWI呈高信号,增强后可见延迟期低强化,边界清楚,宫旁基质不清晰。宫颈癌II期。
Ⅲ期
扫描示子宫颈体积增大 ,宫颈信号异常,矢状面T2WI可见宫颈三层结构不清楚。
宫颈前后唇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子宫肌层信号相比,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
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见较明显不均匀强化,宫颈结合带不完整,浆膜面不光滑。
病变范围较大,累及子宫下段、阴道中下段、宫旁、盆壁、盆腔其它脏器,可继发性肾盂积水。
盆腔内及腹主动脉旁可异常肿大淋巴结。
综合观察,III期特点是:肿瘤累及阴道下1/3,扩展到骨盆壁,引起肾盂积水,累及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结。
宫颈肿块,向上进入宫腔,向下累及阴道下1/3,宫旁受累,输尿管下端受压,继发肾盂积水。宫颈癌III期
IV期
宫颈体积增大 ,宫颈信号异常。
矢状面T2WI可见宫颈三层结构不清楚,宫颈前后唇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子宫肌层信号相比,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见较明显不均匀强化,宫颈结合带不完整,浆膜面不光滑,子宫下段及阴道全程受累,肿瘤与邻近肠管、膀胱分界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双侧卵巢可受累。
盆腔、腹主动脉旁、远处淋巴结有转移;远处器官有转移。
宫颈肿块,向上进入宫腔,呈分叶状,周围累及宫旁及盆壁,可见盆腔内、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融合。宫颈癌IV期
宫颈癌MRI分期要点:
宫颈癌患者大多数有活检,有病理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术前分期,和术后或放疗化疗后分期,疗效评估。
MRI对宫颈癌分期,重点观察的向个要点:
是否超出宫颈范围?
阴道壁正常低信号有无中断?
肿瘤上界是否进入宫腔?
宫颈周围基质环是否中断或消失?
肿块最远边界是否累及盆腔脏器?
和直肠、膀胱脂肪间隙是否消失?
有无肾盂积水?
有无盆腔、下腹部大血管旁淋巴结?
全身远处脏器是否有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