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都该学学李银河

 Captain28 2024-09-23 发布于湖北
有些人的存在,让你不惧怕衰老、失去,想到生命可以如她们一般绽放,你就觉得活着是开心的。
李银河就属于这样一个人,她的天真烂漫与无所畏惧从未改变,无论什么时候去看,都像一轮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王小波的粉丝有很多讨厌李银河。他们认为李银河因为王小波而走红,却在小波去世后很快与跨性别者大侠组建家庭,并且收养了有轻微残疾的儿子壮壮,是对王小波的不敬、不忠。
在这些人有限的意识形态里,爱情不是享受而是牺牲,李银河应该为世间最伟大的作家殉情,或者至少立个贞节牌坊。
我觉得这些人充其量只能算是王小波的伪粉,从没读懂过王小波。以王小波自由的灵魂与对李银河深切的爱,他一定希望李银河在自己离开后,有能力、有福气去爱别人。
写过、爱过、活过,既是李银河的人生写照,也是王小波的毕生追求。
作为学者的李银河是个较真的人。她认真回应过这个问题——:“别说小波去世了,就算他不去世我也有可能喜欢上别人。”
作为社会学家,李银河看到的人性、明白的道理比谁都多。有些人有了知识,就把知识变成束缚、教条与权威,而李银河将自己所学化解成了真正的懂得,实践了张爱玲的那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李银河二十多岁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在李老师看来,开悟没啥高深的,一个智力健全的人好好想10分钟就可以开悟了——生命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但人在开悟以后会有两种选择。悲观者把所有的欲望打压下来,所谓无欲无求其实跟死了没啥两样;而李银河老师选择了乐观地开悟——尽量地、尽情地去满足所有的欲望,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人要为自己活”这事儿,李老师二十出头就想明白了。
她当年顶着重重压力接纳王小波,也不是以“拯救一个有才华却不得志的青年”为出发点,而是尽情享受王小波的深爱、享受王小波对她好。
王小波对李银河好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是扒心扒肝、马首是瞻。不服的小伙伴去看看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爱你就像爱生命》。
爱情的本质是彼此拿捏;或者你爱他多一点,或者他爱你多一点,因为不平衡而波澜壮阔、“无事生非”。
斤斤计较的人是没办法真正获得爱情的,如果运气好,遇到另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也许会有一段彼此算计却微妙平衡的良好婚姻。
婚姻有幸福样本,人们看到两人的身家、经历、性格等,大体就能判断这场婚姻是否幸福,“门当户对”这个词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爱情则是完全不讲理,李银河拿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来阐述爱情。女孩被施以魔法,会爱上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结果她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头驴,于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驴。
爱情的英雄主义来源于它的随机与盲目。有道是自古英雄多悲情,越是惊天动地的真爱,悲剧收场的越多。
王小波的早逝也许是“情深不寿”的另一种解读,但100度的爱无论如何都值得拥有。
王小波是个诚实boy,终于抱得美人归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分析,告诉李银河我为啥不会花心。
“你放心,我和世界上所有的人全搞不到一块,尤其是爱了你以后,对世界上一切女人都没什么好感觉。有时候想,要是有个很漂亮的女人让我干,干不干?说真的,不会干。总之越认真,就越不想,我只想认认真真地干,胡干太没意思了。”
说起来这两人的名字似乎寓意了他们的相处方式——浩瀚银河将人间小波拿捏得死死的。
李银河有虐恋情结,喜欢捆绑与轻度鞭打,王小波开始是没有这个“爱好”的,但有一回王小波主动买了一根指头粗细的绳子回家,使李银河感到意外惊喜。
对于虐恋情结,李银河自己也有过反思。因为她成长在特殊年代,青春期看到街上被五花大绑的成年男子产生了生理冲动,算是一个“病根”吧。
人吃五谷杂粮,多多少少都有病,不是啥病都要治。你的喜好再特殊,只要不伤害任何人,需要找一个志趣相投的人就够了。
李银河奔放天真,也讲道理。
她说:“不管你是单恋、暗恋,爱的发生都是没有错的,但处置方式可能会发生错误。”
李银河说过很多惊世骇俗的真话,其中就包括爱情需要运气,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
而我们李老师当然属于运气好的那一类,她总结自己的初恋,是她爱那个人多一点,那个人不怎么爱她;与初恋分手后遇到王小波,王小波爱她更多一点;后来的大侠对李银河一见钟情,也是付出更多的一方。
大侠的出现,让很多网友被科普了“跨性别人群”——既心理是男性,身体为女性。
李银河最开始只是把大侠当作“跨性别课题”的研究对象。两人去麦当劳吃饭,她坚持AA,大侠跑去买了单,十几二十年前的麦当劳还算中国餐饮的“奢侈品店”。
无论生活里还是学术上,李银河的很多观念都走在时代的前端。比如她在40年前就是坚定的丁克。
跟王小波结婚的时候,李银河就说好了不要孩子。1982年李银河去美国留学,两年后王小波办了陪读。奖学金不够花,夫妻两人就去中餐馆打工。后来李银河不允许王小波再去打工,担心世俗生活毁了他的才情,她一个人打三份工养家。
这么辛苦赚来的钱,却都被两人用在吃喝玩乐上。作为穷游鼻祖,留学几年,他们玩了很多地方。在上世纪80年代,出国的人都在想着拼命存钱,像李银河王小波这样的属于异类。
李银河的妙,在于她一方面有优越的才能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出人头地,另一方面她又始终活得像个纯真的小姑娘,与人为善、不管不顾。
李银河作为坚定的丁克,却因为大侠想要孩子而选择领养。
在两性以及性关系中,李银河是超前的。二十年前,李银河就在研究课题《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指出,在村落文化中,女性的生育压力比城市大得多;并且早在1998年,李银河就在著作《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中探讨独身主义。
李银河是真正的学者,她的朋友作家冯唐说,三四百年后李银河的作品依然会有受众。
面对年轻网友质疑李银河为什么要去研究非大众化情爱,比如虐恋、丁克、村落女性、同性恋等。李银河的回答是:我不是为少数人争取特权,我只是帮一部分沉默的群体发声。
愿意身处高位却为没有舞台甚至被打压的小众发声,李老师算是做到了“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李银河退休以后选择跟大侠定居威海,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她说退休最大的好处是不喜欢的事情终于可以不做了。
她完成了自传《人间采蜜记》,还开始学习写小说。讲真李老师写小说的文笔一般,但这完全不妨碍她活成一个妙人。
我经常说女人一生有很多次机会重新开始,进入下一个少女时代,李银河老师提前帮大家完成了这个梦想。
她退休以后变成了更加自由的少女。
对于网友的误解与谩骂,李老师坦然无视,说“因为我知道他们是错的”。妙啊,果然人类所有的愤怒都是对于自己无所作为的愤怒,如果你深信自己正确,谁有本事惹你生气?
对于年龄,李老师表示只要没病没灾就根本不想这事儿。她说:“对于灵魂来说,年龄基本上不是一个指标,性别也不是。”
今年看到太多不开心的事,很多人低头盯着六便士却被现实生活打得满地找牙,写写我珍藏的妙人李老师,本意是想让大家抬头看看白月光。
自由的灵魂可以跨越年龄、外貌、焦虑,活成一条溪流,在无意义的生活中奔涌向前,抵达有意义的终点。
有趣的灵魂永远年轻,我们怕的不是岁月,而是岁月将我们慢慢变成无趣而刻板的符号。
李老师还有一本“开悟”的书,叫《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在书中,她写道:稍有勇气,人就能够看清生命的真相——它的短暂如此突兀,就像流星划过漆黑的夜空,一刻的绚烂之后,永归岑寂。除了爱和美,哪里还有第三件值得一做的事情呢?
讲真这个境界,一般人达不到,但所有人都可以向这个方向努力,你的目标越单纯,生活越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