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成功,是能做到“四不惯、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陶行知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善求真的引导。”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父母教育的重点在于启发和引导。 对于孩子的事情,有些该管,有些不该管,父母心里要有分寸。 父母若能做到“四不惯、三不管”,让孩子遵循自己的成长规律,孩子才能更出色,更有出息。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能做到“四不惯、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四不惯 ①孩子没规矩,不能惯 曾听到一句话:“规矩之内,自由翱翔;规矩之外,混沌无章。” 孩子守规矩,才能自由生长。不然,只会在践踏规则的路上,承受该有的后果。 前一段时间,河北保定的一名父亲带儿子骑行,因为无视“不紧跟、不并行”的骑行规则,最终酿成大祸。 出事之后,父亲后悔不已,但是孩子再也回不来了,停留在他眼前的永远是孩子那具冰冷的尸体。 蔑视规则只有一次和零次,只要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的第一次。 父母总以为能在规则之下侥幸逃脱,殊不知,是对生命的蔑视。 孩子不懂规矩,父母可以教,要是父母无视规矩,便是对孩子生命的不负责。 父母总以为爱孩子,可以适当的纵容和溺爱孩子。 但,社会,却不会一直惯着孩子。 那些被纵容和包庇的错误,总有一天会让孩子玩火自焚。 想要孩子守规矩,就要从小培养,这样他们才能形成习惯,自觉遵守。 如此以来,孩子才能去更广阔的世界,追求美好的未来,一往无前。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能做到“四不惯、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②孩子自私自利,不能惯 自私自利者,犹如独行之狼,虽强悍却失群行之暖。 自私自利的人,眼中从来只有自己,从而只能在冰冷的氛围中形单影只。 乐乐,就经历了一个被室友“孤立”的故事。 乐乐上高中住校后,发现最近室友都在远离她,于是给老师告状说:“宿舍的室友都在孤立她。” 而老师经过一番调查后,才发现“乐乐从来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不为他人着想”是导致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互相体谅和为他人考虑的基础上。 如果不懂得为对方考虑、一心换一心,就会被他人边缘化。 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本性,但是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私自利,成为他人眼中的“白眼狼”“自私鬼”。 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成人就懂得了。 殊不知,小孩小时候不教,长大了就来不及了。 父母要在孩子小时,给与孩子爱,和教会孩子给予爱。 这样,孩子才能懂得感恩,才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一切,才会进一步地摆脱“自私自利”“白眼狼”和“自私鬼”的头衔。 ③孩子撒泼耍赖,不能惯 作家康德说:“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尽量满足; 如果有充分地理由给予拒绝,那就不允许他抵赖。而且一旦拒绝,就要坚持执行。” 孩子的需求很简单,要么给与满足,要么直接拒绝。 而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孩子躺在地上,痛哭、嚎叫的画面,而父母却在一旁盘算到底是要满足他还是拒绝他。 但其实,父母从一开始就错了。 孩子的无理取闹、胡搅蛮缠,都是因为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自己的底线,向孩子妥协。 而且父母屡次三番的向孩子让步,会让孩子觉得:“我想要的东西,终会通过哭或者无理取闹得到。” 父母不仅会把孩子惯得越来越野蛮,还会让别人觉得孩子“没教养”。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能做到“四不惯、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无理的需求说“不”,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原则和底线,孩子才能懂得:“无理取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此,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才不会任由性子胡闹、撒泼,而是懂得以理服人。 ④孩子拖拉磨蹭,不能惯 曾看到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拖延的时光如流沙般流逝,一次次错过机会,终将一无所有。” 时光如白驹过隙,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拖延,只会周而复始的错过机会,一事无成。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每天早上起来和时间赛跑,早餐都做好了,才发现孩子还在洗漱。” “快点吃,要不然来不及了,上学就要迟到了,妈妈吃完等你很久了。” “孩子去房间写作业,1个小时都已经过去了,而作业还是只字未写。” 孩子的磨蹭拖拉,可能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身边人的包揽。 每当看到孩子做事情磨蹭,害怕浪费时间,父母三下五除二帮助孩子干了。 殊不知,父母的包办,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磨蹭,而孩子只会更加心安理得的等着被安排。 父母唯有学会“躺平”,还给孩子做事情的权利,孩子才能积极主动,承担起自己该有的责任。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能做到“四不惯、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三不管 ①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能管 俗话说:“有多大的能耐,就做多大的事。” 不管父母多着急,只要事情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父母都不要管。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能做到“四不惯、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而且父母就算管,只能管一时,又不能管一世。 正如这句话:“当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 父母一旦管的太多,就会让孩子逐渐丧失独自解决问题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而且父母也无法保护孩子一辈子,那就趁着自己还能庇佑孩子的时候,让孩去做得心应手的事情。 这样,父母选择放手,孩子的未来才能走的更稳。 ②孩子自己选择的事,不能管 杨澜说:“在你的人生中,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才能,而是你的选择。” 孩子选择的事情,父母不应过多干涉,要适当的给予孩子自由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 孩子终究不能在父母的臂膀下生活一辈子,自己的路注定要自己走,谁都无法替代。 聪明的父母,懂得放手让孩子自主决策,同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理解选择背后的责任和意义。 而糊涂的父母,总是替孩子做选择,导致孩子无法独立思考,失去选择的权利,最终沦为他人的傀儡。 孩子通过不断的选择和决策,逐渐成熟和蜕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才能抵御外界的干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③孩子该受的挫折,不能管 曾看到一句话:“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父母总是心疼孩子受苦,想替孩子遮风挡雨。但他们无意中遮挡的,可能是孩子独立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历。 适当性的挡还可以,挡的多了只会让孩子面临挫折时,害怕、恐惧,从而被挫折所打倒。 想要孩子不被挫折打败,就要正视挫折。 孩子惟有在挫折中,一次次的汲取营养,越挫越勇,才能让内心更加坚韧。 这样,哪怕暴风雨来临,孩子也能应对自如,勇往直前。 ▼ 曾看到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教育孩子如细水长流,要配合孩子的感觉与节奏,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叛逆。” 父母用对方法,按照孩子的节奏走,孩子才能自觉、自律的成长。 不管孩子犯错时多么惹人心疼,还是面临挑战时多么无措,父母都需要做到适可而止,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只要孩子,善于总结和反思,定能不断地成长。 如此,孩子终会破茧成蝶,成为自己的参天大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