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红军长征入川。24军刘元瑭旅与红军在会理城激战七昼夜守住阵地,获通令嘉奖。其后红军兵锋直指大渡河,24军奉命扼守,但仍为红军强渡成功。后24军又参加了阻止红4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的作战。10月,川军依全国统一番号整编,24军整编。 第137师:师长刘元瑭 第3旅:旅长袁 镛 第4旅:旅长杨生武 第一三七师师长刘元塘,驻雅安。第一旅旅长袁镛,驻雅安;第一团团长杨开诚,驻雅安;第二团团长张永锡,驻洪雅;第二旅旅长杨生武,驻雅安;第一团团长毛国懋,驻雅安;第四团团长张青岩,驻雅安。 抗战中,刘元瑭当师长的一三七师调出川,瓦解掉,给他封了个光杆军长,使 1940年6月,第137师师长刘元塘率部离川入陕后与公秉藩第34师合编为新编第12军,刘元塘被任命为新编第12军军长,所部编为新编第37师,隶属胡宗南集团指挥。1942年6月任第36军军长;1942年10月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高参;1943年9月离职回川。第137师离川入陕后,刘文辉以该师余部重建第137师,副军长陈光藻兼任师长。1946年7月,第137师改编为整编第137旅,陈光藻兼旅长。1948年9月,第137旅恢复第137师番号。 1950年2月1日,解放军第六十二军进驻西康。随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派出的军事代表团第三工作团40余人,在团长黄荣忠的率领下,来到雅安二十四军驻地,开始改造这支起义部队。2月下旬,西南军区指令:二十四军全部开到川西大邑县进行整训。原防地由解放军六十二军接守。经研究,全军分两批出发:第一梯队,由一三七师的411团(毛国懋团)、补充团(张怀猷团)和师部,一三六师的四○八团(陈明扬团)及部分军直部队组成。队伍由军参谋长杨家祯指挥率领,于2月14日从雅安开拔。由军部和一三六师四○九团(黄以仁团)、一三七师的410团(朱食呼团)组成的第二梯队在代军长刘元瑄和伍培英师长率领下,于2月15日从雅安出发。 二十四军起义部队在大邑县城公园坝召开全军大会,动员整训。大邑会议后,四○九团随军部驻大邑县城关;一三七师师直、410团、411团等部开到安仁一带,驻扎在刘氏家族刘文彩、刘文辉、刘湘的公馆;补充团等其余部队到唐场,驻在副军长兼一三七师师长刘元琮及其本家兄弟的公馆。4月初,上级命令二十四军配合解放军围剿大邑、邛崃、崇庆地区土匪。一三七师奉命在大邑、崇庆、郫县、灌县交界处,配合解放军剿匪部队合围土匪,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411团文潜耕营在安仁伏击战中,击溃著名匪首乔子俊、李泽如纠合的土匪千余,毙伤匪众30余人。6月24日,西南军区正式下达命令:起义部队二十四军与解放军六十二军合编,取消原二十四军及所属部队番号。两个军按各级单位合并,一三六师与六十二军独立师合并;一三七师与六十二军一八六师合并;二十四军军直及其辖团营与六十二军相应单位合并。二十四军改编后,委刘元瑄任六十二军副军长、西康军区副司令员,伍培英任六十二军独立师师长,刘元瑄任一八六师师长,杨家祯任军大眉山分校副校长 刘文运是刘文辉的二哥,有八个儿子,被乡人称作“八虎”。六个儿子在刘文辉手下任职,其中刘元璋、刘元琮和刘元瑭三人还是刘文辉最为依赖的军事骨干,分别担任过川康边防军司令和军长师长。。1950年,刘元琮因受到四川当地政府的错误清算和批判,对现实产生不理解而服毒自杀。随后,刘元琮成了恶霸地主、反动军阀,受到批判,他的妻子也被错误判刑。直到1985年,成都军区才给刘元琮平反昭雪,并承认他为主要起义将领。 师长刘元瑭1932年任第24军13旅旅长;1933年任第24军1师1旅旅长,后任第24军12旅旅长;1935年5月任川康边防军副总司令兼1旅旅长,在四川会理堵截长征红军;1935年8月任第24军137师师长;1938年3月17日叙任陆军中将;1940年6月率部出川投蒋,任新编第12军军长;1942年6月任第36军军长;1942年10月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高参;1943年9月离职回川;1949年任重庆胜利银行董事长,同年底在四川迎接解放。后因抗拒政府,被判处死缓;1958年在狱中病故。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步兵科毕业。又名元塘,别号仲琮,四川大邑人,刘文辉侄。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1921年12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学习,1922年12月毕业。返回四川雅安,入刘文辉部川军服务,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总指挥部警卫营营长,后任教导团团长等职。1932年任陆军第二十四军第十三旅旅长,1933年10月任陆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兼)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934年3月任川康边防军总指挥部第十二旅旅长。1935年5月任川康边防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任第一旅旅长,部在四川会理阻击长征红军。193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第二师师长。1935年11月四川军队整编后,任陆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第一三七师师长。1936年12月30日叙任陆军少将。1936年12月奉派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1938年3月17日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10月毕业。1940年6月21日任陆军新编第十二军军长。1942年6月25日任陆军第三十六军军长等职。1942年10月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1943年9月离职回川。抗日战争胜利后,从事经商活动,1949年任重庆胜利银行董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刘元瑭因抗交公粮和拒退农民押金,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后改为无期徒刑。1958年在监狱中病死。终年55岁。 [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二军 该军前身是是国民革命军第24军第137师师部、新编第37师和驻甘肃的陕军公秉藩部第34师。1940年4月,国民政府为加强后方守备力量,在四川双流以川军第24军第137师师部、新编第37师和驻甘肃的陕军公秉藩部第34师合编组成新编第12军。该军编成后,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刘元塘任军长。下辖:第34师,公秉藩任师长;新编第7师,徐保任师长。1941年2月,该军由陇县调至酆县,担任黄河的河防任务。同年4月,该军第34师与国民革命第80军第97师对调隶属关系。5月,李绳武任该军副军长,同时,暂编第58师隶该军建制。随后,该军奉命参加了枣宜会战。1942年,新编该军隶属陕甘宁边区总司令部。此时,下辖:第97师,刘安祺任师长;新编第37师,徐保任师长;暂编第58师,叶成任师长。1942年6月,军长刘元塘调走,该军番号撤消。 师长陈光藻(1890—1962)字鸿文,四川成都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二期毕业,保定学习。川军将领。1924年任川陕边防军第11混成旅旅长,1930年11月任第28军 邓锡侯部第十一师师长,占有防地南充、岳池、西充等七县。1932年任川康边防军第2师师长,1933年兼任川康边防军第3路总指挥,随刘文辉参加与刘湘的军阀混战,兵败被俘,获释后任第24军暂编5师师长,在大渡河沿岸围堵红军,1935年10月任第24军136师师长,1937年6月23日叙任陆军中将,9月任第24军副军长,1940年6月兼任137师师长,1943年5月兼任西康省驿运管理处处长,1946年任整编第24师副师长,后任川康边防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9年12月12日在西康雅安参加起义。 副师长、师长刘元琮字介琢,安仁镇刘墩子人。后迁居三柏洞。清宣统元年(1909)10月生。幼读私塾。民国14年(1925)从军,1927年初入二十四军军官传习所受训。结业后即到其兄刘元璋任司令的雷马屏屯殖司令部所属部队,历任排、连、营长。民国19年移防宁属西昌等县后,升任护卫大队长、 1931年升任宁马雷峨垦殖司令部第三十二团团长、1933年底升任第二十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2]民国24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安,将川康边防军第十二旅刘元瑭部击溃,刘率残部三四百人退至会理,又被红军追击包围。镇守西昌的第二旅旅长刘元琮率部增援,同时征调民工加紧构筑西昌防御工事,并令城外南街居民疏散躲避,放火烧了街房。红军绕过会理,避开西昌北上。后改任第一三八师第六旅旅长。民国26年。刘元琮从南京陆军大学集训团回队后任二十四军一三七师副师长兼独立团团长。11月13日被授予少将衔。民国29年兼四〇九旅旅长。次年,大邑县新场匪首孔锡之横行乡里,拦路抢劫,杀人越货,拉肥绑票,无恶不作。刘元琮奉命率部前来清剿,将孔击毙。 民国33年,刘元琮任一三七师师长,驻防雅安地区。 [2]民国35年5月,一三六师师部派人将一营长灵柩运回老家邛崃安葬。途经一三七师检查站,检查站执勤官兵要开棺检查有无鸦片烟土。护送的官兵和死者家属都不同意。检查站向刘元琮请示,他说:“用烧红的铁条插入棺内检查。护送人员仍不同意,就向师长刘元瑄报告。刘元瑄在电话上批评刘元琮,说:“违背习俗、人情。今后如何处理阵亡或因公伤亡官兵嘛”,灵柩才得以通过。民国37年,刘元琮升任二十四军中将副军长兼一三七师师长。 [2]民国38年冬。二十四军起义前夕,刘文辉部署一三七师和军直属部队在成都西南布防,阻击蒋军南逃,迟滞敌人的行动,以配合解放军围歼胡宗南主力,打好成都战役。成雅公路是敌人窜入西康的一条主要路线。故二十四军在沿线均部署了部队,并在乐西公路方向配备一部兵力。12月上旬,胡宗南见大势已去,乃决定由王陵基率9个团,由洪雅、丹棱、蒲江、邛崃等地迸犯雅安,妄图打开一条逃窜之路。12月12日,刘元琮指挥一三七师所部攻入洪雅县城,敌向丹棱逃窜,一三七师继续向丹棱推进。此时,人民解放军已迅速推进至邛雅路两侧,横扫胡宗南部及王陵基的保安团。17日,解放军第三十六师与刘元琮的一三七师在丹棱附近会师,协同作战。当时,王陵基以3个保安团正向洪雅前进,而洪雅守军仅有一三七师的朱食呼410团。在不利的情况下,朱团仍奋起阻击,几次击退来犯之敌。刘元琮见双方兵力悬殊,唯恐有失,乃急电在雅安的代军长刘元瑄,请派援军。刘元瑄即令四〇九团团长黄以仁率部连夜由雅安出发,增援洪雅。途中,黄团击退国民党溃军的阻击,按时到达洪雅,投入战斗,稳住了阵地。12月21日,解放军第三十六师师长率部赶到洪雅,接替了一三七师的阻击任务。刘元琮指挥所属一三七师完成了战斗任务后即奉命回师雅安。 [2]刘元琮1950年2月中旬,二十四军奉命开赴大邑整训。4月中旬,刘元琮从成都来大邑本师部,积极配合军代表工作。针对一三七师部分官兵存在吸毒、嫖妓、赌博等恶习,为了把这支起义军队改造好,刘元琮同军代表配合在全师开展戒烟活动。刘元琮和有嗜好的中高级军官带头戒烟,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大多数官兵戒除了恶习,部队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在整训期间,刘元琮奉命指挥一三七师在大邑、崇庆、郫县、灌县交界处,配合解放军参加几次平息匪特叛乱的战斗,获得战果,尤以师所属补充团、驻军部的黄团和毛团的文健营在作战中表现突出。 [2]1950年6月,二十四军奉命与解放军六十二军合编。刘元琮被任命为六十二军一八六师师长。同时任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同年秋,一八六师奉派去贵州剿匪;次年2月又奉命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刘元琮均请假留住成都。1951年春,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运动在大邑开展。3月22日,川西区七县农民协会联合办事处在成都召开刘元琮的佃农代表会,核算他应该减租和退押的数额。刘元琮到会并将银元、元宝摆在会议桌上,表示减租退押。当一妇女代表哭诉刘元琮的残暴行为时,有的代表要求刘元琮站起来回答,他置之不理。有的代表又喊他“跪下”,他大怒了,猛地站起来说:“我死也不向农民低头”,顿时群情激愤,噪声四起。正当农民协会干部忙于排解之际,刘元琮突然将他准备退赔的财宝掀在地上,撕下他佩戴的川西行署标志,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川西农民有偏差”,随即从其衣兜里掏出一包药吞下,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 [2]1985年,有关部门复查了刘元琮起义时及以后的表现,实事求是地进行重新处理。6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解放军成都军区给已故的刘元琮颁发了起义人员证明书。承认其起义将领身份,恢复政治名誉。 血洗荥经 24军137师师长刘元琮为达到“血洗荥经”的目的,首先撒去了荥经的书生县长伍作儒,物色西康县训的“探花郎”徐思执由雅安县长调荥经任县长,配合行动。1946年3月13日刘元琮在雅安调410团朱食呼,411团毛国懋从洪雅、名山急行军到观化调409团黄以仁集中兵力,从始阳渡河,向前推进。当晚410团在观化地区,遭到阻击,朱世正等亲赴飞龙关、麂子岗前沿阵地时,在观化的元包顶、三倒拐等地与朱食呼团发生激战。朱食呼收缩兵力,困守观化。409团黄以仁部在天荥交界之曹家沟、瓦子坪地带遭到天全武装李元享,范春品、刘云、李秉富等部阻击后退秧田坝设防。战祸已由荥经扩大到天全,故又有人称“天荥事件”。 同年8月13日夜间,朱世正感到情况紧急,立即召集天、荥、雅主要人员商量对策。会上朱分析指出不能与正规军打阵地战和持久战,立即撤离飞龙关、麂子岗、瓦子坪的防线,放他们进来,利用有利地形打他,组织强有力部队袭击雅安城,使刘元琮疲于奔命。这些决定被无战术头脑的地方武装头目反对。他们不愿放弃既有的天然防线。结果被4lO团集中优势兵力突破飞龙关、麂子岗两个据点,义勇军溃败后撒;朱世正组织的五百多人的突击队,由李继文、刘云率领挺进紫石里所属之王家沟、马家沟时,受“神机军师”黄覆宇的计议,认为凶多吉少,不愿前进,回撤槐子坝、板桥溪、罗家坝。 荥水鏖兵 刘元琮师长率410团攻占荥经城后,准备发起更大规模进攻。这一个多月中军民双方驻扎荥河两岸和兰家山地带相恃。 1946年4月20日刘元琮集中兵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突破人民义勇军梓潼宫河防,攻占兰家山,21日拂晓刘元琮命令郝延庄营向牯牛山、孙家坪地带强攻;22日黄振营在抽筋坡与人民义勇军激战一天一夜;23日人民义勇军控制的两层岩失守,刘元琮两个团攻击到宝峰乡山脚下,双方在恒家沟、星佛庵、上穿洞、杜家营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人民义勇军石文林、任国华两队死守,损失最大,本人身亡,双方三百多具尸体后来均掩埋废铜矿洞内。当天宝子山(古铜山)被占。这时朱世正强行改变战术,组成若干分队,采用夜间战、袭击战、截断交通的办法。命令北区的王华勋、柴国嘉率队三、四百人,直攻荥经城,在豆子山,打鼓溪一线强攻,组织一个大队出飞龙关截断荥雅交通,袭击紫石里,击溃24军工兵营,攻占枫木桠高地凤凰山,组织一个大队袭击麻柳场驻军,战领麂子岗,在白马关截获刘元琮特务连运送的机、步枪、弹一百余箱,刘元琮得悉,由天风乡收兵回荥经城固守。同时芦山程志武率四大金刚苟芳帆、周文郁、苏显文、黄开庆等人枪四、五百出陇西河,以胥汝纯、赵国祥为前锋向雅安之七盘、多营两乡挺进,刘元琮率毛国懋、陈明阳两团星夜回救雅安,留410团朱食呼部在荥经设防。 从1946年的4月20日到4月26日的7天中刘元琮在荥经前聚坝和后聚坝完成了张禄宾没有完成的“烧杀任务”:计有山脚下、陶家垣、滥坝子、四坪上、杜家营、李家湾湾、烧房头、孙家垣、段家垣、黄家垣、沙包上、余家湾、四合头,胡家垣、胡家山、秦底下,泉水湾、何家湾、朱家院等地一千多户房子,打的打烂、烧的烧光。猪、牛、鸡、鸭宰杀一千二净,不少无辜农民如朱世寿、石秉恭、老婆子(绰号)等30余人惨遭抢杀。时人有俚句云:“师长雄兵出雅安,大军血战飞龙关,沿途烧杀又劫掠,鸡犬无声火冲天!。” 祸延“荥宾合” 1946年5、6月间刘元琮师长率人马在天全、荥经相联的天宝、新添、复顺、荥河、兴业,新场、前阳七乡清剿扫荡,“人民义勇军”与之转战于深沟峡谷、崇山峻岭间。刘师长猛扑的结果是损兵折将,束手无策。有儿歌云:“前面打,后面垮,四面八方遭挨打”。在此焦头烂额的时刻,他突然想起第一次杨致中司令带兵进剿、第二次张禄宾被围,都有袍哥组织“禄宾合”总社长一路。是不是总社长陈仲光与“烟匪”有密切关系,才遭此下场。于是干掉陈仲光的念头由然而生。有意把“荥经事件”幕后支持者,强加在陈仲光头上。于是“抓捕杨国治”杀鸡给猴子看。杨国治是“荥宾合”副总社长之一,又是24军副官处交际主任,一贯忠于刘文辉先生。1946年5、6月间,突被“琮特”抓捕,带上沉重的足镣手铐,游街示众,在荥经关押了半年多,确实当了“人民义勇军”的替罪羊。”另外刘元琮特邀“禄宾合”的重要人物到他家里宣布:“天、荥、芦、宝四县“烟匪”猖獗,谣言四起,肯定有人在幕后支使,已命人抓了杨国治,若再与烟匪私通者,定以军法从事。望大家与主席分忧……”等语。在座者明知大祸临头,无言以对,不知所措!副总社长俸薪樵突然说:“我愿与师长同到荥经,效我犬马之劳,为主席分忧。”这是他看见大家处于十分尴尬情况下,采取大胆的以进为退的办法。他随军行至观化突然溜之大吉,翻山至沙坪潜逃成都。另一副总社长沈季和闻杨国治被抓、俸薪樵潜逃成都,将祸及己身,遂化装成老太婆去成都躲避。刘元琮闻俸、沈二人不知去向,气得暴跳如雷,为了发泄私愤,命令战场上的死人一律往陈仲光家中抬,掩埋在陈家花园内,又立电雅安严密监视陈的行动。 陈仲光见手足被宰,苍坪山之“半随尘居”也有人监视,“琮特”武装布满了全雅安城各要道,遂从雅安西门翻墙下河,坐上小渔船顺羌江而下,在姚桥上岸,乘早已备好的小汽车向成都隐去。刘元琮更认为是纵虎归山,后果难测!于是打倒“陈仲光”的标语、漫画、传单贴满雅安的大街小巷。老实说陈仲光、杨国治、俸薪樵、沈季和为刘文辉先生效劳一生,却遭此不白之冤,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三次扫荡 刘元琮又贴出布告重金悬偿掘拿朱世正、程志武、李元亨、陈步胜、朱子江首级,一个人头重偿一亿元,在军事行动上命令409团黄以仁纠集黄元钊、刘香翘、程石量、杨光照、段启武、侯明清、杨朝义及高镒明、高仁先、高荣光、夏洪勋、李银、李秉荣等恶势力,从前阳乡之张、严二沟向南推进。遭到“西康人民义勇军”之李元亭、范春品、李继文、刘云、车秉富等数百人于炒米寨、瓦子坪、杨柳坪地带的有力阻击,黄以仁另一个连在大包上被包围歼灭。战斗中李元亨之三弟李元贞被打死。鲁莽的李元亨在怨愤中将三十多名俘虏全部枪杀。驻荥经的410团朱食呼率部从荥经之荥河出发、企图越过垭子口,高黄营,在铜厂、滥池两沟与409团黄以仁会师,其先遣营谢海帆在垭子口峡谷处遭到李继文、刘云等武装伏击,损失过半,谢海帆命令后撤;410团黄振营爬上高黄营山梁望羊子岩、天宝洞十余里羊肠小道和原始森林,更听说谢海帆营遭到伏击,怕蹈其覆辙不敢前进。刘元琮想从天荥同时出兵,打夹击战的阴谋未得逞。 川军24军137师少将副师长,起义将领毛国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