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矿工程中,溜井作为物料运输的关键设施,其设计、施工与管理对于提高矿山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溜井的分类、位置确定、形式选择及结构参数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溜井知识体系。 
一、溜井的分类与功能溜井,作为连接采矿工作面与提升或运输系统的重要通道,其设计需根据具体采矿工艺、地形地质条件及生产需求综合考虑。根据溜井的位置和作用,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采场溜井:设置于采矿工作面附近,用于直接收集工作面崩落的矿石或废石,实现初步转运。采场溜井一般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灵活,对加快采矿进度、减少人力搬运具有显著作用。 主溜井:连接多个采区或阶段,是矿山主要的矿石运输通道。主溜井规模较大,设计复杂,需考虑长期稳定性、矿石流速控制及维修便利性等因素。 溜破系统溜井:通常与破碎站相连,将矿石从溜井直接溜放至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简化转运流程,提高破碎效率。 其他辅助溜井:包括废石溜井、充填溜井等,用于处理矿山产生的废石或用于充填采空区,减少环境污染,维护地压平衡。
二、溜井位置的确定原则溜井位置的合理选择,是确保其高效运行、安全生产的前提。在确定溜井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使上下阶段运距短,开拓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生产安全,避免矿石反向运输。溜井应布置于坚硬稳固、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的岩层中。应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层、流砂层及熔岩、构造发育和涌水大的地层。溜井应位于下盘围岩中,溜井卸矿口应避开布置在主要运输巷内,以减少运输干扰和矿尘污染。 运输效率最大化:使上下阶段运距最短,减少物料转运次数,提高运输效率。 开拓工程量最小化:尽可能减少掘进工程量,降低建设成本。 施工与维护方便:确保溜井周边有良好的施工条件,便于后续维护和检修。 生产安全:避开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涌水大的地层,选择稳固性好的岩层作为溜井的依托。 环保与环保:考虑溜井卸矿口位置,避免对主要运输巷道的干扰和矿尘污染。
三、溜井形式及其优缺点溜井的形式多样,不同形式各有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溜井形式: 垂直式溜井 优点:结构简单,不易堵塞,使用方便,开掘相对容易。 缺点:储矿高度受限,放矿冲击力大,矿石易粉碎,对井壁磨损严重。需要坚硬稳固的岩石条件,并保留一定数量的矿石作为缓冲层以减少冲击。 
倾斜式溜井 优点:长度大,可缓和矿石滚动速度,减小对井底冲击力。沿岩层倾斜布置,可缩短运输巷道长度,减少掘进工程量。 缺点:矿石对溜井底板、两帮及储矿段顶板、两帮冲击磨损严重,需选择坚硬稳固的岩层布置,且倾角应大于60度以确保物料顺畅流动。 
分段式直溜井 如图所示,各阶段溜井的上下口错开一定距离,其布置形式又分为瀑布式和接力式溜井。 瀑布式:上下阶段溜井用斜溜道相连,矿石逐段转放下落。优点是某一阶段溜井事故不影响其他阶段生产;缺点是管理复杂,需设置多个溜口闸门。 
接力式:用闸门控制各阶段矿石的溜放。同样具有分段独立的优点,但管理更为复杂。
分段式直溜井的优点是当某一阶段溜井发生事故时,不致影响其他阶段的生产。其缺点是每段溜井下部均要设置溜口闸门,所以生产管理、维护、检修较复杂。 阶梯式溜井 如图所示,上下阶段溜井错开较大距离,需要水平巷道和电机车等运输设备将上、中段矿石转运至下段。 
溜井的形状应便于施工,稳定性和安全性好,主要包括垂直式和倾斜式两种形式。溜井的尺寸应是通过系数大于或等于3至5倍允许通过的矿石块度,溜井的倾角应大于60度,其数量则取决于矿山生产能力、溜井通过能力、矿岩性质及矿石开采情况。 特点:上下阶段溜井错开较大距离,需配合水平巷道和运输设备实现矿石转运。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可根据地形和采矿工艺灵活布置。
四、溜井结构参数设计溜井的结构参数设计是确保其功能实现和安全运行的关键。主要参数包括溜井尺寸、倾角、数量及支护方式等: 尺寸:应根据允许通过的矿石块度、矿石流动性及提升设备能力综合确定。通常,溜井直径或宽度应大于或等于矿石块度的3至5倍。 倾角:对于倾斜式和阶梯式溜井,倾角应大于60度,以确保矿石顺畅流动,减少堵塞和磨损。 数量:取决于矿山生产能力、溜井通过能力、矿岩性质及开采情况。合理设置溜井数量,可以平衡生产与运输之间的矛盾,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支护方式:针对岩石条件较差的溜井区域,需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以增强其稳定性。常见的支护方式包括喷锚支护、混凝土衬砌及钢架支护等,具体选择应根据溜井的实际地质条件、岩石强度及使用要求综合考虑。
五、溜井施工与安全管理溜井的施工与安全管理是确保其顺利投入运行并长期保持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关键施工与安全管理要点: 施工准备: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溜井位置处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开挖与支护:采用合理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技术,确保溜井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开挖应分段进行,及时支护,避免开挖面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坍塌。 放矿管理:严格控制放矿速度和流量,避免矿石对溜井造成过大冲击。对于易碎矿石,应采取措施减缓其下落速度,减少矿石粉碎和井壁磨损。 维护与检修:建立定期维护与检修制度,对溜井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对于磨损严重的溜井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应急预案:制定溜井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减少事故损失。
六、结论与展望溜井作为采矿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运输设施,其设计、施工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矿山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矿山生产规模的扩大,对溜井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应继续加强溜井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推动溜井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溜井的智能化改造和自动化控制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控制系统,实现对溜井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节,可以进一步提高溜井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溜井的设计与应用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改进施工技术和加强安全管理,可以充分发挥溜井在采矿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