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行,当然要去参观大同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大同新区,与大同市大剧院、图书馆等一同组成这座城市的新地标,这种组合也成了现在很多城市的标配。 建筑外观汲取火山、龙壁和云冈石窟等自然人文元素,凝结成相互盘旋的双“S”造型,宛如行将腾飞的巨龙,也寓意胡汉交融。 大厅气派恢宏,背景为一幅高约15.5米、宽约50米的《北魏贵胄出行图》大型壁画,是中央美院孙景波、王颖生二位教授创作,内容以大同沙岭村北魏壁画墓“出行图”为素材。 壁画前一组铁铸雕塑,取材于北魏宋绍祖墓出土的牛拉鐅甲车。 大同历史的展陈分四个章节,我主要看了大同比较辉煌的两个时期:一是魏都平城。 大同旧称平城,为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的首都。自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称皇帝,“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开启北魏平城时代,至迁洛前于平城建都凡97年。 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往往可以撑起一家博物馆。对于大同博物馆,显然就是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的发现。最著名最显眼的,就是漆画屏风,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展出的是复制品。 这是山西博物院对它的介绍。 当时在山西博物院很幸运的看到了原件。其书画文字及表现方式都极具研究价值。 司马金龙墓石棺床,是另一重要文物。长241厘米,宽133厘米,高51厘米。棺床由六块石板组成,前立面山字形,雕刻十分精致。下部三个床足,内雕身躯矫健的力士。上部以缠枝忍冬纹为边饰,中部为流畅的波状忍冬纹,波心雕伎乐十三组。 人物塑形生动,卷草一气呵成,整体线条洗练流畅,雕饰富丽堂皇,代表了北魏雕刻杰出的艺术成就。 还有这一组声势浩大的陶俑阵,同样出自司马金龙墓。整个俑阵由238个陶俑组成,共有6种人物组成:导骑俑、骑马仪卫俑、步行仪卫俑、步行戎装俑、侍从俑、甲骑具装俑。 一行行排列整齐,感觉身形比较敦实,衣帽也体现民族特色。 这张可以看到多种人员组成。 ![]() ![]() 展厅中的一对显眼包,是北魏的两个石雕武士像,体量较大,造型活泼别致。 ![]() ![]() ![]() ![]() 还有很多保存较好的壁画,反映出那个时代生活的林林总总。 ![]() ![]() ![]() 还有几匹高大的彩绘陶马,马身上的披毯花纹,应是当时织物的样式。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