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原文】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译文】 周显王扁七年(前362年),秦献公去世,其子孝公即位。当年孝公二十一岁。这时黄河、崤山以东有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强国,淮河与泗水流域之间有十几个小国并存。楚国和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修筑长城,从郑县沿着洛水直到上郡。楚国北起汉中郡,南到巴郡和黔中郡。他们都把秦国视为未开化的夷狄排斥在外,不允许秦国参加中原大国的约盟活动。为此,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广施恩德,修明政治,立志要使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解析】 1、秦国的祖先一开始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后来经过500多年的努力,从一个马夫国一跃成为了中华帝国,期间的艰辛和艰苦奋斗不言而喻。所以说,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前赴后继奋斗的结果。 2、初期,秦孝公虽是官几代,但是秦献公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家满目苍凉,尸横遍野,资源匮乏。在这种无人又无钱的情况下,孝公没有气馁,而是奋发图强,布德修政,排除万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为子孙后代打下了千秋伟业的基础。试想一下,只要秦孝公自己想舒服,他完全可以摆烂,完全可以怨天尤人,完全可以羡慕楚、齐、魏等公子哥们的生活,但是他没有。 3、秦国地处西北,资源匮乏,东有强国虎视眈眈,西有戎狄进犯,内有强权阻挠。在这种环境下,秦孝公真想干点事业,还是有点难度的,但是他没有就此自暴自弃,而是寻找国家贫穷的病根,然后对症下药。 4、在资源本就不多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精力将人才、时间、财物集中到一点上发力,并做到极致,方有突围的可能。秦孝公他明白这点,所以他抓住了想要国家富强的本质--招揽人才,彻底改革立法。至于东有外敌强权,内有百姓民不聊生等等问题,他没有在国防、民生、特权、农业生产等方面全面入手。因为这些虽是现实问题,但是不是本质问题,就算重点着手也是治标不治本。 5、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没有其他资源可利用的情况下,时间就是唯一的资源。秦孝公明白这点,所以他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引进商鞅这类人才,用十年时间耐心整修内部,哪怕对方做得过分,他也无条件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哪怕有各种不良反应(贵族反对,民众不适应),秦孝公依然相信对方,相信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他会适应了这种状态,若突然下蒙药治疗,一定会有很多反应,意志不坚定或者外界诱惑太多,他会放弃治疗。秦孝公在这这方面还是值得学习的。 6、由此可见,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没必要怨天尤人。虽然父辈给自己留一下一个烂摊子: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钱财外加一个让人窒息的原生家庭。在现如今和平年代,只要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同样有机会实现阶层跃迁。但是翻身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为数不多的时间、精力、钱财集中在一个点上,深耕一个领域,用十年去击穿它。 公众号【鉴史悟道】,通过历史故事的分解,学习古人的智慧。在人生道路上,不迷茫,不气馁,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优势,了解社会潜规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分享学校不教、书里不写的知识学问! 懂点人情世故,分享不为人知的人际关系! 关注公众号【鉴史悟道】,免费赠送《如何成为领导心腹》《绝密人性天书》等干货。 |
|