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同行:大同博物馆

 Brian5202 2024-09-25

大同行,当然要去参观大同博物馆。

图片

博物馆位于大同新区,与大同市大剧院、图书馆等一同组成这座城市的新地标,这种组合也成了现在很多城市的标配。

建筑外观汲取火山、龙壁和云冈石窟等自然人文元素,凝结成相互盘旋的双“S”造型,宛如行将腾飞的巨龙,也寓意胡汉交融。

图片

大厅气派恢宏,背景为一幅高约15.5米、宽约50米的《北魏贵胄出行图》大型壁画,是中央美院孙景波、王颖生二位教授创作,内容以大同沙岭村北魏壁画墓“出行图”为素材。

图片

壁画前一组铁铸雕塑,取材于北魏宋绍祖墓出土的牛拉鐅甲车。

大同历史的展陈分四个章节,我主要看了大同比较辉煌的两个时期:一是魏都平城。

大同旧称平城,为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的首都。自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称皇帝,“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开启北魏平城时代,至迁洛前于平城建都凡97年。

图片

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往往可以撑起一家博物馆。对于大同博物馆,显然就是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的发现。最著名最显眼的,就是漆画屏风,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展出的是复制品。

图片

这是山西博物院对它的介绍。

图片

当时在山西博物院很幸运的看到了原件。其书画文字及表现方式都极具研究价值。

图片

司马金龙墓石棺床,是另一重要文物。长241厘米,宽133厘米,高51厘米。棺床由六块石板组成,前立面山字形,雕刻十分精致。下部三个床足,内雕身躯矫健的力士。上部以缠枝忍冬纹为边饰,中部为流畅的波状忍冬纹,波心雕伎乐十三组。

图片

人物塑形生动,卷草一气呵成,整体线条洗练流畅,雕饰富丽堂皇,代表了北魏雕刻杰出的艺术成就。

图片

还有这一组声势浩大的陶俑阵,同样出自司马金龙墓。整个俑阵由238个陶俑组成,共有6种人物组成:导骑俑、骑马仪卫俑、步行仪卫俑、步行戎装俑、侍从俑、甲骑具装俑。

图片

一行行排列整齐,感觉身形比较敦实,衣帽也体现民族特色。

图片

这张可以看到多种人员组成。

图片
司马金龙墓还出土石雕柱础及很多釉陶俑,都很精美。

图片

展厅中的一对显眼包,是北魏的两个石雕武士像,体量较大,造型活泼别致。

图片
作为少数民族,他们的金银器使用似乎早于中原。这是一组银器,右下的银罐器型简洁优美。

图片

一组金饰。

图片
又见那一抹迷人的北魏蓝,这种饱满又鲜亮的蓝色后世很少见到。

图片

最美丽的是这件玻璃小瓶,器型小巧,通体透蓝。

图片
金宝灿然,古人的审美一点都不过时图片

图片

聚光灯打出杂技俑的高超技艺,照亮了千年前平城的热闹繁华。

图片

还有很多保存较好的壁画,反映出那个时代生活的林林总总。

上方的胡人牵驼画以及赤裸力士画像是北魏壁画墓中较为罕见的一幅,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图片

三眼神壁画,其面相、服饰极具西域风格,是汉文化和西域文化整合的产物。

图片

劳作图壁画。绘有舂米、牛马牧场、庖厨等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整幅画面构图精巧,技艺娴熟,取材广泛,表现出当时的生产生活劳作场面。
图片
狩猎图与宴饮图,画风稚拙。

图片
当时的各种交通工具。

图片

尉迟定州墓石椁。2010 年9月出土于大同市阳高县王官屯镇电建工地。砂石质,由若干大小不等的构件拼装而成。造型仿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单檐硬山顶,前廊后室,面阔三间。覆盆式柱础上立八边形廊柱四根,柱头大斗上承斗拱。再现了北魏建筑的民居样式。

图片

体型硕大,造型诡异的镇墓兽。

图片

彩绘仍鲜明的武士俑。
图片

还有几匹高大的彩绘陶马,马身上的披毯花纹,应是当时织物的样式。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